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无纸热转印
1)  heat transfer printing without paper
无纸热转印
2)  thermal transfer paper
热转印纸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rmal transfer paper, particularly gives emphasis to the using metho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structural feature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ight color thermal transfer paper.
介绍了热转印纸的应用和分类,重点叙述了浅色热转印纸的使用方法、性能要求、结构特征及性能评价,并对浅色热转印纸的生产成本及发展前景作了分析。
2.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rmal transfer paper, particularly emphasis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rmal transfer base paper, instruction the thermoplastic resin , binders, and inorganic pigment.
介绍了热转印纸的应用和分类,重点分析了热转印纸原纸的性能、结构特征,介绍了转移层中的热塑性树脂、胶粘剂和无机颜料,以及热转印纸打印和转移性能的评价,并对热转印纸的生产及发展前景作了分析。
3.
You can conveniently print your favorite pictures on the cotton fabrics just as you like and exhibit your individuality with thermal transfer paper, so thermal transfer paper is popular with all people.
热转印纸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图像随意的转印到衣织物上,展现自己的个性,深受人们的喜爱。
3)  light color thermal transfer paper
浅色热转印纸
1.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rmal transfer paper, particularly gives emphasis to the using metho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structural feature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ight color thermal transfer paper.
介绍了热转印纸的应用和分类,重点叙述了浅色热转印纸的使用方法、性能要求、结构特征及性能评价,并对浅色热转印纸的生产成本及发展前景作了分析。
4)  water transfer paper
水转印纸
1.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history of water transfer paper,the principle of water transfer paper,the property requirement of water transfer paper and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
该文就水转印纸的发展历史、应用原理、性能要求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
5)  double transfer paper
复转印纸
6)  transfer paper
转印纸<复>
补充资料:祖印寺

祖印禅寺规模宏大,历史悠久,是舟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重点寺院,素有“翁洲第一古禅林”的雅称。现址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城区中心——定海城关昌国路98号。现存寺院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的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大殿,在中轴线左的有鼓楼、厢房、斋堂等,在中轴线右的有厢房、钟楼。全寺建筑面积为2212平方米,占地5125平方米。除正三间系近年重建外,其余皆为清代建筑。

寺中最有特色的文物和佛教艺术品,一是象徵着香火日盛的镇寺之宝——祖印宝鼎,高达3.4米,重1.5吨;二是1995年从缅甸迎请来的玉观音坐像,高2.2米,重2吨多,玉质精细优良,雕刻工艺精美,形态端庄大方,现供奉于后大殿;三是大雄宝殿的建筑艺术和塑像。大雄宝殿有7间,高17.5米,通进深19米,通面阔29.6米,总面积达564平方米。重檐歇山顶,上檐九踩斗拱,十三架梁,明间抬梁,左右次、梢、尽穿斗结构,建筑艺术高超精致。殿内主供三世佛像。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左右有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护持。东西两侧沿壁塑有十八罗汉像和五百罗汉像。

从五代到清末祖印禅寺经历了历史上一次次的兴与衰:

据史志记载,祖印禅寺旧名蓬莱院(又说为祖国印院),原址在蓬莱乡朐山(现在的岱山县衢山岛),初创于五代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迄今已有千年历史。

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朝廷御赐“祖印”额,其名一直沿袭至今。南宋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昌国县令余桂将祖印寺迁至治所东南(现址),与普陀山接待寺合并为一,成为昌国县城主要的佛事场所,也成为去普陀山朝圣僧俗之众的必经转驻之地。

元代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高僧一山一宁(台州临海人)开法祖印寺,于至元二十六年移住普陀山。继有高僧密庵咸杰禅师主持祖印寺,弘传佛法,声誉鹊起,香火鼎盛。

明代以后祖印寺曾数毁数兴:明初废县毁寺,香火中断;宣德年间,都指挥使张翥重建,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又遭火焚;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总督张勇再次重建。明万历年间,后大殿又一度作为纪念舟山参将张可大和徐一鸣的“张公祠”和“徐公祠”。

清初闭关海禁,岛民内迁,城垣尽毁,寺院殿宇亦毁于兵燹,四周房舍无存瓦片寸椽,惟大雄宝殿巍然不动,时人传为神异。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定海总镇兵蓝理募资修复。同治年间,主持僧云岫禅师又募资扩建。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工商巨子、邑人朱葆三捐资再次重修,购置进口铁杪木为主要木料,现有建筑中天王殿、大雄宝殿、后大殿、钟楼以及东厢房等均为当时所建。

建国后,祖印寺情况:

1950年5月,寺宇一度用作国家粮库。虽佛事中断,但寺院幸存。

1979年,舟山市重新宣布1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祖印寺等7处古建筑遗迹也被列为其中。而祖印寺外的石牌则显示它在1982年7月被正式列为舟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舟山市政府耗资近50万元,迁出粮库,修复殿宇,寺貌重现,寺院面积增加千余平方米。祖印寺被改作市博物馆馆址。

1994年,祖印寺被批准为开放寺院,舟山市政府从寺中迁出博物馆,从而恢复寺院佛像,重开佛事活动。当年6月,礼请宁波阿育王寺74岁高龄化通法师来寺住持。历经三年艰苦整修,殿宇佛像从无到有,寺院建筑焕然一新。十八罗汉,五百罗汉、文殊、普贤、地藏、观音、弥勒、韦驮等新塑像巍峨庄严,栩栩如生。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鼎力相助下,寺院建设发展较快:

2003年,经省文物局批准,佛教协会同意,舟山市政府计划将祖印寺已年久失修的后大殿修建成藏经阁。修建后的藏经阁为二层,重檐歇山顶,整体建筑为纯木结构,充分体现寺院完整的建筑风格和佛教文化内涵。

2004年,祖印寺后大殿和东厢房整修工作完成。此次维修经费均来自社会各界人士捐助。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