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iological coast

生物海岸
2) coastal biogeomorphology

生物海岸地貌
3) tropical biological coasts

热带生物海岸
1.
Tropical biological coasts and the mangrove and coral reef ecosystems on them possess special resource value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have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
评述了以红树林和珊瑚礁为代表的我国热带生物海岸的分布及其面积、生物群落的破坏、海岸保护与管理、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的现状 ,以及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技术研究进展。
4) organism invasion in coastal zone

海岸带生物入侵
5) tidal marine life

沿岸带海洋生物
6) littoral benthos

海岸底栖生物
补充资料:海岸洪水
沿海岸水面产生大范围增水和强浪的现象。它威胁着海滨一定范围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造成沿海地区常见的一种洪水灾害。海岸洪水是在天文大潮、风暴潮、海啸以及河流洪峰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它因地因时而异,可由一种或若干种因素综合作用而成。海岸洪水具有增水幅度大、破坏性强及突发性等特点。当遇特大风暴潮时,常出现大幅度破纪录的水位值,又常伴随暴雨和强浪。此外,它的可预见期短,只有1~2d(天),甚至几小时,这更增加了其危害性。形成最高潮位的原因多数是风暴潮,即在台风、温带气旋或寒潮等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大范围异常增水现象。风暴潮是一种长波水体运动,其周期为1~50h,介于地震海啸与天文潮周期之间,不少地区增水值(见洪水预报)达2~3m,个别地区可达4~6m。形成最高潮位的另一原因是海啸。它是6.5级以上海底地震或山崩、火山爆发所引起的海浪,在向近岸传播过程中因海底抬升可使水位在几十分钟内剧增达20~30m。风暴潮灾害在各国沿海地带均常有发生,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如西欧的荷兰、英国及中国北方,多为冬季风暴潮(寒潮)引起,而在太平洋西海岸、中国东部和南部以及日本、菲律宾、印度、孟加拉等国沿海,多为夏季台风(或热带气旋)引起。中国沿海地区有较长的潮灾历史记载,华东、华南沿海诸省平均十年有一次较大的潮害。中国近年较大的风暴潮为1980年7号台风引起,海南岛的南渡增水5.94m,冲毁海堤,淹没农田74万亩,建筑物受到严重破坏,损失巨大。世界上较大的风暴潮是1953年2月1日欧洲北海大风暴潮,荷兰海堤遭到破坏,死亡近2000人,淹地20万公顷,大量受灾人口无家可归。又如1970年11月13日孟加拉沿岸的风暴潮,使30万人丧生。历史上损失巨大的海啸有1703年发生在日本粟津的海啸,其死亡人数达10万以上。天文大潮由于事先能够得到预报,所以其危害性不如风暴潮、海啸产生的洪水灾害严重。
参考书目
冯士筰编著:《风暴潮导论》,科学出版社,北京,1982。
参考书目
冯士筰编著:《风暴潮导论》,科学出版社,北京,198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