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滨海盐碱湿地
1)  coastal marshy wetland
滨海盐碱湿地
2)  coastline saline soil
海滨盐碱地
1.
Utilizing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 of Kosteletzkya virginica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experiment of planting Kosteletzkya virginica in the coastline saline soil of Yellow River delta.
黄河三角洲海滨盐碱地的生态恢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3)  Seashore saline land
滨海盐碱地
1.
Taking a badly seashore saline land in the city of Tangshan as an example,adopting some measures,such as sowing by seed-bases to breed seedlings,building stair-fields,transplanting seedlings in carrying soil columns etc,a new technology of seed-base for afforesting was developed in seashore saline land.
该研究以唐山市南堡盐场重盐碱地为例,采用基盘育苗、台田整地、客土穴移植树苗等措施,探讨滨海盐碱地基盘法造林技术。
4)  coastal saline-alkali soil
滨海盐碱地
1.
The study was based on the pure black locust forest of 23a on the coastal saline-alkali soil, the growth rule of black locust was studied, the correlation of rainfall and temperature between growth rule as well.
从而系统地研究了滨海盐碱地刺槐林衰退的机理。
5)  Coastal saline
滨海盐碱地
1.
Introduce the Nitraria tangutorum from Xinjiang,artificial planting it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nshore saline,research on the adaptability and salt resistance capability in the coastal saline,study it’s ecological functions on the seashore saline and planting for demonstration.
从新疆引进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上进行人工种植,研究其适应性和在滨海盐碱地上的耐盐能力及对滨海盐碱地的生态作用。
6)  Littoral Wetland of Yancheng
盐城海滨湿地
补充资料:盐碱地排水
      排出盐渍土地区土壤中为害作物生长的盐分和水分的措施。有改良盐渍土、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作用。
  
  概述  中国《吕氏春秋·任地》篇中关于"甽浴土"的记载,即指通过排水冲洗盐渍土。应用现代科学研究排水始于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前后,人们对排水、灌溉和土壤盐渍化的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波纹塑料管、开沟铺管机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促进了盐碱地排水技术的发展。
  
  排水是防治土壤盐渍化的基本措施。在无排水系统的条件下过量灌水,会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如巴基斯坦自20世纪以来农田灌溉发展较快,但排水措施未能跟上,导致60年代土壤盐渍化、沼泽化面积扩大到占耕地面积的65%左右,后因发展了竖井排水才基本得到控制。中国在黄淮海平原自50年代起发展引黄灌溉。但排水系统不配套,使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迅速发展。自60年代初以来采取疏浚河道,建立田间排水系统,发展井灌、井排等措施,土壤盐渍化面积也逐渐减少。
  
  水盐运动规律  土壤中的盐分主要随水分运动。在蒸发条件下,盐分由于土壤毛管作用,而随水分上升地表;在降雨或灌溉时,入渗水挟带表层盐分向深层移动或排入排水沟,使表层盐分逐渐减少。这种盐随水流动的现象称对流运动。在对流过程中由于盐溶液通过土壤孔隙速度的不均匀性,引起土壤盐分机械弥散运动。盐溶液自身由于浓度不同而有扩散运动,此外还有固态盐溶解等运动。因此,冲洗排盐过程可以用水动力弥散(包括扩散和机械弥散)、对流和溶解二维微分方程式表示。
  
  排水要求  盐碱地排水因盐渍土中盐分类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盐渍土中氯化钠主要通过对流和扩散运动排除,无溶解过程,不受洗盐季节温度的影响,排水流速可大些。硫酸钠有溶解过程,受温度影响较大,冬季排水冲洗含硫酸钠盐的效果差,水流速度不能太大。硼能被土壤吸附,因此排水洗硼比排水洗硫酸盐的速度要慢,需要的水量也多。
  
  控制地下水埋深在临界深度以下,是盐碱地排水的基本要求,也是设计排水沟深度的主要依据。地下水临界深度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措施条件下,不致引起耕层土壤积盐危害作物生长的最浅地下水埋深。影响确定地下水临界深度的因素有气候(主要是降雨和蒸发)、土壤质地、地下水矿化度等自然条件和耕作栽培、灌溉排水和施肥等人为活动,可采取定位观测,结合土壤调查分析来确定,也可由地下水蒸发量和积盐时间等确定。一般轻质土壤的地下水临界深度在 1.8米左右,透水性弱的粘土和透水性强的砂土比轻质土壤的临界深度低1.3米左右。
  
  排水措施  盐碱地排水有明沟排水、暗管排水、竖井排水和生物排水等多种。明沟排水最普遍,但较深的沟易塌坡;暗管排水发展较快,但工程投资较大;竖井排水对降低地下水位效果明显,且可结合井灌,能起旱、涝、盐碱综合治理的作用,但耗能较多;生物排水主要靠林网和田间作物蒸腾作用来降低地下水位,一些泌盐植物(如胡杨、柽柳等)还有排盐作用。以上措施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选用。中国盐渍土地区一般是在治理河道、打通排水出路的基础上,修建田间排水工程,实现沟、井、林网结合。
  
  采用明沟排水时,一般以农沟控制地下水埋深在临界深度以下。农沟深度等于临界深度加排水沟水深,再加上排水地段中部的地下水位与排水沟的水位差。如黄淮海平原轻质土地区农沟深度为2.5米左右,粘质土地区为 1.5米左右。排水沟布设间距一般按地下水非稳定流理论进行计算。由于各地土壤及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在实践中常根据观测资料采用经验公式计算,沟距通常是沟深的80~100倍。
  
  在土壤盐渍化程度较重或有排涝、防湆要求的地区,在农沟以下还需设置毛沟,以利于加快土壤排盐和排除地面水。一般毛沟深为1米左右,间距为50~100米。为开垦滨海粘质土壤的盐碱荒地以种植水稻,还应修筑临时性的浅密小沟(沟深0.5米,间距在7~25米不等),以加速淋盐。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