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henanthroline-bridging polyamine
邻菲罗林桥联多胺
1.
DFT studies on phenanthroline-bridging polyamine;
邻菲罗林桥联多胺的密度泛函研究
2) phenanthroline-bridging polyamine ligand
邻菲罗啉桥联多胺配体
3) 1,10-Phenanthroline
邻菲罗啉
1.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olid Ternary Complexes Eu with L-Glutamic Acid and 1,10-Phenanthroline;
稀土(铕)-谷氨酸-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
2.
The complex Eu(Sal)2(phen)2(NO3) was synthesized with Eu(NO3)3, salicylic acid and 1,10-phenanthroline as raw materials.
用硝酸铕、水杨酸与邻菲罗啉为原料合成了配合物Eu(Sal)2(phen)2(NO3),考察了配体用量和溶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3.
The activity on anti-O_2~- of novel 1,10-phenanthroline bridged polyamine ligands and their complexes were studied.
采用改进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了新型邻菲罗啉桥联多胺配体及其配合物对超氧阴离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测试的所有配体及 Cu~(2+)、Zn~(2+)、Ni~(2+)、Co~(2+)配合物都能使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降低,其中以配合物 ZnLA 的效果最好。
4) phenanthroline
[fi'nænθrəli:n]
邻菲罗啉
1.
Characterization and Analysis of Phenanthroline Derivatives;
邻菲罗啉系列衍生物的表征及分析
2.
Study on Double Carbonylation of Benzyl Chloride to Phenylpyruvic Acid by CoCl_2-1,10-Phenanthroline Catalytic System;
氯化钴/邻菲罗啉催化氯苄双羰化合成苯丙酮酸的研究
3.
Determination of Nickel Based on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of Phenanthroline;
邻菲罗啉荧光猝灭法测定镍
5) o-phenanthroline
邻菲罗啉
1.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mico iron in copper sulfate with o-phenanthroline by catalytic reduction of CuⅠ;
铜Ⅰ催化还原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铜中微量铁
2.
Ternary coordination compounds of heavy rare earth with acetylsalicylic acid and O-phenanthroline;
重稀土离子同乙酰水杨酸和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的研究
3.
Synthesis of Ternary Solid Complexes of Cinnamic Acid-o-Phenanthroline-Rare Earth;
肉桂酸-邻菲罗啉-稀土三元固体配合物的合成
6) 1,10 phenanthroline
邻菲罗啉
1.
In a weak sulfuric acid medium, the catalytic effect to the oxidation of carmine red by KBrO 3, resulting a color fading of the dye, is activated in the presence of 1,10 phenanthroline.
基于在弱硫酸介质中及活化剂邻菲罗啉存在下 ,微量铁对溴酸钾氧化胭脂红的褪色反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 ,由此建立了催化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方法。
2.
Four solid ternary complexes of trivalent rare earth (neodymium,gadolinium,dysprosium,lutetium)with 2,4 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and 1,10 phenanthroline were synthesized.
合成钕、钆、镝、镥等稀土 (RE)· 2 ,4-二氯苯氧乙酸 (HDCP)·邻菲罗啉 (Phen)三元配合物。
补充资料:林罗山
日本德川幕府初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日本京都朱子学派的核心人物。名信胜,又名忠,字子倍,通称又三郎,号罗山。生于京都。自幼好读书,博学强记,特别爱学中国宋儒的著述。22岁就读了 400多部书。他认为六经的要旨尽在程朱理学(见程朱学派),立志加以阐发。1604年与藤原惺窝争论之后,拜他为师。1605年为德川幕府聘用,先后做过家康、秀忠、家光、家纲四代将军的幕僚。在建立幕藩体制时期参与文教政策的制订等,为使朱子学成为德川幕府时代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尽了很大的努力。
罗山继藤原惺窝之后,发展了日本的儒学,在日本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他的学术活动有助于巩固幕藩体制。他把惺窝的带有宗教色彩并且停留在修身、齐家的宋学,提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他接受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万物是由理和气构成的,而理具有本原的性质;就人性而言,理是先天的、内在的本然之性,同时又是社会基本关系──"五伦"的规范。他抨击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学说,并且批判佛教的教义,强调现实性。他还排斥耶稣教,在同耶稣教徒争论时曾根据程朱理学的"理本气末"的思想,提出"理在造物主之先"的观点,否定关于造物主的说教。他还提出神、儒调合的神道论,宣称:神道就是王道,也就是理;心外无别神,心外无别理;心清明是神之光,行迹正是神之姿,政行是神之德,国治是神之力。他把这种神道称为"理当心地教"的儒学神道。他的这种神道思想,对后来在日本出现的垂加神道和复古神道都有影响。他还根据儒家传统的观点,主张正名,提倡大义名分,认为天地有上下之分,人伦有尊卑之别;并且仿效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编纂用汉文写的日本史《本朝编年录》。此外,他在军事学、文艺评论、本草学等领域都取得了成就。
罗山一生著述很多,主要的还有《三德抄》、《神道传授》、《本朝神社考》等。他的儿子鹅峰编辑的《林罗山先生文集》多达150卷。
罗山继藤原惺窝之后,发展了日本的儒学,在日本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他的学术活动有助于巩固幕藩体制。他把惺窝的带有宗教色彩并且停留在修身、齐家的宋学,提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他接受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万物是由理和气构成的,而理具有本原的性质;就人性而言,理是先天的、内在的本然之性,同时又是社会基本关系──"五伦"的规范。他抨击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学说,并且批判佛教的教义,强调现实性。他还排斥耶稣教,在同耶稣教徒争论时曾根据程朱理学的"理本气末"的思想,提出"理在造物主之先"的观点,否定关于造物主的说教。他还提出神、儒调合的神道论,宣称:神道就是王道,也就是理;心外无别神,心外无别理;心清明是神之光,行迹正是神之姿,政行是神之德,国治是神之力。他把这种神道称为"理当心地教"的儒学神道。他的这种神道思想,对后来在日本出现的垂加神道和复古神道都有影响。他还根据儒家传统的观点,主张正名,提倡大义名分,认为天地有上下之分,人伦有尊卑之别;并且仿效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编纂用汉文写的日本史《本朝编年录》。此外,他在军事学、文艺评论、本草学等领域都取得了成就。
罗山一生著述很多,主要的还有《三德抄》、《神道传授》、《本朝神社考》等。他的儿子鹅峰编辑的《林罗山先生文集》多达150卷。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