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anzhuang Formation

谭庄组
1.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carbon potential of organic-rich shale in Tanzhuang Formation of Triassic,Jiyuan Basin;
济源盆地三叠系谭庄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2.
The Stipsellus ichnofabric in the fluvial deposits of Upper Triassic Tanzhuang Formation in Jiyuan, western Henan;
豫西济源谭庄组河流沉积中的Stipsellus遗迹组构
3.
The fluvial Sedimentary Features of Tanzhuang Formation in Jiyuan, westen Henan;

豫西济源谭庄组河流沉积特征
2) upper member of Tanzhuang Formation

谭庄组上段
3) Tanzhuang Sag

谭庄凹陷
1.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Lower Cretaceous exploration potentials of the Tanzhuang Sag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Basin
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构造特征与下白垩统勘探前景
5) Tanzhuang-Shengqiu depression

谭庄沈丘凹陷
6) Tan
[英][tæn] [美][tæn]

谭
1.
Breaking Silence and Constructing Female Subjectivity:Ways of Solving the Conflicts in Maxine Hong Kingston s the Woman Warrior and Amy Tan s The Kitchen God s Wife;
打破沉默及建立女性主体:解决迈克辛·洪·金斯顿的《女勇士》和艾米·谭的《灶爷娘子》中矛盾之方法
补充资料:谭政(1906~1988)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原名谭世名,号举安。1906年 6月14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楠竹山村。曾任小学教员,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27年 2月到国民革命军第4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营,任文书、书记。同年9月,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任前敌委员会秘书、第31团党委秘书,中共第4军军委秘书长、第4军政治部训练部部长,后任第12军、第22军政治部主任,第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第1 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参加了漳州战役、南雄水口战役以及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1929年,参加中共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后,坚持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军队。重视总结战时政治工作经验,曾写出《新田夜间战斗政治工作》、《高兴圩以北战斗政治工作》等报告。1936年3月写出《关于红军新的历史时期政治工作的意见》。同年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曾与王稼祥等发出大量指导部队政治工作的文电,并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发表了许多论述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的文章。1944年 4月,受中共中央委托,在中共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根据古田会议决议精神,论述军队政治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阐发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并提出改革政治工作组织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意见。这个报告由他起草,经毛泽东、周恩来等修改和中共中央扩大的书记处会议讨论批准,是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历史文献,曾被列为全党全军各级领导干部的整风文件和固定教材。1945年 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参与领导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的政治工作,针对部队进行大兵团作战和执行开辟新区任务的特点,提出政治工作任务,强调加强党委建设和土地改革政策教育,对执行城市政策纪律提出要求,组织进行以诉苦为主要内容的阶级教育,领导开展立功、战评、尊干爱兵等群众运动,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第三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他经常深入部队,研究和指导建军新阶段的政治工作,强调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克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重视贯彻军事训练中的群众路线,组织部队普遍进行文化教育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推动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61年1月后,因受林彪陷害,曾被撤销了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务。1965年11月任福建省副省长。1975年 8月起曾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1979年 3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予以平反。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同年11月6日逝世于北京。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任前敌委员会秘书、第31团党委秘书,中共第4军军委秘书长、第4军政治部训练部部长,后任第12军、第22军政治部主任,第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第1 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等职。参加了漳州战役、南雄水口战役以及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1929年,参加中共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后,坚持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军队。重视总结战时政治工作经验,曾写出《新田夜间战斗政治工作》、《高兴圩以北战斗政治工作》等报告。1936年3月写出《关于红军新的历史时期政治工作的意见》。同年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曾与王稼祥等发出大量指导部队政治工作的文电,并在《八路军军政杂志》上发表了许多论述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的文章。1944年 4月,受中共中央委托,在中共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根据古田会议决议精神,论述军队政治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阐发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并提出改革政治工作组织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意见。这个报告由他起草,经毛泽东、周恩来等修改和中共中央扩大的书记处会议讨论批准,是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历史文献,曾被列为全党全军各级领导干部的整风文件和固定教材。1945年 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参与领导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的政治工作,针对部队进行大兵团作战和执行开辟新区任务的特点,提出政治工作任务,强调加强党委建设和土地改革政策教育,对执行城市政策纪律提出要求,组织进行以诉苦为主要内容的阶级教育,领导开展立功、战评、尊干爱兵等群众运动,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第三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他经常深入部队,研究和指导建军新阶段的政治工作,强调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克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重视贯彻军事训练中的群众路线,组织部队普遍进行文化教育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推动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61年1月后,因受林彪陷害,曾被撤销了中央军委常务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务。1965年11月任福建省副省长。1975年 8月起曾任中共中央军委顾问。1979年 3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予以平反。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同年11月6日逝世于北京。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