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 
	
	
	
		
		|  | 
					
							
			
				
				
		 
					1)  phenylacetylene
					  苯乙炔 
					1. 
						The synthesis of supermicroporous silica supported ligand Pt catalyst for hydrosilylation of phenylacetylene;
						 超微孔SiO_2负载Pt催化剂的合成、表征与催化苯乙炔硅氢加成性能 
					2.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Technology of Phenylacetylene in the Presence of Styrene;
					  苯乙烯存在下的苯乙炔选择性加氢技术 
					3. 
						Studies on the Three-component Aza-Diels-Alder Reaction and the Asymmetric Addition of Phenylacetylene to Aldehydes;
						 三组分氮杂-Diels-Alder反应及苯乙炔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研究 
				
					2)  polyphenylacetylene
					  聚苯乙炔 
					1. 
						In this paper,polyphenylacetylene(PPA)is modified by Fe(III)-phthalocyanine on the side-chain by means of special molecular design.
						 本文基于分子设计的思路,在聚苯乙炔侧链引入酞菁基团对其化学改性,并对其性能作了初步的探索。 
				
					3)  phenylethynyl
					  苯乙炔基 
					1. 
						The curing kinetics of phenylethynyl  terminated polyimide;
					  苯乙炔基封端聚酰亚胺树脂的固化动力学研究 
				
					4)  tolan
					['təulæn]
					  二苯乙炔 
					1. 
						Synthesis and Property of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trans-Cyclohexyltolan-type with Lateral Fluorines;
						 反式-环己基含氟二苯乙炔类液晶的合成与性能 
					2. 
						Six lateral difluorine substituted tolan-type liquid crystals were synthesized via Sonogashira cross-coupling of 4-alkylphenylacetylene and 4-iodo-2,3-difluoro-1-alkoxybenzene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argon.
						 用邻二氟苯为起始原料,在-78℃经过两次选择性"邻位金属化"反应、醚化反应、氧化反应制得2,3-二氟-4-碘-1-烷氧基苯,再与4-烷基苯乙炔在氩气保护下进行Sonogash ira偶联反应,制备出6种侧向二氟取代二苯乙炔类液晶。 
				
					5)  p Phenyleneethynylene
					  对苯乙炔 
				
					6)  polyethynylbenzene
					  多乙炔苯 
					1. 
						They are:(1) polyethynylbenzene polymers; (2) inorganic organic hybrid copolymers; (3) aromatic amide imide polymers.
						 本文叙述 3类本质阻燃高聚物的合成、性能、特征和应用 ,它们是 (1)多乙炔苯聚合物 ;(2 )无机 -有机杂化共聚物 ;(3)含稠杂环的聚合物 (芳香族酰胺 -酰亚胺聚合物 
		补充资料:苯乙炔 国标编号 33545 CAS号 536-74-3
 分子式 C8H6;C6H5CCH
 分子量 102.14
 
 无色液体;闪点:31℃;熔点-44.8℃;沸点142~144℃;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度:相对密度(水=1)0.93;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7(高闪点易燃液体);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对身体有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100mg/kg (小鼠静脉)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或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而引起容器破裂和爆炸事故。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遇大火,消防人员须在有防护掩蔽处操作。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