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Qinggongxiaoyan Suppository

清宫消炎栓
1.
Optimization of Extraction Process of Qinggongxiaoyan Suppository;

清宫消炎栓提取工艺优选
2) Penyanqing Suppository

盆炎清栓
1.
Determination of Indometacin in Penyanqing Suppository by RP-HPLC;

RP-HPLC法测定盆炎清栓中吲哚美辛的含量
3) Indomethacin Suppositories

消炎痛栓
1.
Combination of PCIA and Indomethacin Suppositories to Treat Bladder Spasm;

静脉自控镇痛结合消炎痛栓用于膀胱痉挛的疗效观察
4) Cervicitis Kangshuan

宫颈炎康栓
1.
Clinical Efficacy of Cervicitis Kangshuan Combined with Microwave in Treatment of Cervical Erosion
宫颈炎康栓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分析
5) Kangfu Xiaoyan Suppository

康妇消炎栓
1.
Study on Formation Techniques of Kangfu Xiaoyan Suppository;

康妇消炎栓成型工艺研究
6) Kangfu Antiphlogistic Suppocitory

康复消炎栓
补充资料:清宫珠宝
中国清宫的珍珠和宝石。珍珠是珍珠贝科动物如珍珠贝、马氏珍珠贝等贝类动物珍珠囊中形成的无核珠类,有圆球形、矩圆形或不规则的球形,微晶质文石呈同心层状层层包裹的球状体。半透明,有银白色、淡粉红色、黄白色、浅蓝色等。有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中国于13世纪已人工养殖珍珠,是世界最早养殖珍珠的国家。18世纪东北松花江产东珠,广东合浦、福建等均产珍珠。宝石是硬度 (摩氏) 在 6度以上、颜色瑰丽多彩、晶莹无瑕、坚硬耐久又赋存稀少、符合工艺要求的非金属矿物晶体。宝石的硬度是区分宝石贵重标准之一,也是其重要特征。宝石的价值以品种的颜色、大小、档次来定,但主要还是看本身的瑰丽、稀少、耐久等标准。
清宫珠宝用途非常广泛,不仅穿戴、摆设等用大量珠宝,连住的屋子里也要用很多珍珠、宝石做点缀。故宫博物院有丰富的珍藏。
清朝皇族偏爱东北松花江产的东珠,也用广东合浦、福建等地产的珍珠。据《清会典》等文献记载,清代严格的等级制度也表现在东珠的使用上。皇后夏朝冠,顶饰三支金凤,贯珠各一,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东珠一,朱纬上周缀七只金凤,饰东珠各九,猫眼石各一,珍珠各二十一。冠后饰一支金翟,有猫眼石一,小珍珠十六,翟尾垂珠五行,共用珍珠三百零二。皇帝上朝穿朝服,佩带东珠一串 108颗,显示威严。大臣们只能带珊瑚等朝珠。此外,皇帝御用马鞍、室内摆设也用东珠、珍珠做装饰。清顺治(1644~1661)时嵌东珠珊瑚马鞍,为故宫旧藏,长69厘米,宽33厘米,以银镂花镀金为马鞍花边,鞍上嵌豆珠2000余颗,米珠 3万余颗,豆红珊瑚250余颗,小珊瑚1万余颗,鞍前还嵌有名贵东珠 3颗,光彩夺目。清乾隆(1736~1796)时金双耳扁方瓶,故宫旧藏,通高56.5厘米,宽27厘米,金瓶,花上阡金杆镶珍珠梅花大小2支,5粒珍珠做成梅花朵,小枝梅花15朵,镶珠75粒;大枝梅花65朵,镶珠 325粒,共400 粒。花叶用玉和金点翠做成。原料珍贵,制做精致。
据文献记载宝石有百余种, 主要有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宝石、猫眼石宝石等,硬度均在 7°以上。主要产于印度、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中国山东、华东、华南也有出产。清帝后王妃们特别迷恋各色宝石,慈禧太后表现得尤为突出,她的金镶钻石别针表为蝉形艺术品,重25.6克,含金量90%,嵌小钻石、钻皮191粒;还有她的金镶祖母绿宝石、钻石戒指重 10.3克,含金量90%,嵌祖母绿宝石4块、钻石1块;白金镶钻石戒指重17.5克,钻石重约5.5克。这3件是慈禧太后原物。
清乾隆时金镶宝石盒,故宫旧藏,通高11.2厘米,宽10厘米,五檐式带托泥圆座,上有梅桩、安梅花盖盒,俱金掐丝,镶各色宝石。盒上嵌猫眼石 1块、紫晶石 1块、红宝石42粒、蓝宝石25粒、水晶珠 9粒,座上嵌珠11粒、红宝石24粒、蓝宝石16粒,是一件珍贵作品。清乾隆时珠宝"三星献瑞"盆景,通高69厘米,长51.5厘米,宽26.5厘米,清宫旧藏。盆由银镀金花丝制成,盆上福绿寿三星和古树、山石、奇花异草,全是红宝石、蓝宝石、猫眼石、珊瑚、孔雀绿石组成,材料珍贵,颜色鲜艳,做工精湛。
清宫珠宝用途非常广泛,不仅穿戴、摆设等用大量珠宝,连住的屋子里也要用很多珍珠、宝石做点缀。故宫博物院有丰富的珍藏。
清朝皇族偏爱东北松花江产的东珠,也用广东合浦、福建等地产的珍珠。据《清会典》等文献记载,清代严格的等级制度也表现在东珠的使用上。皇后夏朝冠,顶饰三支金凤,贯珠各一,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东珠一,朱纬上周缀七只金凤,饰东珠各九,猫眼石各一,珍珠各二十一。冠后饰一支金翟,有猫眼石一,小珍珠十六,翟尾垂珠五行,共用珍珠三百零二。皇帝上朝穿朝服,佩带东珠一串 108颗,显示威严。大臣们只能带珊瑚等朝珠。此外,皇帝御用马鞍、室内摆设也用东珠、珍珠做装饰。清顺治(1644~1661)时嵌东珠珊瑚马鞍,为故宫旧藏,长69厘米,宽33厘米,以银镂花镀金为马鞍花边,鞍上嵌豆珠2000余颗,米珠 3万余颗,豆红珊瑚250余颗,小珊瑚1万余颗,鞍前还嵌有名贵东珠 3颗,光彩夺目。清乾隆(1736~1796)时金双耳扁方瓶,故宫旧藏,通高56.5厘米,宽27厘米,金瓶,花上阡金杆镶珍珠梅花大小2支,5粒珍珠做成梅花朵,小枝梅花15朵,镶珠75粒;大枝梅花65朵,镶珠 325粒,共400 粒。花叶用玉和金点翠做成。原料珍贵,制做精致。
据文献记载宝石有百余种, 主要有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宝石、猫眼石宝石等,硬度均在 7°以上。主要产于印度、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中国山东、华东、华南也有出产。清帝后王妃们特别迷恋各色宝石,慈禧太后表现得尤为突出,她的金镶钻石别针表为蝉形艺术品,重25.6克,含金量90%,嵌小钻石、钻皮191粒;还有她的金镶祖母绿宝石、钻石戒指重 10.3克,含金量90%,嵌祖母绿宝石4块、钻石1块;白金镶钻石戒指重17.5克,钻石重约5.5克。这3件是慈禧太后原物。
清乾隆时金镶宝石盒,故宫旧藏,通高11.2厘米,宽10厘米,五檐式带托泥圆座,上有梅桩、安梅花盖盒,俱金掐丝,镶各色宝石。盒上嵌猫眼石 1块、紫晶石 1块、红宝石42粒、蓝宝石25粒、水晶珠 9粒,座上嵌珠11粒、红宝石24粒、蓝宝石16粒,是一件珍贵作品。清乾隆时珠宝"三星献瑞"盆景,通高69厘米,长51.5厘米,宽26.5厘米,清宫旧藏。盆由银镀金花丝制成,盆上福绿寿三星和古树、山石、奇花异草,全是红宝石、蓝宝石、猫眼石、珊瑚、孔雀绿石组成,材料珍贵,颜色鲜艳,做工精湛。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