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al reserves
煤储量
1.
46 percent of the total forecast coal reserves in the nation.
51 X 108 t >普查和找煤储量为2550。
2) coal reserve
煤炭储量
1.
Through the deep analysing to the methods for estimating coal reserve, the theoretical suitability is pointed out for each kind of the methods to the variation of coal thickness, which has significance in selecting reasonably the methed to estimate coal reserve.
对数种煤炭储量计算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揭示了其理论依据,通过对不同地质类型煤矿床比较,指明了各类煤炭储量计算方法对不同地质类型煤矿床的理论适用性。
2.
The formula of geological blocking often used to estimate coal reserve is defective in evaluation of precision because the premise to use its formula is that the parameters of coal deposite must be at entire random, which is not conformable to reality.
地质块段法是煤炭储量计算的常用方法。
3) coal storage
储煤量
6) reserve estimation according to coal rank
分煤种计算储量
补充资料:煤的储量
对煤矿床进行一定的地质勘查后,查明或大致查明煤层的层位、层数、厚度、分布范围、煤质特征以及地质构造等,按照国家当时的煤工业指标规定,所求得的煤炭埋藏量。煤的储量以重量(吨)计算,它是煤田地质工作的主要成果。煤田地质工作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精查) 3个阶段(见矿产勘查)。不同阶段获得的煤储量具有不同的经济意义和用途。普查储量为国民经济和煤炭工业远景规划的依据;详查储量为矿区总体设计的依据;勘探储量为矿井或露天设计的依据。
根据中国的能源政策、煤炭资源现状、煤矿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将煤炭储量划分为两类:①能利用储量,即符合当前煤矿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②暂不能利用储量,由于煤层厚度小、灰分高或发热量低,或因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特别复杂等原因,目前开采有困难,暂时不能利用的储量。
计算储量的最低可采厚度应考虑不同地区煤炭资源的供需情况、赋存状况、开采条件、煤层倾角、煤种等因素,不作硬性规定。
根据对煤层、构造以及与煤有关的地质体的研究程度,将储量划分为A、B、C、D4级,其中A、B级为高级储量。A级储量要求查明:①煤层层位、厚度、结构及其变化;②煤质(灰分、硫分、发热量、粘结性、膨胀系数、可选性等)和煤种;③煤层产状、底板标高;④落差大于30米的断层,煤层倾角小于10°的地区;⑤基本查明较大的褶皱;⑥火成岩侵入地区,查明火成岩对煤层和煤质的影响。B级储量要求基本查明:①煤层层位、厚度、结构及其变化情况;②煤层对比可靠;③煤质及其变化情况;④确定煤种、煤层产状;⑤基本控制煤层底板等高线;⑥查明落差大于50米的断层;⑦初步查明火成岩对煤层和煤质的影响。C级储量要求初步查明:①煤层层位、厚度及其变化;②煤层对比基本可靠;③煤质和煤种;④构造及煤层产状。D级储量要求初步了解煤层层位、分布范围、厚度、煤质、煤种、煤层产状和构造等。
由于研究程度、地质工作阶段不同,获得的储量级别也不同。普查阶段为C+D级储量,其中C级储量不低于20~30%。详查阶段为B+C+D级储量,其中B+C级储量不低于70%,B级储量占20~30%,但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地区,仅计算C+D级储量,其中C级储量不低于50%。勘探阶段为A+B+C+D级储量,根据资源条件不同,要求的高级储量比例不同。构造简单、煤层稳定的中国北方煤田,要求高级储量的比例较大,适于建设大、中型矿井;而构造复杂和煤层不稳定的中国南方煤田,获得的高级储量较少,除少数煤田外,一般只适于建设中、小型矿井。矿井生产规模不同,对高级储量要求的比例也不同,由于矿井的初期采区要求勘探程度高,可靠性大,保证按期投产,要求第一水平以及初采区的高级储量也多。
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的煤田,采用最密的勘探网度,也难以求得A级储量,只提交B+C+D级储量,井田D级储量少于30%,提交详查最终报告,供建小型矿井设计使用。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以最密的勘探网度,只能求得C级储量,C级储量不少于50%,提交普查最终报告,供边采边探应用。
计算储量的深度。大、中型矿井从最低基准面垂直向下至1000米,小型矿井一般不超过600米。老矿区最深矿井不超过1200米。煤层出露地面,应圈出风化带不予计算储量。炼焦煤、化工用煤、炼油煤除圈出风化带外,并应圈出氧化带单独计算储量。
根据中国的能源政策、煤炭资源现状、煤矿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将煤炭储量划分为两类:①能利用储量,即符合当前煤矿开采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②暂不能利用储量,由于煤层厚度小、灰分高或发热量低,或因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特别复杂等原因,目前开采有困难,暂时不能利用的储量。
计算储量的最低可采厚度应考虑不同地区煤炭资源的供需情况、赋存状况、开采条件、煤层倾角、煤种等因素,不作硬性规定。
根据对煤层、构造以及与煤有关的地质体的研究程度,将储量划分为A、B、C、D4级,其中A、B级为高级储量。A级储量要求查明:①煤层层位、厚度、结构及其变化;②煤质(灰分、硫分、发热量、粘结性、膨胀系数、可选性等)和煤种;③煤层产状、底板标高;④落差大于30米的断层,煤层倾角小于10°的地区;⑤基本查明较大的褶皱;⑥火成岩侵入地区,查明火成岩对煤层和煤质的影响。B级储量要求基本查明:①煤层层位、厚度、结构及其变化情况;②煤层对比可靠;③煤质及其变化情况;④确定煤种、煤层产状;⑤基本控制煤层底板等高线;⑥查明落差大于50米的断层;⑦初步查明火成岩对煤层和煤质的影响。C级储量要求初步查明:①煤层层位、厚度及其变化;②煤层对比基本可靠;③煤质和煤种;④构造及煤层产状。D级储量要求初步了解煤层层位、分布范围、厚度、煤质、煤种、煤层产状和构造等。
由于研究程度、地质工作阶段不同,获得的储量级别也不同。普查阶段为C+D级储量,其中C级储量不低于20~30%。详查阶段为B+C+D级储量,其中B+C级储量不低于70%,B级储量占20~30%,但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地区,仅计算C+D级储量,其中C级储量不低于50%。勘探阶段为A+B+C+D级储量,根据资源条件不同,要求的高级储量比例不同。构造简单、煤层稳定的中国北方煤田,要求高级储量的比例较大,适于建设大、中型矿井;而构造复杂和煤层不稳定的中国南方煤田,获得的高级储量较少,除少数煤田外,一般只适于建设中、小型矿井。矿井生产规模不同,对高级储量要求的比例也不同,由于矿井的初期采区要求勘探程度高,可靠性大,保证按期投产,要求第一水平以及初采区的高级储量也多。
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的煤田,采用最密的勘探网度,也难以求得A级储量,只提交B+C+D级储量,井田D级储量少于30%,提交详查最终报告,供建小型矿井设计使用。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以最密的勘探网度,只能求得C级储量,C级储量不少于50%,提交普查最终报告,供边采边探应用。
计算储量的深度。大、中型矿井从最低基准面垂直向下至1000米,小型矿井一般不超过600米。老矿区最深矿井不超过1200米。煤层出露地面,应圈出风化带不予计算储量。炼焦煤、化工用煤、炼油煤除圈出风化带外,并应圈出氧化带单独计算储量。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