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
|
1) traffic fence
交通护栏
1.
The traffic fence has an important function in urban traffic,there is nothing replaced them.
城市交通护栏在城市交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精心设计交通护栏,将使其在维护城市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预防交通事故、保证道路畅通中发挥积极作用。
2) traffic maintaining
交通维护
3) Barrier
[英]['bæriə(r)] [美]['bærɪɚ]
护栏
1.
Effect of Trace Element on Anticorrosion for Zinc Coat W-beams Barriers;
微量元素对热浸镀锌波形梁钢护栏防腐层质量的影响
2.
A Simple Simulation Method for Highway Vehicle- Barrier Crash──Flexible Beam Method;
高速公路汽车与护栏碰撞的简化计算方法──柔性梁法
3.
To analyze the reason of the lower and - crash performanceof our barrier material made of polyethylene for highways and work out a solution to make it pass the performance test.
本文通过分析PE公路护栏不耐冲击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使之通过正式测试。
4) guardrail
[英]['gɑ:dreil] [美]['gɑrd,rel]
护栏
1.
Electrophoresis and powder spray process for guardrails of expressways;
高速公路护栏的电泳喷塑涂装工艺
2.
A Study on the Safety in Vehicle-Guardrail Impact;
汽车—护栏碰撞系统的安全性研究
3.
Research on Bridge Concrete Guardrail on Expressway;
凤凰型美观混凝土护栏开发研究
5) Safety guards
护栏
6) fence
[英][fens] [美][fɛns]
护栏
1.
From the view point of large system and by applying the system engineering theory the collision protection system of semi_rigid fences for autos is looked as a complete and coupled macro_system so as to study the adequate mechanism of collision protection for semi_rigid fences.
本文从大系统观点出发 ,运用系统工程思想 ,提出将汽车 -半刚性护撞护栏碰撞系统作为一个完整耦合的大系统 ,来研究半刚性护栏防撞新机理。
2.
The aluminizing technologies of wave shape steel fences for highway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介绍了高速公路波形钢护栏的各种浸铝工艺,其工艺过程包括了预处理、浸铝、后处理和性能评价四个步骤。
补充资料: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前身是兰州铁道学院铁道运输系,成立于我校1958年建校之时,是我校最早建立的5个系之一。1958年,在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运输系主任、我国铁道运输专业的奠基者与创始人之一、著名运输专家林达美教授的带领下,由北京铁道学院部分教授和骨干教师成建制迁兰组建而成,并于当年招收了首届铁道运输专业本科生60人。1988年以后,运输系先后增设了包装工程、工业企业管理、会计学等4个专业,并改名为管理工程系;1995年,学校成立经济系(现经济管理学院),将本系的经济管理类教师和相应学科划归经济系,“管理工程系”更名为“运输管理工程系”,2003年,学校进行二级学院整合,我系正式更名为“交通运输学院”。 四十多年来,交通运输学院经过校内外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具有了相当的办学实力,共为社会培养各类毕业生四千余人,涌现出了以黑龙江省副省长刘学良、铁道部总经济师黄民为代表的一批杰出校友,另有厅局级干部20多人、处级干部800多人,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获得了高级技术职称,还有大量生产一线的科研技术骨干,我院毕业生在我国铁路运输部门、尤其在西部地区铁路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学院现有教职工76名、本科生1740多人、各类研究生300余人;教授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20人、讲师21人;教师中有博士10人、硕士44人。 学院有“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管理”、“包装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5个本科专业;有“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4个硕士点,“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1个博士点(与校内两个单位合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是1980年我校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4个学科之一,也是全国铁路高校及科研院所中第一批获得授予权的两个单位之一。 学院历来重视本科教学,1990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教学先进集体”。近5年来学院教师主编教材、专著13部,其中有2部教材入选国家“九五”和“十五”重点建设教材,7项教改课题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位教授被聘为教育部交通运输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近5年来,学院教师在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70多篇,其中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0余项,连续三次获校“科研先进集体”,有10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的奖励,其中参与完成的“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运筹学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获中国运筹学应用二等奖。 近年来,学院加大了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的步伐,先后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还聘请了吉林大学杨兆升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mitsuogen(玄光男)教授,清华大学刘宝碇教授,同济大学徐瑞华教授,中国包装检测中心李华主任为本院的兼职教授。2004年6月,学院成功主办了第三届信息和管理科学国际会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