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团山背矿区
1)  Tuanshanbei diggings
团山背矿区
2)  Xishan Mining Area
西山矿区
1.
Talking about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Xishan Mining Area;
浅谈西山矿区的生态安全
2.
Discussing about the Approaches for Increasing the Unit-yield Level in Xishan Mining Area;
西山矿区提高单产水平的途径探讨
3)  region mine
区域矿山
1.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 mine in Yunan Tin Company,hydrogeology survey works have been done in the east area of Gejiu.
通过分析矿山现有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开拓、开采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地下水分布、运动特征,提出了几种有效的地下水预测、防治处理技术措施,并给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为区域矿山的建设和矿山的防治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4)  Hushan mining area
弧山矿区
1.
Analyzed folding characteristics,coal controlling faults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n the area,predicted that coal measures strata possibly still have existed in east of Hushan mining area,Muri coalfield.
通过对区内褶皱特征、控煤断层及沉积环境的分析研究,预测在木里煤田弧山矿区东部仍有煤系地层赋存。
5)  community in mining area
矿山社区
1.
The basic meaning of ecological sustainable-development community in mining area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construction of such communities are explained.
阐述了生态社区的基本涵义和现存的问题 ,指出了发展可持续性生态社区的重要意义和必然趋势 ,并就我国矿山社区建设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6)  fire-area
矿山火区
补充资料:山背文化

山背遗址:位于九江修水县上奉乡山背村,包括跑马岭、杨家坪等43处遗址,上层为商代遗址,下层为新晚遗址。经六十年代初期发掘,获得了大批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并发现了原始人类的居住遗址。山背遗址的文物堆积保存较好,包含物丰富,出土的石器有锛、斧、镞、铲、凿、网坠、镰、球、蛋、励石等。出土的陶器有鼎、规鬲、豆、壶、罐、簋等。

原始社会考古表明,九江的先民们早在中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进入新石器时代,他们已经较熟练地掌握了制陶技术。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制品就与江西万年仙人洞出土的陶品有相似之处。随后既有自身文化的发展规律,又受邻近各省文化的相互影响。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山背遗址下层那种以有段石锛和夹砂红陶为主要特征文化遗存,广泛地分布在鄱阳湖滨和赣江中下游地区,有人称这种文化为“山背文化”。

山背文化就其族属来讲,它应是三苗部落的文化遗存。三苗族也叫苗蛮族,这个氏族,大约在尧舜时,从中原被赶回南方到达长江中下游的。“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昔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亡,帝杀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为三苗国”“昔者三苗之居,左彭鑫之波,右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教授认为:“在洞庭、鄱阳之间,北抵伏牛山麓、南达江西修水一带的屈家岭文化为中心的三大阶段的原始文化为三苗遗存。”九江当属其列。那么九江三苗是一个什么样的经济形态呢?通过以上几个遗址的考古资料表明,他们是以种植水稻为主,以采集和渔猎业为辅的经济活动,同时可以纺纱织布制作衣服,建房造屋,改善居住条件,他们采用的木骨泥结构的住房,用木棍、泥土和稻草杆作成“三合一”的墙,顶上盖草或树皮,这种房子冬暖夏凉,比潮湿的山洞温暖得多。这个时期,制陶技术亦大大提高,不仅种类多,而且质量好,基本上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用器的需要。

山背文化是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阶段的典型遗存之一,距今约4300年左右,因首次发现于江西修水山背而命名。陶器成形基本手制,少量经慢轮修整。夹砂和泥质红陶为多,其它为夹砂和泥质灰陶及极少数黑皮陶。三足器和圈足器比较普遍,器形以鼎、鬶、豆、簋、壶、罐、钵等为多见,其中大袋足带把鬶、杯形豆为典型器;鼎足变化较多,有扁平、圆锥和羊角等式。陶器多为素面和磨光,部分饰<br>弦纹或齿形弦纹,个别器物出现了拍印几何纹饰,对我国东南地区印纹硬陶起源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