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汝镇地处汝州、汝阳、伊川三县(市)交界,素有平顶山市“西大门”之称。历代为豫西地区交通和商贸重镇。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公路两侧私搭乱建、占道经营、乱摆乱放、交通堵塞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地方形象,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自2002年5月份开始,该镇对照问题找差距,围绕症结谋发展,确定了龙泉工贸新区开发、洛界路镇区段治理等项创建龙头工程。在硬起手腕抓治理的同时,投入资金30多万元,拓宽道路,开挖排水边沟,设置人车隔离带等。组建了镇管中队和环卫队,对镇区卫生、交通进行统一疏导和治理,改变了镇区“脏、乱、差”的老大难现象。在抓好镇区管理的同时,镇里实施“经营城镇”新举措,依据镇区规划,在镇财政没有投入分文的情况下,以地生财,以财建镇,筹资1000余万元,在镇政府南侧建成了排水、道路、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外观新颖的“龙泉”工贸新区,拉大了镇区框架,探索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成功之路,使该镇迅速绿起来、美起来、亮起来。
境内有古迹崆峒山、广成阁遗址(即为广成子修道之处),正在开发的白云山庄旅游景区已初具规模,准许车工了的温泉地热资源已经立项。境内有牛皮洞水库、小山沟小水库2座。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铝矿石、石灰石等。
临汝镇位于汝州城西约30公里处,因临近北汝河而得名。总面积73.8平方公里,人口6.3万,下辖24个行政村,全境属半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历来被称为豫西的商埠重镇。
交通便利。焦柳铁路横贯东西,平临高速公路、省道洛界线穿境而过,县道临坡(临汝镇至坡池)路、临木(临汝镇至木札岭)路贯穿南北,形成城与镇及镇与村之间的公路网络。
资源丰富。境内有古迹崆峒山、广成阁遗址(即为广成子修道之处),正在开发的白云山庄旅游景区已初具规模,准备开发的温泉地热资源已经立项。境内有牛皮洞水库小水库2座。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铝矿石、石灰石等。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境内有著名民营企业天瑞集团铸造公司、水泥公司和国家大型企业平顶山煤业集团长虹矿、洛阳煤炭供销公司坡池联营矿;镇村经济有煤矿、货运站、石料厂、建材加工、铝矾土矿等;临汝镇集贸市场辐射三县,是汝州市乡镇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妙水寺位于汝州市西部临汝镇关庙村南白云山下。妙水寺的泉水宛若玉带,飞驰南下,灌溉良田万亩。这里土地肥沃,从古至今是汝州的粮棉主产地。《补修妙水寺碑记》中称赞她“南襟汝水,雾露之所涌濡。北负邛陵,斗牛之所磅礴。东望汝城,百雉枪罗。西瞻伊阙,千峰屏列。”“松竹外环,泉流内涌”。史称“洛南之胜景”。
2006年,妙水寺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妙水寺的由来
白云山为石灰岩山体,由嵩山延伸而来,在山中形成了百里大溶洞,故而形成涌泉。
公元前206年,汉中王刘邦消灭了楚霸王项羽的军队,建立了汉朝,定都洛阳。传说阳春三月初三,春暖花开,汉高祖刘邦携新贵妃薄姬一行扬鞭策马,出龙门奔霸陵山春游。中午时分,刘邦等人热渴难耐,令随从寻水。随从来到白云山脚下发现了一股泉水,刘邦饮之,顿觉甘泉爽口,燥气尽消,脱口赞道:“真乃妙水也,妙水也!“该泉后来便称为妙水。
公元25年,刘秀推翻王莽政权,建立东汉,定都洛阳。今临汝镇一带没有行政设置,辟为“南囿”。
公元58年,汉明帝继位。汉明帝梦佛求经,佛教由西域传入中原,建立第一古刹白马寺。因白马寺不依山傍水,不是游玩的好地方,因此,只能作藏经的地方。于是便在“南囿”依山傍水的妙水涌泉的上游建起一所寺院,作为皇家临时歇脚之地。妙水寺出土的残碑记载:“盖闻妙水寺其来远矣,肇自汉明帝。”
二、妙水春耕今何在
古时的妙水寺一带植被繁茂,古木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