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面分布
1)  maps [英][mæp]  [美][mæp]
面分布
1.
The Xray maps of K element in the section of the blends were obtained.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及图像处理系统对三元尼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体系相结构进行了能谱微区分析,研究了一种利用钾元素标志尼龙相的方法,得到了共混物断面钾元素的面分布图。
2.
The microanalysis provided excellent X ray maps of elements of polymer blends, and revealed the phase structure of polymer blend.
结果表明 :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方法可用于共混物相结构的研究 ,所得到的特征元素面分布图像清晰、相归属准确。
3.
The X ray maps of Cl element in the section of the blends were obtained and the XPHASE software was used to perform the phase calculation of X ray maps.
用 X射线能谱微区分析方法对 PVC/ PP- g- MAH共混物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共混物断面氯元素的面分布图 ,并对面分布图像进行了相分析 ,从亚微观层次揭示了 PVC/ PP- g- MAH共混物的相结构。
2)  surface distribution
表面分布
1.
Effect of catalyst surface distribution on hydrogen production by methanol steam reforming;
催化表面分布对甲醇蒸汽重整制氢过程的影响
3)  distribution area
分布面积
1.
Prediction method for distribution area and thicknes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taking Xujiaweizi Depression in Songliao Basin as an example;
烃源岩分布面积及厚度的预测方法——以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为例
4)  distribution in profile
剖面分布
5)  burden distribution
料面分布
1.
<Abstrcat>Aimed at the characters and the requests of the monitoring of the burden distribution in a blast-furna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penGL technique into the 3D dynamic simulation system of the burden distribution.
针对高炉料面分布监视的特点和要求,把OpenGL技术引入到高炉料面分布动态三维仿真系统中,使用顶点矩阵数组描述曲面,采用三角形直接逼近曲面,并应用OpenGL中投影和旋转等方法,将高炉料面分布曲面直观地表现出来。
2.
Aimed at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 burden distribution inside a blast-furnace, two models are brought forward respectively to afford better information.
本文主要是针对高炉炉内的温度场和料面分布建立模型,提供更好的炉内状态信息。
6)  profile distribution
剖面分布
1.
The profile distribution of FDA hydrolsis in paddy soils in Taihu region;
太湖地区典型水稻土FDA水解酶活性的剖面分布特征
2.
Seven profiles(6 paddy soils plus 1 reference dry cropland soil) from southern Jiangsu were chosen to study the profile distribution of total contents of Cu,Pb,Hg and A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impacts.
重金属剖面分布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稻土的重金属污染积累程度。
3.
A comparative study was made on the profile distribution of exchangeable Ca and Mg and Ca/Mg ratio at the depth of 0-150 cm in an aquic brown soil under four land use patterns,i.
在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人工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对潮棕壤0~150 cm土层中土壤交换性钙(Ca)和交换性镁(Mg)的剖面分布及Ca/Mg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补充资料:黑子的日面分布
      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东西分布的不对称性和纬度分布的不均匀性。
  
  东西分布不对称性  黑子在日面东半边和西半边的分布是不一样的。1907年,英国天文学家蒙德首先发现这一现象,其表现如下:任何时候看到的日面东半边黑子比西半边的多;在东边形成的黑子比西边的多,而且从日面东边缘转出来的黑子比在西边缘消失的多。这种不对称性可能是由于太阳自转引起的,即东半边的黑子因太阳自转愈来愈看得清楚,所以东半边的黑子比西半边的容易发现;其次是由于黑子轴和太阳半径可能有一个向西的倾角,一个黑子在东半边能看到,在西半边就不一定能看到;再次就是黑子群本身的不对称性,"前导黑子"通常比"后随黑子"更密集,而且容易看见。
  
  虽然每天的黑子面积与黑子数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是一年的黑子面积的平均值A和年平均黑子相对数R的对应关系为A=16.7R。因此,黑子群的面积分布具有东西不对称性。
  
  1972年,巴奇根据统计资料指出,按照不同发展阶段分类(即按苏黎世分类法分类)的黑子群也有东西不对称性,即A、B、C、E、F和G型的黑子群的数目,在西边比东边多,而D、H和J型则相反。
  
  纬度分布  1858年卡林顿对太阳黑子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发现黑子的平均日面纬度分布随黑子周期位相有规律性的变化。1894年斯玻勒对大量的黑子观测资料作了统计,进一步证实黑子在日面纬度上的分布有如下规律:几乎所有的黑子都分布在日面纬度±45°的范围内,不过在赤道两旁±8°的范围内则很少出现;绝大多数黑子都出现在赤道两旁且平行于赤道的幅宽为15°~20°的区域。在每个黑子周期开始时,黑子一般都出现在纬度±30°附近;在黑子周期中黑子数极大的年份,黑子则出现在纬度约±15°处;而在黑子周期结束时,在赤道附近的黑子又都消失;在前一个周期的黑子尚未完全消失时,后一个周期的黑子便又开始在纬度±30°附近出现。因此,黑子在日面纬度的分布规律常称为斯玻勒定律。
  
  以黑子群的平均日面纬度为纵坐标,以时间(年份)为横坐标,绘出的黑子群在日面纬度上的分布图,形状象一群蝴蝶,故又称蝴蝶图。从蝴蝶图可看出太阳黑子活动有一个平均约11年的周期变化规律。另外还可看出,在日面南半边和北半边出现的黑子群数目并不相同,南半边往往比北半边多。
  
  1973年科佩基对格林威治天文台1874~1953年的太阳黑子照相资料进行了统计,绘成图表,发现平均面积大于 500(以可见太阳半球面积的百万分之一为单位)的大黑子群日面纬度分布也呈现为蝴蝶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