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arburizing or carbonitriding

渗碳或碳氮共渗
1.
WT5”BZ]The internal oxidation problem of 20 and 20CrMnTi steel in carburizing or carbonitriding was analyzed by thermdynamics.
应用热力学原理 ,在渗碳或碳氮共渗处理时给出了钢中合金元素Cr、Mn、Ti发生内氧化的热力学判据。
2) Nitrocarburizing

氮碳共渗
1.
Research on Ti Catalytic salt bath Nitrocarburizing of W_(18)Cr_4V steel;

W_(18)Cr_4V钢钛催渗盐浴氮碳共渗工艺研究
2.
Effects of Ti catalysis salt bath nitrocarburizing on surface properties of H13 steel;

钛催渗盐浴氮碳共渗对H13表面性能的影响
3.
Influence of nitrocarburizing on microstructure and roughness of 4Cr10Si2Mo steel

氮碳共渗对4Cr10Si2Mo钢渗层组织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3) carbonitriding
[,kɑ:bəu'naitraidiŋ]

碳氮共渗
1.
Effect of Pre-carbonitriding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Boronizing Layer;

碳氮共渗预处理对渗硼层组织性能的影响
2.
Liquid phase plasma electrolytic carburizing, nitriding,carbonitriding technique;

液相等离子体电解渗碳、渗氮及其碳氮共渗技术
3.
Study on the hydrogen embrittlement phenomena of carbonitriding tape gear;

合金渗碳钢锥齿轮碳氮共渗的氢脆现象研究
4) carbonitriding
[,kɑ:bəu'naitraidiŋ]

氮碳共渗
1.
Titanium catalysis carbonitriding technique of steel Cr12MoV;

Cr12MoV钢镀钛催渗氮碳共渗工艺研究
2.
Test study on carbonitriding technology process;

氮碳共渗工艺过程试验研究
3.
A study on the carbonitriding of 5Cr4Mo3SiMnVAl steel has been carried out.

通过对 5Cr4Mo3SiMnVAl钢进行氮碳共渗工艺的研究 ,分析了温度、时间、气体比例等对渗层组织、性能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 ,渗层的组织性能好 ,并在切边模上进行了生产试验 ,使用寿命是原工艺生产工件的 2倍 ,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5) nitro-carburizing

氮碳共渗
1.
Low temperature salt-bath nitro-carburizing process of 08Al steel was studied.

研究了08Al钢的低温盐浴氮碳共渗工艺,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氮化后的断面显微组织,检测了化合物层的厚度和质量,利用显微硬度计检测渗层的显微硬度。
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composite chromized layer with good wear-resistance could be obtained on the surface of steel W18Cr4V by low temperature salt-bath chromizing after nitro-carburizing.
结果表明,W18Cr4V钢经氮碳共渗加低温盐浴渗铬复合处理可获得良好的渗铬层及优异的耐磨性。
3.
Replacing mild alloy steel carburizing and quenching with medium-carbon alloy steel nitro-carburizing after quenching and high temperature tempering to produce gear-planetary ring is able to control distortion during process and short the circle of heat treatment.
采用中碳合金钢调质后氮碳共渗的方法取代低碳合金钢渗碳淬火对内齿圈进行热处理,能较好地控制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畸变,缩短了热处理周期。
6) carbon-nitrogen co-permeation

碳-氮共渗
补充资料:HF120真空离子渗碳(碳氮共渗)设备
一、设备特点:
1、加热室、过渡室、油淬室为立式结构(也可卧式)。
2、石墨碳棒加热,加热速度快,温度均匀,使用寿命。
3、脉冲偏压源,提供高稳定的强渗电源。
4、可实现气淬;油淬;真空退火;真空回火等多种工艺过程。
二、工艺特点:
1、渗碳温度可大幅度降低,实现渗碳温度与加热淬火温度一致,避免重复加热,节省能源,减小零件变形量。
2、不使用防渗剂,不渗的地方用铁板遮挡住即可,例:齿轮可先渗碳淬火再拉键槽。
3、对齿轮而言,渗碳优势明显,通过工艺控制可实现在节园部分渗层深齿根部分渗层略浅。
例如:对渗碳层深0.8mm以上。
真空离子渗碳:860℃~880℃保温2.5h+扩散0.5h淬火。
气体渗碳:930℃保温3h+扩散1h冷却,再加热至860℃淬火。
4、耗气量甚微,节能环保。
5、设备功率分别为:30/20;40/15;50/30;65/50;90/30。(电阻加热功率/辉光放电功率)。
6、工艺类型 等离子体渗碳或碳氮共渗的特点之一,是无忧机械电子在渗入的初期在工件表面就很容易建立高碳浓度,加上表面碳浓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所以必须采取渗碳加扩散的工艺(尤其对渗层较深的工件)。
7、设备示意图:
8、等离子体渗碳的原理
等离子体渗碳的原理与离子渗氮相似。工件渗碳时所需的活性碳原子或离子,不仅象常规气体渗碳一样利用热分解反应,而且还利用辉光放电时在阴极(工件)位降区中工作气体的电离而获得。以渗碳介质丙烷为例,它在等离子渗碳中的反应过程如下:
辉光放电
C3H8————————Cr+C2H6+H2
900~1000℃
辉光放电
C3H8————————Cr+CH4+H2
900~1000℃
辉光放电
C3H8————————Cr+ 2H2
900~1000℃
式中Cr 活性碳原子和离子
9、等离子渗碳的优点
⑴渗碳速度快
由于它是在真空中加热,并有高能离子的轰击,致使被处理件表面洁净与活化,再加上渗碳气体由于热分解与电离的双重作用,并在直流脉冲电场的作用下,使得工件表面附近的空间在短时间内就形成高的碳离子浓度区,从而加速了碳向工件的渗入与扩散,大大缩短渗碳时间。例如880℃,1h的离子渗碳就可获得0.6mm深的硬化层,同常规气体渗碳相比,可以缩短约50%的时间。
⑵渗层容易控制
由于工作气氛气压,放电电流密度、渗碳气体的流量及导入时间以及点燃辉光等都可以按需要预先设定并调节,因而能准确控制渗层。例如,通过调节放电电流密度值,就可以很容易控制表面碳浓度及硬化层深度。
1、加热室、过渡室、油淬室为立式结构(也可卧式)。
2、石墨碳棒加热,加热速度快,温度均匀,使用寿命。
3、脉冲偏压源,提供高稳定的强渗电源。
4、可实现气淬;油淬;真空退火;真空回火等多种工艺过程。
二、工艺特点:
1、渗碳温度可大幅度降低,实现渗碳温度与加热淬火温度一致,避免重复加热,节省能源,减小零件变形量。
2、不使用防渗剂,不渗的地方用铁板遮挡住即可,例:齿轮可先渗碳淬火再拉键槽。
3、对齿轮而言,渗碳优势明显,通过工艺控制可实现在节园部分渗层深齿根部分渗层略浅。
例如:对渗碳层深0.8mm以上。
真空离子渗碳:860℃~880℃保温2.5h+扩散0.5h淬火。
气体渗碳:930℃保温3h+扩散1h冷却,再加热至860℃淬火。
4、耗气量甚微,节能环保。
5、设备功率分别为:30/20;40/15;50/30;65/50;90/30。(电阻加热功率/辉光放电功率)。
6、工艺类型 等离子体渗碳或碳氮共渗的特点之一,是无忧机械电子在渗入的初期在工件表面就很容易建立高碳浓度,加上表面碳浓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所以必须采取渗碳加扩散的工艺(尤其对渗层较深的工件)。
7、设备示意图:
8、等离子体渗碳的原理
等离子体渗碳的原理与离子渗氮相似。工件渗碳时所需的活性碳原子或离子,不仅象常规气体渗碳一样利用热分解反应,而且还利用辉光放电时在阴极(工件)位降区中工作气体的电离而获得。以渗碳介质丙烷为例,它在等离子渗碳中的反应过程如下:
辉光放电
C3H8————————Cr+C2H6+H2
900~1000℃
辉光放电
C3H8————————Cr+CH4+H2
900~1000℃
辉光放电
C3H8————————Cr+ 2H2
900~1000℃
式中Cr 活性碳原子和离子
9、等离子渗碳的优点
⑴渗碳速度快
由于它是在真空中加热,并有高能离子的轰击,致使被处理件表面洁净与活化,再加上渗碳气体由于热分解与电离的双重作用,并在直流脉冲电场的作用下,使得工件表面附近的空间在短时间内就形成高的碳离子浓度区,从而加速了碳向工件的渗入与扩散,大大缩短渗碳时间。例如880℃,1h的离子渗碳就可获得0.6mm深的硬化层,同常规气体渗碳相比,可以缩短约50%的时间。
⑵渗层容易控制
由于工作气氛气压,放电电流密度、渗碳气体的流量及导入时间以及点燃辉光等都可以按需要预先设定并调节,因而能准确控制渗层。例如,通过调节放电电流密度值,就可以很容易控制表面碳浓度及硬化层深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