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il and gas remote sensing survey
油气遥感调查
2) remote sensing
遥感调查
1.
The Form Study in Urban Spatial Expansion and Development in Pearl River Delta Economy Area Based on the Surver by Remote Sensing;
基于遥感调查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镇空间发展形态研究
3) remote sensing survey
遥感调查
1.
Content and approaches of eco-environmental remote sensing survey in 1∶250000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a case study of the western segment of the Qilian Mountains;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生态环境遥感调查内容和方法初探——以祁连山西段为例
2.
The demand analysis and process design of specification for coastal zone remote sensing survey;
海岸带遥感调查规范的需求分析及其制定流程设计
3.
The high resolution air borne images and the remote sensing surveyare used to detect the disaster points from slope transformation (landslide,collapse,debris flow etc) in the section of Beise to Mihualing of Nanning Kunming Railway.
利用遥感技术和高分辨的航空图像 ,对南昆铁路百色至米花岭路段及其两侧的斜坡变形等灾点开展遥感调查。
4) remote sensing investigation
遥感调查
1.
The remote sensing investigation of medium fertile and poor farmland by means of GIS in the irrigation area of Ningxia;
基于GIS的宁夏引黄灌区中低产田遥感调查
2.
Urban forest remote sensing investigation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model technology in the main city of Nanjing;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技术的南京市主城区城市森林遥感调查
3.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sults through remote sensing investigation respectively in 1987 and 1999,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rea of soil and water loss decreased by 5 097 km 2, the areas with slight erosion, extreme intensive erosion and severe erosion are all in descendent trends,but the areas with medium erosion and intensive erosion increased.
1999年与 1 987年两次遥感调查结果对比分析表明 ,云南省水土流失面积减少 5 0 97km2 ,全省轻度、极强度和剧烈流失面积呈减少趋势 ,而中度与强度流失面积呈增加趋势。
5) oil and gas remote sensing
油气遥感
1.
Based on analyzing in detail the progress of oil and gas remote sensing in home andabroad recently, selecting along the Qinghai-Tibet railway as the field.
论文在详细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油气遥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青藏铁路沿线为研究区,利用MODIS数据定量反演了研究区表观热惯量信息,并采用ASTER数据提取了碳酸盐岩、膏盐岩、土壤黏土矿化等三类油气地表指示信息,结合野外综合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MODIS数据的可见光、红外及热红外波段,定量反演了青藏铁路沿线的表观热惯量信息,为青藏铁路沿线油气资源评价提供热信息;结合野外调查及酸解烃气相色谱综合分析结果,认为羌塘盆地相对于其他沉积盆地更有利于油气资源的富集;(2)简要分析了ASTER数据的主要特征,与目前常用的陆地传感器做了对比,认为:ASTER数据相对于TM/ETM+,除了空间分辨率有所提高外,在最有利于矿物信息提取的短波红外及热红外区间,光谱分辨率更高;尽管Hyperion等高光谱数据直接识别矿物的能力较ASTER强,但受限于其高昂的价格和较窄的幅宽。
6) investigation through remote sensing images
遥感图像调查
补充资料:油气调查勘探
寻找工业油气田,确定其含油气面积、深度和油气储量,取得开发油气田所需资料、数据和图件的工作。油气调查勘探是油气田全面开发的准备阶段。
按照"先找后探"的顺序,油气调查勘探可以划分为调查与勘探两大阶段。调查(又称找油)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某一区域内有无油气田存在的地质条件,以及区域中哪一部分面积前景较好。勘探阶段则是用钻井配合测井、试油等手段证实油气田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面积和储量。调查阶段又可分为区域普查和油气详查两个阶段。区域普查是从区域(常为一整个盆地或其中较大部分)的整体出发,查明基本的石油地质情况,主要是查明是否发育生油岩层、储集岩层、盖层和圈闭。选出其中最有油气远景的地区。油气详查则着重研究控制油气聚集的条件并在有利地点部署预探井井位。勘探也可分为预探与详探两个阶段。预探基本任务是在一个从未发现过石油的新区中,证实该地确有油气存在,目的是发现新油气藏。详探的目的是确定油气地区的含油气面积、深度、层位、储量等。
区域普查 主要任务是查明区域中有无可以生成油气和储存油气的岩层。这些地层的发育条件,常常是在地史上经历时间较长,而迅速下沉的坳陷。因此,油气区域普查是找寻有巨厚沉积地层发育的盆地。具体地说,应完成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①查明地层层序,了解其沉积时代、岩相、厚度、上下接触关系,寻找含油气的直接和间接标志,划分出生储盖组合;②确定盆地的边界、形态、结构、形成时代和发育历史;③确定盆地生油门限深度,生油岩的分布范围和厚度,以及原始母质类型、丰度、成熟度等;④查明影响油气聚集和保存的因素。根据以上4个方面的研究,最后作出区域含油远景和评价。
在区域普查阶段采用的方法,主要有:①小比例尺(1/20万左右)区域地质编图,根据条件分别在盆地边缘及盆地内部进行;②小比例尺(1/100万~1/50万)重磁力测量编图;③地震勘探,主要是路线测量,局部进行小比例尺面积测量;④建基准或参数井以了解盆地内深部地层的发育。
油气详查 对区域普查中选定的有较好含油气远景的局部地区进行详细调查,以详细研究油气聚集的地质条件,特别是圈闭条件。详查的方法是在露头区,通过地表的地质测量编制1/5万~1/1万的构造图来圈定背斜构造。但在表土覆盖区、水域以及深浅层构造不一致的地带,必须用地震详查才能研究地下的构造状态。地震测网的密度视工区的地质条件及经济条件而定,一般为1~4公里间距。如工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地震资料要进行偏移归位处理。对于地层圈闭和岩性圈闭油气藏,应当用地震地层及岩性地震研究结合沉积相研究来预测这些圈闭的层位与位置。有时也配合以地面地球化学勘探。
预探和详探 预探的目的是直接证实某一地区含有可采油气。预探从该区第一口探井开钻开始,到在钻井中(不一定是第一口钻井)获得工业油气流为止。这一阶段的主要方法是钻井、录井、测井和试油;近年则越来越多地用三维地震勘探和垂直地震勘探 (VSP)方法了解探井周围和探井之间的岩性和构造变化,或油藏的边界位置。
录井指对钻井中取出的岩心和岩屑进行分类整理、岩性矿物描述以及沉积相分析的工作。录井是对地下深层岩石性质最直接的了解。在取心不足的井段(取心段常常只占钻井总长的百分之几),由井下地球物理方法作出的测井曲线是了解地层分布,进行地层对比最常用的手段。钻井进行中或完成后,均可有目的地对某些层段减轻压力,诱导地层中的油气溢流,称为试油。除去意外井喷事故外,试油是了解地下产油能力的最后手段。不论通过自喷或诱导试油,首先证实某地区有工业油气流的井,都称为发现井,发现井通常只占钻井总数的百分之几。
在发现井之后继续进行的勘探工作为详探。其任务是探明油气田的边界、含油气层数量、产状、厚度、孔隙度以及油气质量等。与预探过程一样,详探中也要配合钻井而进行大量的地震、录井、测井和试油作业。最后综合各方面资料提交二级储量,以及编制开发方案所需的一切资料和参数。
参考书目
米世新、宋芝祥、王定一合编:《油气田调查勘探与资源评价》,地质出版社,北京,1987。
按照"先找后探"的顺序,油气调查勘探可以划分为调查与勘探两大阶段。调查(又称找油)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某一区域内有无油气田存在的地质条件,以及区域中哪一部分面积前景较好。勘探阶段则是用钻井配合测井、试油等手段证实油气田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面积和储量。调查阶段又可分为区域普查和油气详查两个阶段。区域普查是从区域(常为一整个盆地或其中较大部分)的整体出发,查明基本的石油地质情况,主要是查明是否发育生油岩层、储集岩层、盖层和圈闭。选出其中最有油气远景的地区。油气详查则着重研究控制油气聚集的条件并在有利地点部署预探井井位。勘探也可分为预探与详探两个阶段。预探基本任务是在一个从未发现过石油的新区中,证实该地确有油气存在,目的是发现新油气藏。详探的目的是确定油气地区的含油气面积、深度、层位、储量等。
区域普查 主要任务是查明区域中有无可以生成油气和储存油气的岩层。这些地层的发育条件,常常是在地史上经历时间较长,而迅速下沉的坳陷。因此,油气区域普查是找寻有巨厚沉积地层发育的盆地。具体地说,应完成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①查明地层层序,了解其沉积时代、岩相、厚度、上下接触关系,寻找含油气的直接和间接标志,划分出生储盖组合;②确定盆地的边界、形态、结构、形成时代和发育历史;③确定盆地生油门限深度,生油岩的分布范围和厚度,以及原始母质类型、丰度、成熟度等;④查明影响油气聚集和保存的因素。根据以上4个方面的研究,最后作出区域含油远景和评价。
在区域普查阶段采用的方法,主要有:①小比例尺(1/20万左右)区域地质编图,根据条件分别在盆地边缘及盆地内部进行;②小比例尺(1/100万~1/50万)重磁力测量编图;③地震勘探,主要是路线测量,局部进行小比例尺面积测量;④建基准或参数井以了解盆地内深部地层的发育。
油气详查 对区域普查中选定的有较好含油气远景的局部地区进行详细调查,以详细研究油气聚集的地质条件,特别是圈闭条件。详查的方法是在露头区,通过地表的地质测量编制1/5万~1/1万的构造图来圈定背斜构造。但在表土覆盖区、水域以及深浅层构造不一致的地带,必须用地震详查才能研究地下的构造状态。地震测网的密度视工区的地质条件及经济条件而定,一般为1~4公里间距。如工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地震资料要进行偏移归位处理。对于地层圈闭和岩性圈闭油气藏,应当用地震地层及岩性地震研究结合沉积相研究来预测这些圈闭的层位与位置。有时也配合以地面地球化学勘探。
预探和详探 预探的目的是直接证实某一地区含有可采油气。预探从该区第一口探井开钻开始,到在钻井中(不一定是第一口钻井)获得工业油气流为止。这一阶段的主要方法是钻井、录井、测井和试油;近年则越来越多地用三维地震勘探和垂直地震勘探 (VSP)方法了解探井周围和探井之间的岩性和构造变化,或油藏的边界位置。
录井指对钻井中取出的岩心和岩屑进行分类整理、岩性矿物描述以及沉积相分析的工作。录井是对地下深层岩石性质最直接的了解。在取心不足的井段(取心段常常只占钻井总长的百分之几),由井下地球物理方法作出的测井曲线是了解地层分布,进行地层对比最常用的手段。钻井进行中或完成后,均可有目的地对某些层段减轻压力,诱导地层中的油气溢流,称为试油。除去意外井喷事故外,试油是了解地下产油能力的最后手段。不论通过自喷或诱导试油,首先证实某地区有工业油气流的井,都称为发现井,发现井通常只占钻井总数的百分之几。
在发现井之后继续进行的勘探工作为详探。其任务是探明油气田的边界、含油气层数量、产状、厚度、孔隙度以及油气质量等。与预探过程一样,详探中也要配合钻井而进行大量的地震、录井、测井和试油作业。最后综合各方面资料提交二级储量,以及编制开发方案所需的一切资料和参数。
参考书目
米世新、宋芝祥、王定一合编:《油气田调查勘探与资源评价》,地质出版社,北京,198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