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环境容量产权
1)  environmental capacity property rights
环境容量产权
1.
The 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definition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 property rights.;
环境保护和环境容量产权的合理界定
2)  Right to us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环境容量使用权
1.
Right to us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is distributed to users in form of emissions permit and the emissions permit can be traded as a commodity on the market, this has be called a trade system of right to us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环境容量使用权交易制度,许多学者称之为排污权交易制度或许可证交易制度,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根据这一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确定一定时期内区域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总量,以发放许可证的形式将这些排污许可量分配给各排污单位,并允许许可量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3)  environmental property right
环境产权
4)  environmental property
环境产权
1.
The argument on hard green and soft green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reflects the theoretic debates on the paradigms of environmental property.
环境治理上硬绿和软绿的争议反映了不同环境产权形式的理论论争。
5)  property environment
产权环境
1.
Political system,statutory rule and social custom,which influence and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stock market,constitute property environment,regulation environment,credit environment stock market.
一系列影响与制约股市发展的政治制度、法律规则、社会习俗构成了股票市场的产权环境、监管环境和信用环境,这些环境即构成了影响股票市场效率的股市生态。
6)  environmental capacity
环境容量
1.
Study on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strategy of Fuzhou National Forest Park;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环境容量评估及其管理策略研究
2.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the wetland ecotourism in Minjiang River estuary;
闽江河口区湿地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3.
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urban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nd vehicle possessing quantity;
城市环境容量与机动车保有量关系研究
补充资料:海洋环境容量
      在充分利用海洋的自净能力和不造成污染损害的前提下,某一特定海域所能容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容量的大小即为特定海域自净能力强弱的指标。
  
  环境容量的概念主要应用于海洋环境质量管理,它是在海洋环境管理中实行对个别污染物排放浓度的控制,过渡为污染物总量控制时,由日本环境厅于1968年首先提出的。环境容量愈大,可接纳的污染物就愈多;愈小则愈少。只有采取总量控制的办法,才能有效地消除或减少污染的危害。例如:排入某一海域的污染物如果只规定各个污染源容许排放污染物的浓度,而不考虑环境的最大负荷量,则有可能各个排放点污染物的排放量虽然符合标准,但特定海域的污染物总量却可能超过标准,造成污染损害。倘若将流入某一海域的污染物总量限制在允许容纳量之内,并在此总量下限制来自各种排放源的污染物负荷量,就可以使海域环境质量维持良好状态。
  
  在某一特定海域内,根据污染物的地球化学行为计算环境容量的方法,因污染物不同而异。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 可溶性污染物以化学需氧量 (COD)或生化需氧量 (BOD)为指标计算其污染负荷量。通常采用数值模拟中的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即通过潮流分析计算 COD浓度场。
  
  ② 重金属的污染负荷量以其在底质中的允许累积量M1表示。即
  
   M1=(Si-S0)·A·B·W0
  式中Si为底质中重金属的标准值;S0为底质中重金属的本底值;A为重金属在底质中扩散面积;B为底质的沉积速率;W0为底质的干容量。
  
  ③ 轻质污染物(如原油)的环境容量M2则通过换算水的交换周期求得。即
  
  
  式中T为海水交换周期;q为某海域水深1~2米的总水量(油一般漂浮于1~2米水深);S媴为海水中油浓度的标准值;C为同化能力(指化学分解和微生物降解能力)。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