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交换平衡态
1)  Exchange equilibrium state
交换平衡态
2)  exchanging equilibrium
交换平衡
1.
In this paper, correlated influence of the phase equilibrium of NaOH-Na 2SO 4-H 2O system and the exchanging equilibrium of R 2SO 4-NaOH-H 2O system and reasing effect of processed NaOH solution are analysed and examined.
本文分析考察了NaOH- Na2SO4 - H2O体系的相律平衡和R2SO4 - NaOH-H2O体系的交换平衡的相互影响及再生碱液加工再用效果。
3)  K Ca exchange equilibrium
KCa交换平衡
4)  Compective ion exchange equilibria
竞争交换平衡
5)  heat exchange balance method
热交换平衡法
6)  ion exchange equilibrium
离子交换平衡
1.
Cd2+ mass concentrations at ion exchange equilibrium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different initial Cd2+ mass concentrations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ion exchange isotherm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plotted.
在静态条件下,测定了钠型方沸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计算了不同温度、不同初始Cd2+质量浓度下达到离子交换平衡时的Cd2+质量浓度和交换度,并绘制了不同温度下的离子交换等温线;对钠型方沸石与Cd2+的离子交换热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选择性校正系数和交换平衡常数,导出了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反应标准摩尔焓变(ΔrHm),反应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ΔrGm)和反应标准摩尔熵变(ΔrSm)。
2.
Ion exchange equilibrium of neutral amino acids on 732 strong acid cation exchange resin in non buffer systems were studied and an equilibrium model was proposed.
研究了非缓冲体系中性氨基酸在732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平衡,并提出了平衡模型。
3.
The ion exchange equilibrium data of K+—NH+4 on the novel ion-sieve for potassium have been determined,and the ion exchange isotherms at the temperature of 0℃,25℃,50℃ and 75℃ has been drew respectively.
测定了0℃、25℃、50℃和75℃时新型钾离子筛的K+—NH4+离子交换平衡数据,绘制出相应的离子交换等温线。
补充资料:非平衡态化学

长期以来,物理学家认为自发过程总是使体系趋于平衡。有序原理是唯一的支配从无序列到有序的物理学原理,但当用这个有序原理来解释生物学现象时却碰到了很大麻烦。按照几率观点,生物有序状态的形成是一种高度不可几的事件。大家都知道,自然界中约有20种不同的氨基酸,一个蛋白质分子可以包括成千上万个氨基酸,这成千上万个氨基酸分子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假定各种排列方式的出现几率是相等的,那么形成某种特定氨基酸排列方式的蛋白质分子的几率是极小的。假如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排列方式可以自动调整,若要得到一个具有特定结构的蛋白质分子,需要等待的时间长得不可想象。比方说一个具有10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这些氨基酸分子中包括20个不同的种类,那么这100个氨基酸分子可有多达约10130种不同的排列方式。假定蛋白质分子每秒可变换其氨基酸分子的排列方式有100万次(实际上显然不可能这么快), 那么要形成一个特定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需要等待长达10的124次方秒,而根据目前资料表明地球的年龄才只有10的17次方秒,因此上面的推理显然不正确。这清楚地说明根本不可能用有序原理的几率概念来解释生物有序的现象。实际上即使在无生命界也能发现许多自发形成的有序结构现象,比如天空中时而形成的鱼鳞状白云,一些岩石的规则花纹,松花蛋中的漂亮“松花”等等。这些自组织现象显然是一种高度不可几事件,只能用非平衡原理来解释。

按照经典热力学的观点,非平衡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不可逆过程总是起一种耗散能量和破坏有序结构的作用。为了描述实际体系和实际过程必须抛弃热力学方法而采用动力学的方法。在某些条件下,体系通过和外界环境不断交换物质和能量以及通过内部的不可逆过程(能量耗散),无序态有可能失去稳定性,某些涨落可被放大而体系达到某种有序的状态,这种有序状态被称为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因为他们的形成需要能量的耗散。

耗散结构这一新概念的确立,使得人们对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有了更完整的认识,它第一次使人们认识到非平衡态和不可逆过程也可以在建立有序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不仅有利于人们认识自然界中的各种有序现象,也有利于去利用这些有序现象,因而它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