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水解聚丙烯腈/苯酚/甲醛(六次甲基四胺)体系
1)  Hydrolyzed Polyacrylonitrite/phenol/Formaldehyde (Hexamethylenetetramine) Systems
水解聚丙烯腈/苯酚/甲醛(六次甲基四胺)体系
2)  starch-graft-polyacrylamide/resorcine/urotropine/water system
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间苯二酚/六次甲基四胺/水体系
3)  Modified Reaction Product of Hydrolyzed polycrylonitryl/humic Acid/Phenol and Formaldehyde
改性的水解聚丙烯腈/腐殖酸/苯酚/甲醛反应产物
4)  p-substituted phenol/hexamethylenetetraamine system
对位取代苯酚/六亚甲基四胺体系
5)  polymer/phenol/formaldehyde/water system
聚合物/苯酚/甲醛水体系
6)  Phenol, polymer with formaldehyde, glycidyl ether, polymers with [(methylphenoxy) methyl]oxirane and triethylenetetramine
苯酚、甲醛的聚合物与缩水甘油醚、[(甲基苯氧基)甲基]环氧乙烷、三乙烯四胺的聚合物
补充资料:六氢苯酚

国标编号 ----
CAS号 108-93-0
分子式 C6H12O;(CH2)5CHOH
分子量 100.16 

无色、有樟脑气味、晶体或液体;蒸汽压:0.13kPa/21℃;闪点:67℃;熔点20~22℃;沸点160.9℃;溶解性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苯、乙酸乙酯、二硫化碳、油类等;密度:相对密度(水=1)0.96;相对密度(空气=1)3.45;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主要用途:用于制己二酸、增塑剂和洗涤剂等,也用于溶剂和乳化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高浓度能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属低毒类,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由蒸气吸入引起急性中毒可能性小。本品在空气中浓度在40mg/m3时,对人的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液态的本品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接触可引起皮炎,但经皮肤吸收很慢,经口摄入毒性小。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2.06g/kg(大鼠经口);0.27g/kg(小鼠静脉)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兔吸入4.93mg/L×6小时/日×5日/周×11周,50%死亡,麻醉,致死;兔吸入1.09mg/L×6小时/日×5日/周×10周轻度结膜刺激。
特殊毒性:生殖试验小鼠经口1%死胎率增加。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邻苯二酚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5.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0mg/m3
前苏联(1975) 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大允许浓度 0.06mg/m3(最大值,昼夜均值)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5mg/L
前苏联(1975) 污水排放标准 1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切断火源。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收集运到空旷处焚烧。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应该佩戴供气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