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Urinary system drugs

泌尿系统药物
2) Urinary system

泌尿系统
1.
Clinical analysis of 50 cases urinary system injury caused by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 operation;
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50例临床分析
2.
Nowadays tissue engineering in urinary system is the subject of intense interest.

本文对泌尿系统肌性管腔组织工程技术中的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生长因子及组织构建的研究近况进行了系统的综述。
3.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ause of iatrogenic urinary system injuries.

方法 对1982年至2002年28例医源性泌尿系统损伤的病例进行回 顾性分析。
3) urinary tract

泌尿系统
1.
Clinical analysis for 41 neonates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41例临床分析
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rinary tract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our hospital.
目的探讨我院泌尿系统医院感染的现状和对策。
3.
Methods Urinary tract injuries in gynecologic surgery during the past 10 years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结论随着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开展,泌尿系统损伤的比例明显升高,但大部分损伤经及时诊断和处理,预后较好。
5) urogenital system/MI

泌尿生殖系统/微生物学
6) Urlogic diseases

泌尿系统病
补充资料:泌尿
由血液携带的代谢废物和有毒物质在肾的过滤作用下形成尿液、排出体外的过程。正常的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分别执行尿的生成、输尿、贮尿和排尿的功能。
肾和尿的生成 肾是尿生成的器官,有1对,位于腰部两侧,似豆形,内侧缘有一肾盂,输尿管始于此处。将肾横向剖开(图 1),可见肾的实质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为红褐色的皮质,内部为淡红色的髓质。皮质充满微小的球体,称肾小体,其核心为一个毛细血管团,称肾小球,是过滤血液的部分。肾小体和肾小管相结合而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结构单位,称肾单位(图2),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尿就在此生成。据估计,牛的二肾约有800万以上的肾单位,表面积达40米2。肾小管很长,包括最初在皮质中的一段弯曲,称近曲小管;在髓质中由上升支和下降支组成的U形弯曲,称髓袢;以及由髓质折返皮质的一段弯曲,称远曲小管;最后通入集合管。每一集合管接受多条远曲小管。许多集合管最后汇集成较大的乳头管,开口于肾乳头,尿由此流入肾盂。 尿的生成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包括两个阶段:①肾小球过滤。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血浆蛋白外,其余物质都可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而进入肾小囊腔,这种滤液称为原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结构特征,使它既增加了有效的过滤面积,又有较高的过滤压(正常情况下可达40毫米汞柱),因而可使原尿不断地生成。②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当原尿流经近曲小管时,几乎全部氨基酸、葡萄糖、K+、无机磷以及大部分水、Na+、Cl-、HC囶等都被主动地重吸收。髓袢的下降支可让水、钠和尿素自由通过,形成被动的重吸收,而上升支则能主动地重吸收钠和尿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能重吸收水、Na+、Cl-等物质,但受抗利尿素等激素或醛固酮的调节。如抗利尿素可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醛固酮可促进对钠的重吸收,同时增加钾的分泌,起保钠排钾的作用。肾小管上皮还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分泌H+、K+、NH等物质于肾小管腔,置换出肾小管液中的Na+,并重吸收入血,从而调节离子和酸碱平衡。此外,它也能将血液中某些不易代谢的物质如酚红、青霉素排入管腔中。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后汇入肾盂时,尿量约减少99%,成分也起了很大变化。
家畜尿的特征 一般家畜的尿都呈透明水状,而马属动物的尿则因含有碳酸钙和粘蛋白而呈混浊、粘稠。尿的颜色常因饲料、饮水、使役、气温等情况而有变异,从无色、淡黄色直至褐色,主要取决于所含尿胆素的浓度。尿的比重随溶质和水分的相对比例即尿量而变化。一般地说,尿量愈多,比重也愈低,草食动物尿的比重高于杂食动物,如马、牛、羊约为1.030~1.040,猪为1.012 。尿的酸碱度主要决定于饲料的种类,草食动物的尿呈碱性,肉食动物一般呈酸性。猪尿有时为碱性,有时为酸性。尿的组成中约有96%的水分和 4%的固形物。固形物又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有机物中绝大部分为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酐、尿酸、马尿酸、嘌呤碱等。无机物中主要是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和碳酸氢盐。正常尿中不含有葡萄糖、蛋白质和血细胞;如出现这些物质即为患病象征,临床上常作阳性或阴性检验。
输尿、贮尿和排尿 尿由肾盂流出,经输尿管流入膀胱贮存。输尿管是一对细长管道,借管壁平滑肌的蠕动而输送尿液。膀胱是一个梨形的囊,容积随贮尿量而变化很大。膀胱向后延续为尿道,在与尿道相连处有内外两道括约肌。膀胱壁和内外括约肌的收缩或舒张都受植物性神经,包括腹下神经、盆神经和阴部神经的支配。不排尿时膀胱壁舒张而内外括约肌保持收缩状态。当膀胱壁收缩而内外括约肌舒张时,尿即排出体外。
肾和尿的生成 肾是尿生成的器官,有1对,位于腰部两侧,似豆形,内侧缘有一肾盂,输尿管始于此处。将肾横向剖开(图 1),可见肾的实质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为红褐色的皮质,内部为淡红色的髓质。皮质充满微小的球体,称肾小体,其核心为一个毛细血管团,称肾小球,是过滤血液的部分。肾小体和肾小管相结合而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结构单位,称肾单位(图2),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尿就在此生成。据估计,牛的二肾约有800万以上的肾单位,表面积达40米2。肾小管很长,包括最初在皮质中的一段弯曲,称近曲小管;在髓质中由上升支和下降支组成的U形弯曲,称髓袢;以及由髓质折返皮质的一段弯曲,称远曲小管;最后通入集合管。每一集合管接受多条远曲小管。许多集合管最后汇集成较大的乳头管,开口于肾乳头,尿由此流入肾盂。 尿的生成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包括两个阶段:①肾小球过滤。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血浆蛋白外,其余物质都可通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而进入肾小囊腔,这种滤液称为原尿。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结构特征,使它既增加了有效的过滤面积,又有较高的过滤压(正常情况下可达40毫米汞柱),因而可使原尿不断地生成。②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当原尿流经近曲小管时,几乎全部氨基酸、葡萄糖、K+、无机磷以及大部分水、Na+、Cl-、HC囶等都被主动地重吸收。髓袢的下降支可让水、钠和尿素自由通过,形成被动的重吸收,而上升支则能主动地重吸收钠和尿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能重吸收水、Na+、Cl-等物质,但受抗利尿素等激素或醛固酮的调节。如抗利尿素可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醛固酮可促进对钠的重吸收,同时增加钾的分泌,起保钠排钾的作用。肾小管上皮还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分泌H+、K+、NH等物质于肾小管腔,置换出肾小管液中的Na+,并重吸收入血,从而调节离子和酸碱平衡。此外,它也能将血液中某些不易代谢的物质如酚红、青霉素排入管腔中。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后汇入肾盂时,尿量约减少99%,成分也起了很大变化。
家畜尿的特征 一般家畜的尿都呈透明水状,而马属动物的尿则因含有碳酸钙和粘蛋白而呈混浊、粘稠。尿的颜色常因饲料、饮水、使役、气温等情况而有变异,从无色、淡黄色直至褐色,主要取决于所含尿胆素的浓度。尿的比重随溶质和水分的相对比例即尿量而变化。一般地说,尿量愈多,比重也愈低,草食动物尿的比重高于杂食动物,如马、牛、羊约为1.030~1.040,猪为1.012 。尿的酸碱度主要决定于饲料的种类,草食动物的尿呈碱性,肉食动物一般呈酸性。猪尿有时为碱性,有时为酸性。尿的组成中约有96%的水分和 4%的固形物。固形物又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有机物中绝大部分为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酐、尿酸、马尿酸、嘌呤碱等。无机物中主要是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和碳酸氢盐。正常尿中不含有葡萄糖、蛋白质和血细胞;如出现这些物质即为患病象征,临床上常作阳性或阴性检验。
输尿、贮尿和排尿 尿由肾盂流出,经输尿管流入膀胱贮存。输尿管是一对细长管道,借管壁平滑肌的蠕动而输送尿液。膀胱是一个梨形的囊,容积随贮尿量而变化很大。膀胱向后延续为尿道,在与尿道相连处有内外两道括约肌。膀胱壁和内外括约肌的收缩或舒张都受植物性神经,包括腹下神经、盆神经和阴部神经的支配。不排尿时膀胱壁舒张而内外括约肌保持收缩状态。当膀胱壁收缩而内外括约肌舒张时,尿即排出体外。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