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
|
|
1) public health policy-making
公共卫生决策
1.
In virtue of the success of EBM in clinical field,some health management scholars are begin to introduce the idea and method of EBM into the field of public health policy-making and hospital management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鉴于其在临床医学等领域的成功,卫生管理学者开始将循证医学的思想和方法应用于公共卫生决策和医院管理,即在卫生管理领域进行循证实践,改善公共卫生决策和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和分配的公平性。
2) evidence-informed public health decision-making
循证公共卫生决策
3) public health policy
公共卫生政策
1.
In the field of public health policy in 19th century England,there was an obvious tension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and it was a very prominent and crucial problem.
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政策领域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张力,这是一个十分突出而关键的问题。
2.
SARS impacted the present public health policy,and discoverd the problems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
SARS直接冲击了现有的公共卫生政策,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种种问题。
4) health decision-making
卫生决策
5) Public Policy-making
公共决策
1.
The study on the public policy-making democratization from the angle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从协商民主的视角看公共决策的民主化
2.
In the present reform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empty concept, so its real operational links deserve more attention, in which the public policy-mak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 of reform,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reform process is promoted by public policy-making.
其中公共决策是改革的首要环节,可以说,改革进程是由公共决策推动的,改革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公共决策是否合理。
3.
Expertise system not only is the institution through which the experts participate in public policy-making,also is the valid technology origin of political decision-making.
文章在探讨专家知识的社会行动属性以及公共决策的技术-政治过程的基础上,从专家体制的视角揭示了"专家知识与政治决策"关系的社会学特征。
6) Public decision-making
公共决策
1.
Analysis of applicable conditions of the paticipant-democracy in public decision-making;
参与式民主在公共决策中的适用条件分析
2.
Analysis of Paradigms and Their Evolutional Process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Facing Public Decision-making;
面向公共决策的技术评价范式与演变过程
3.
Ecnomics Analysis of Modern Public Decision-making;
现代公共决策的经济学分析
补充资料: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学院简介]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位于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原中央大学医学院的故址,毗邻风光秀丽的玄武湖和南京市中心商业区----湖南路,学院成立于1976年,原为南京铁道医学院预防医学系,1999年更名为公共卫生学院,2000年4月,原南京铁道医学院与东南大学合并,公共卫生学院成为东南大学下属的二级院系之一。 公共卫生学院在过去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主要面向全国铁路系统,培养铁路卫生防疫工作需要的专门人才,并重点围绕铁路运输开展预防医学科研工作 ,在全国铁路卫生系统有广泛的影响。并入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东南大学之后,学院秉承百年名校的先进的办学理念,依托文理管工医多学科交融的雄厚资源,使学院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目前公共卫生学院设有预防医学(五年制)、劳动与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方向、四年制)二个本科专业,共有在校本科生550名。预防医学专业现有1个博士点: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6个硕士点: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分析化学、卫生毒理学以及公共卫生硕士(mph);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现有1个硕士点: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方向),也是国内最早开设(1995年)并最先拥有硕士授予权的专业。目前学院共有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近100名(不包括mph)。 学院现设有4个系: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医疗保险学系,三个研究所:预防医学研究所、铁路站车卫生研究所、医疗保险研究所、应用技术研究所,一个实验中心,并设有卫生部保健功能食品检测中心、铁道部艾滋病检测中心,有二个部级重点学科、二个部级开放性实验室。 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6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教师中,教授11人(博导3人)、副教授19人,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省部级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省“333工程”入选者等,此外还在国内外聘请了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担任学院的兼职教授、博硕导师。目前全院95%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25%左右具博士学位。 学院有教学实验用房面积6000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500万元。其中各种大型检测仪器设备比较齐全,实验室设施标准规范,为教学科研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几年来学院年均到位科研经费300万元,开展了包括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重点课题的研究。 学院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每年都派出教师到国外大学、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或深造,并接待国内外同行来院交流访问。 [师资队伍] [浦跃朴]
男,1957年2月出生,江苏丹阳人。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南京铁道医学院公共卫生专业,获医学学士学位,并分别于1988年和1997年在上海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与医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1994年赴美国密执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修生化与皮肤毒理学。先后于1992年和1997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教授。1994年6月回国后,历任教研室副主任、预防医学系副主任、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现代医学实验中心主任、南京铁道医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2000年4月任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近年来主要从事环境污染物的分子与遗传毒理学,皮肤模型与组织工程学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市厅级奖2项。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ei收录8篇。目前担任中国毒理学会、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和中国铁道学会理事,江苏省环境诱变剂学会和江苏省铁道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主编,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副主编等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