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egative attributional mode

消极归因模式
2) negative attribution

消极归因
3) attribution pattern

归因模式
1.
Using the approach of clinical conversation as to the storys contex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judgement and attribution patterns of moral emotion of 4 ,6 and 8 year old children in different transgression contexts.
运用故事情境的临床访谈方法 ,本研究考察了 4、6、8岁儿童在不同侵犯程度道德情境中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 :( 1 )儿童对行业者的道德情绪判断经由积极向消极发展 ,其归因模式为“个人定向—外部惩罚定向—道德定向” ;( 2 )幼儿在道德情境中的观点采择能力受制于其发展水平 ,4岁儿童在冲突性情境中尚难以区分故事中的行为者与自己作为行为者在情绪体验上的差异 ;( 3)在幼儿道德发展过程中 ,“快乐的损人者”预期是一种比较普遍性的现象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 ,这一现象逐渐减弱 ;( 4)道德情境的侵犯程度并不影响儿童的判断和归因。
2.
Their developmental differences in moral emotion judgement and attribution pattern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were examined.
选取259名4-7岁儿童,考察了其在不同道德情境中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的发展状况。
4) lazy induction

消极归纳
5) defensive attribution mode

防御性归因模式
1.
The defensive attribution mode constitutes the potential cognitive mechanisms of self - handicapping.
自我妨碍行为的潜在认知机制是防御性归因模式,学生会有意无意地采取不努力等多种方式为学业成功设置障碍,这样在失败时以避免对自己做缺乏能力的归因,从而保护自我价值和他人心目中的能力形象。
6) attribution learning conscious mode

归因知觉模式
补充资料:消极损失
消极损失指由于侵权行为或违约行为所造成的全部实际损失中除掉直接损失的部分,又称“间接损失”。这种损失是权利主体在义务人履行了义务的情况下,可以取得因义务人违约而没有取得的利益。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