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山香圆
1)  turpinia arguta seen
山香圆
1.
Effect of total flavonoids of turpinia arguta seen on immune function in adjuvant arthritis rats in vitro;
山香圆总黄酮体外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免疫功能的影响
2)  Shanxiangyuan tablets
山香圆片
1.
HPLC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ligustroflavone and rhoifolin in Shanxiangyuan tablets
HPLC法同时测定山香圆片中女贞苷和野漆树苷的含量
3)  Shanxiangyuan Baccal Tablet
山香圆含片
1.
Study on process for Shanxiangyuan Baccal Tablet;
山香圆含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4)  total flavonoids of saciente
山香圆总黄酮
1.
To investigate the anti-inflammatory and immunodulatory actions of total flavonoids of saciente (TFS) and its mechanism, the acute, chronic inflammatory and immune inflammatory models (adjuvant arthritis, AA) were established, meanwhile a series of immumopharmacological experiments in vivo and in vitro were adopted.
本文采用多种急、慢性炎症和免疫炎症性模型,并通过一系列体内、外免疫药理实验,研究了山香圆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saciente,TFS)的抗炎免疫作用并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
5)  Citrus wilsonii Tanaka
香圆
1.
or Citrus wilsonii Tanaka, it was accepted in 2005 edition Chinese Pharmacopoeia.
)或香圆(Citrus wilsonii Tanaka)的干燥成熟果实,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6)  Xiangshan
香山
1.
Re Os isotopic dataing of the Xiangshan deposit,East Tianshan,NW China.;
新疆香山铜镍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
2.
On the External Factor and the Change of Modern China: The Overseas Chinese of Xiangshan as an Example;
论外部性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以香山籍归侨为例
3.
Ore mi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Xiangshan copper-nickel sulfide deposits in East Tianshan Mountains and their metallogenic significance
东天山香山铜镍硫化物矿床矿石矿物特征及成矿意义
补充资料:圆山文化

历史推进到公元前2千5百年,台湾西海岸地区同时出现了两种新的原始文化。以北部台北盆地为中心并伸延到北部沿海地区的是圆山文化;分布在中南海岸与河谷的是一组以红陶、彩陶和灰黑陶为代表的文化,即凤鼻头文化。

圆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址是位于基隆河下游、台北市北端的圆山贝丘。它面积很大,包含极为丰富。这一遗址分上、下两层,下层属于上文所述的大岔坑文化,上层为圆山文化。圆山文化遗址除圆山贝丘上层以外,还兼容大岔坑遗址的上层、台北盆地南缘土城乡的土地公山,另外还有芝山岩、大直、尖山等数十处。它以台北盆地为中心,广布台湾北部。

这一文化在台湾北部持续达2千年之久,其主要遗物有:石器、陶器、骨角器、玉器和少数的青铜器。经对圆山贝丘上层和大岔坑上层遗物测定,其流动年代在公元前2560年至公元50年之间。

在石器中,有石锛、石斧、石锄、箭头、网坠等。最具代表性的是有段石锛和有肩石斧。有段石锛的先进性及其与祖国大陆的渊源上文已述。有肩石斧亦不例外。它与有段石锛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是普通石斧的高级形态。据考证这种石器在我国福建光泽、浙江杭县、广东陆丰以及海南岛等地均有发现。而且石斧两肩与柄的折角多呈直角,与圆山出土的相同。圆山石斧与华北、辽东等地所发现的形式也极其相似。因此,从其形制和分布范围看,系由大陆传入台湾。圆山文化中的陶器,质料多含细砂,以棕灰为主颜色,有的刷上棕黄色;有印纹,涂红彩;器形以碗和簋为主。(簋为圆腹、圆足、大口双耳罐形器,有盖。)据考证,这些陶器,除圈足、涂彩两点外,在台湾无祖型。而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出土的黑陶、彩陶、印纹陶却十分相近。尤其是出土数量最多的陶簋,在器形上酷似盛行于大陆商周时代的双耳圈足青铜簋,显然系由其脱胎而来。

此外,在圆山文化的各处遗址均未发现铸铜的痕迹,但是却出土有少量的青铜器。共三件,一片“表现孔雀头部”的青铜器,一截手环残片,还有一枚两翼式青铜箭头(见台湾锦绣出版社有限公司《台湾全记录》22页)尤其是那箭头。在没有大规模青铜冶炼和可观的铜产量的地方,是决不可能以青铜制造这种消耗极大,不易回收的一次性工具的。这枚箭头与殷墟大量出土的青铜镞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它不仅证实了圆山文化时期台湾与祖国大陆的交往确实存在着,甚至使我们感觉到这种交往并不局限于沿海各省,它已纵深至广阔的内陆,而且很有可能,那时,高度发达的中原文化触角,已经直接触及了台湾。安阳殷墟五号墓出土的7000多枚海贝残骸的化石,似也暗示着这一事实的存在。

弓、弦、箭已经是很复杂的工具,发明这些工具需要有长期积累的经验和较发达的智力,因而也要同时熟悉其它许多发明。台湾原始社会以渔猎为主,青铜箭头(理应和弓在一起)出现于台湾的进步意义显而易见。在同一遗址出土的大量板岩箭头和骨角箭头,明显带有模仿它的痕迹。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