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leroxacin tablets

氟罗沙星片
1.
Bioequivalence of fleroxacin tablets in healthy voluntees;

氟罗沙星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
2.
Determination of Fleroxacin tablets with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氟罗沙星片的含量
2) fleroxacin

氟罗沙星
1.
A Study on the 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s of Fleroxacin;

氟罗沙星的电化学特性研究
2.
Determination of Fleroxacin by Photochemical Fluorescence of Zinc-Fleroxacin Complex;

锌(Ⅱ)-氟罗沙星光化学荧光法测定药物制剂中的氟罗沙星
3.
Determination of fleroxacin in its preparations by the first derivative spectrophotometry;
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几种制剂中氟罗沙星
4) Fleroxacin-Cu(Ⅱ)

氟罗沙星-铜
1.
Eletrochemical Study of the Fleroxacin-Cu(Ⅱ) System with DNA;

氟罗沙星-铜络合物与DNA的电化学研究
5) ofloxacin

氧氟沙星片
1.
AIM: To study the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ofloxacin tablet.

目的:对国产氧氟沙星片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
2.
OBJECTIVE:To study the pharmacokinetics characteristics of Ofloxacin (Chengdu, China) tablet in 8 Chinese healthy volunteers .
目的 :在 6例健康受试者中进行国产氧氟沙星片药代动力学研究。
6) ofloxacin tablets

氧氟沙星片
1.
Results: The recoveries for ofloxacin tablets and azathioprine tablets in this method are 95.
结果:氧氟沙星片及硫唑嘌吟片的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5。
2.
Objectives:To determine the dissolution of ofloxacin tablets.

目的:探讨自身对照法测定氧氟沙星片溶出度。
补充资料:氟罗沙星片
药物名称:氟罗沙星片
英文名:Fleroxacin Tablets
汉语拼音:
主要成分:氟罗沙星
性状: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药理作用: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而起杀菌作用。
广谱抗菌药,对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属、伤寒杆菌、付伤寒杆菌、志贺菌属、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枸橼酸菌属、粘质沙雷氏菌、绿脓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摩拉卡他菌、嗜肺军团菌、淋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属、溶血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亦具有中等抗菌作用。
药代动力学:据文献报道,本品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0.1、0.2、0.4g,高峰血浓度分别可达1.6、2.9和5.1μg/ml,血半衰期9.9~11.6小时。在体内有少量代谢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3%,能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在多数组织中的浓度接近或高于同时期血浓度,但中枢神经中浓度很低。主要由尿中排泄,口服后72h内尿排出86%,其中75%为原药,少部分由胆汁排泄,由粪便排出量仅占3%。
适应症:可用于对本品敏感细菌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肺炎等呼吸系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细菌性痢疾等消化系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感染、腹腔感染及盆腔感染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0.2~0.4g,分l~2次,一般疗程7~14天。
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于少数病人,可能有:
1 消化道反应: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2 神经系统反应:头晕、头痛、兴奋、失眠等,可服对症药物,一般不停药。
3 偶见转氨酶升高。
禁忌症: 1 对本品或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十八岁以下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 明显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2 有癫痫史者慎用。
规格: 0.1g
贮藏: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暂定二年。
处方药:是
英文名:Fleroxacin Tablets
汉语拼音:
主要成分:氟罗沙星
性状: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药理作用: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而起杀菌作用。
广谱抗菌药,对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变形杆菌属、伤寒杆菌、付伤寒杆菌、志贺菌属、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枸橼酸菌属、粘质沙雷氏菌、绿脓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摩拉卡他菌、嗜肺军团菌、淋球菌等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属、溶血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亦具有中等抗菌作用。
药代动力学:据文献报道,本品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0.1、0.2、0.4g,高峰血浓度分别可达1.6、2.9和5.1μg/ml,血半衰期9.9~11.6小时。在体内有少量代谢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3%,能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在多数组织中的浓度接近或高于同时期血浓度,但中枢神经中浓度很低。主要由尿中排泄,口服后72h内尿排出86%,其中75%为原药,少部分由胆汁排泄,由粪便排出量仅占3%。
适应症:可用于对本品敏感细菌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肺炎等呼吸系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细菌性痢疾等消化系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感染、腹腔感染及盆腔感染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0.2~0.4g,分l~2次,一般疗程7~14天。
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于少数病人,可能有:
1 消化道反应: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2 神经系统反应:头晕、头痛、兴奋、失眠等,可服对症药物,一般不停药。
3 偶见转氨酶升高。
禁忌症: 1 对本品或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十八岁以下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 明显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2 有癫痫史者慎用。
规格: 0.1g
贮藏: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暂定二年。
处方药:是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