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blating of time delay

延迟切削
2) ductile-mode material removal

延性切削
1.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chanism of ductile-mode material removal of the brittle material is attributed to a combination of.
试验结果表明,脆性材料的延性切削模式的实现是由于云母晶体对裂纹走向的引导和玻璃相的强烈的剪切变形能力的共同作用。
3) handover latency

切换延迟
1.
The fast Handover for MIPv6(FMIPv6) protocol reduced the handover latency in MIPv6 when the fast movement detection and fast binding update procedures were introduced.
移动IPv6快速切换(FMIPv6)协议通过引入快速移动检测和快速绑定更新过程有效地减小了切换延迟,同时通过在接入路由器上建立缓存,减少了数据包的丢失。
2.
According to the handover latency caused by the duplicate address detection and home registration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of general mobile IPv6 handover,this paper anaylzes two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methods supported by MIPv6,combines AAA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iameter protocol with MIPv6,and brings forwards an MIPv6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method based on authentication.
在普遍发生MIPv6切换的网络环境下,针对MN执行重复地址检测和家乡注册所造成的切换延迟问题,分析MIPv6支持的2种地址自动配置方式,结合网络上部署的AAA及Diameter协议在MIPv6上的应用,提出一种基于认证的MIPv6地址自动配置方法。
3.
The scheme is proposed to reduce mobile IPv6 handover latency and meeting real-time requirements by using anticipatory method,which integrates FMIPv6 and HMIPv6 efficiently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ir handover characteristics.
为减少移动IPv6切换延迟和满足时实需求,分析了快速移动IPv6和阶层移动IPv6切换协议特点,采用预先注册的方法给出了一种快速和阶层移动IPv6切换的融合方案,并详细的描述了该方案在宏观移动和微观移动情景下的原理架构结构和数据包的流程图。
4) handover delay

切换延迟
1.
In Mobile IPv6(MIPv6),the handover delay is 2~3 seconds normally and can not be tolerated by the real-time services.
移动IPv6协议(MIPv6)中的切换延迟一般为2~3 s,这对于实时性业务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2.
In MIPv6, the handover delay caused by movement between different subnets would result in interrupts of communication, which can not be accepted.
如何为用户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服务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其中如何缩短通信中断时间即切换延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3.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handover delay in standard Mobile IPv6, IETF group brings out several improved handover protocol.
但由于移动节点在不同子网间切换时会导致长时间的切换时延和数据包的丢失,引起通信节点和移动节点之间的通信暂时中断,于是如何减少切换延迟,保障语音、视频等实时应用,成为移动IPv6研究的重点。
5) tangent-delay

切延迟
1.
Study of attractor based on tangent-delay for elliptic reflecting cavity;

基于切延迟的椭圆反射腔的吸引子研究
2.
Study of a discrete chaotic system based on tangent-delay for elliptic reflecting cavity and its properties;
基于切延迟的椭圆反射腔离散混沌系统及其性能研究
6) Be sure not to delay.

切勿迟延。
补充资料:切削加工:金属切削原理
研究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与工件之间相互作用和各自的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在设计机床和刀具﹑制订机器零件的切削工艺及其定额﹑合理地使用刀具和机床以及控制切削过程时﹐都要利用金属切削原理的研究成果﹐使机器零件的加工达到经济﹑优质和高效率的目的。
简史 金属切削原理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叶。1851年﹐法国人M.科克基拉最早测量了钻头切削铸铁等材料时的扭矩﹐列出了切除单位体积材料所需功的表格。1864年﹐法国人若塞耳首先研究了刀具几何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1870年﹐俄国人..季梅首先解释了切屑的形成过程﹐提出了金属材料在刀具的前方不仅受挤压而且受剪切的观点。1896年﹐俄国人..布里克斯开始将塑性变形的概念引入金属切削。至此﹐切屑形成才有了较完整的解释。1904年﹐英国人J.F.尼科尔森制造了第一台三向测力仪﹐使切削力的研究水平跨前了一大步。1907年美国人泰勒﹐F.W.研究了切削速度对刀具寿命的影响﹐发表了著名的泰勒公式。1915年﹐俄国人..乌萨乔夫将热电偶插到靠近切削刃的小孔中测得了刀具表面的温度(常称人工热电偶法)﹐并用实验方法找出这一温度同切削条件间的关系。1924~1926年﹐英国人E.G.赫伯特﹑美国人H.肖尔和德国人K.科特文各自独立地利用刀具同工件间自然产生热电势的原理测出了平均温度(常称自然热电偶法)。1938~1940年美国人H.厄恩斯特和M.E.麦钱特利用高速摄影机通过显微镜拍摄了切屑形成过程﹐并且用摩擦力分析和解释了断续切屑和连续切屑的形成机理。40年代以来﹐各国学者系统地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近代技术和先进的测试手段﹐取得了很多新成就﹐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着。例如﹐美国人S.拉马林加姆和J.T.布莱克于1972年通过扫描电镜利用微型切削装置对切屑形成作了动态观察﹐得到用位错力学解释切屑形成的实验根据。
学科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金属切削中切屑的形成和变形﹑切削力和切削功﹑切削热和切削温度﹑刀具的磨损机理和刀具寿命﹑切削振动和加工表面质量等。
切屑形成机理 从力学的角度来看﹐根据简化了的模型﹐金属切屑的形成过程与用刀具把一叠卡片1﹑2﹑3﹑4﹑……等推到 1﹑2﹑3﹑4﹑……等位置(图1 切屑形成过程示意图
)的情形相似﹐卡片之间相互滑移即表示金属切削区域的剪切变形。经过这种变形以后﹐切屑从刀具前面上流过时又在刀﹑屑界面处产生进一步的摩擦变形。通常﹐切屑的厚度比切削厚度大﹐而切屑的长度比切削长度短﹐这种现象就叫切屑变形。金属被刀具前面所挤压而产生的剪切变形是金属切削过程的特征。由于工件材料﹑刀具和切削条件不同﹐切屑的变形程度也不同﹐因此可以得到各种类型的切屑(图2 切屑的类型
)。
简史 金属切削原理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叶。1851年﹐法国人M.科克基拉最早测量了钻头切削铸铁等材料时的扭矩﹐列出了切除单位体积材料所需功的表格。1864年﹐法国人若塞耳首先研究了刀具几何参数对切削力的影响。1870年﹐俄国人..季梅首先解释了切屑的形成过程﹐提出了金属材料在刀具的前方不仅受挤压而且受剪切的观点。1896年﹐俄国人..布里克斯开始将塑性变形的概念引入金属切削。至此﹐切屑形成才有了较完整的解释。1904年﹐英国人J.F.尼科尔森制造了第一台三向测力仪﹐使切削力的研究水平跨前了一大步。1907年美国人泰勒﹐F.W.研究了切削速度对刀具寿命的影响﹐发表了著名的泰勒公式。1915年﹐俄国人..乌萨乔夫将热电偶插到靠近切削刃的小孔中测得了刀具表面的温度(常称人工热电偶法)﹐并用实验方法找出这一温度同切削条件间的关系。1924~1926年﹐英国人E.G.赫伯特﹑美国人H.肖尔和德国人K.科特文各自独立地利用刀具同工件间自然产生热电势的原理测出了平均温度(常称自然热电偶法)。1938~1940年美国人H.厄恩斯特和M.E.麦钱特利用高速摄影机通过显微镜拍摄了切屑形成过程﹐并且用摩擦力分析和解释了断续切屑和连续切屑的形成机理。40年代以来﹐各国学者系统地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充分利用近代技术和先进的测试手段﹐取得了很多新成就﹐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着。例如﹐美国人S.拉马林加姆和J.T.布莱克于1972年通过扫描电镜利用微型切削装置对切屑形成作了动态观察﹐得到用位错力学解释切屑形成的实验根据。
学科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金属切削中切屑的形成和变形﹑切削力和切削功﹑切削热和切削温度﹑刀具的磨损机理和刀具寿命﹑切削振动和加工表面质量等。
切屑形成机理 从力学的角度来看﹐根据简化了的模型﹐金属切屑的形成过程与用刀具把一叠卡片1﹑2﹑3﹑4﹑……等推到 1﹑2﹑3﹑4﹑……等位置(图1 切屑形成过程示意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