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亚洲栽培稻
1)  Oryza sativa
亚洲栽培稻
1.
WAB56 104 and CG14 were upland japonica rice (Oryza sativa) and O.
用粳型亚洲栽培稻品种 WAB56- 1 0 4与来自种间回交组合 WAB56- 1 0 4 /CG1 4∥ WAB56- 1 0 4 ///WAB56- 1 0 4的3个栽培稻种间近等基因系杂交、回交 ,对 3个 BC1F1群体的花粉及小穗育性遗传研究表明 ,育性遗传符合单位点孢子体 -配子体互作模型 ,来自非洲栽培稻的不育基因在与相同位点的亚洲栽培稻等位基因互作时 ,导致携带亚洲栽培稻等位基因的雌雄配子败育 ,而形成花粉及小穗的半不育 ,但本研究的 3个组合中 ,并未导致所有携带亚洲栽培稻等位基因的雌配子完全败育 ,其作用介于配子消除与花粉灭杀之间。
2.
In order to study genetic base of hybrid sterility of interspecific hybrid between Oryza sativa and O.
为了研究亚洲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种间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 ,以亚洲栽培稻品种 WAB5 6 - 10 4为测验种与来自种间回交组合 WAB5 6 - 10 4 / CG14 / / WAB5 6 - 10 4 / / / WAB5 6 - 10 4的 14个种间近等基因系测交 ,对亲本及杂种的花粉及小穗育性研究表明 ,这 14个近等基因系带有来自非洲栽培稻品种 CG14的 3个互不等位的配子消除位点和 2个互不等位的花粉不育基因位点 ,其中至少有 2个配子消除位点未曾报道
3.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ybrid rice breeding, how to use the habits of indica and japonica in Oryza sativa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nd there has been so many rice varieties need to be classified ever since the day that rice has been cultivated.
在长期的选择进化过程中,亚洲栽培稻形成了丰富的变异类型,我国是亚洲栽培稻起源地之一,稻作历史悠久,种质资源非常繁多,为了便于整理归类丰富的稻种资源,使之更好地为育种工作服务,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分类体系。
2)  O.sativa
亚洲栽培稻
1.
32 distant crosses were made, using 4 autotetraploid rices and 4 diploid rices (O.
研究结果表明,非洲栽培稻分别与亚洲栽培稻中的两种倍性水平的水稻品系进行杂交均表现出一定的可交配性,生殖隔离并不很严格。
3)  Asian cultivated rice
亚洲栽培稻
4)  Asian cultivated rice(Oryza sativa)
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
5)  O.glaberrima
非洲栽培稻
1.
Crossability of distant hybridization between O.sativa and O.glaberrima;
普通栽培稻与非洲栽培稻杂交的可交配性研究
2.
Embryological Observation of Distant Hybridization between Autotetraploid Rice (O.sativa) and O.glaberrima;
同源四倍体水稻与非洲栽培稻杂交的胚胎学观察
3.
Effects of Distant Hybridization between Autotetraploid Rice (O.sativa ) and O.glaberrima;
同源四倍体水稻与非洲栽培稻杂交的效果
6)  Oryza glaberrima
非洲栽培稻
1.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ole and feasibility of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of cultivated rice for breeding japonica rice, especially temperate japonican rice, 179 accessions of Oryza glaberrima Steud.
为引入非洲栽培稻的有利基因以丰富云南粳稻的遗传基础以达到培育高产、抗病、抗逆云南粳稻品种的目的,利用179个非洲栽培稻品种作母本与6个云南粳稻杂交,并用相应父本回交后形成F1 、BC1 F1 、BC2 F1 、BC2 F2 群体,同时对滇粳优1号作轮回亲本的组合在BC2 F1 中每组合随机用5~10株回交至 BC3 F1 。
补充资料:超高茬麦套稻栽培四项改进措施

超高茬麦套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轻简栽培技术,具有省工节本、增产增效、保护环境等优点。但该技术在苏南黏土水网地区应用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无锡市惠山区农林局从2001年起在当地进行超高茬麦套稻适应性研究和示范推广,在关键技术创新方面取得四项突破,并在全区示范应用500多亩,平均亩产达到572.6公斤,每亩净收入275元,每亩比常规单季稻平均增收112.1元。
套播期改为小麦收割当天或前一天将麦套稻的套播期由原来的麦收前7-15天,改为小麦收割当天或前一天。苏南地区土壤黏重,地下水位高,泄水不畅,若麦套稻共生期过长,播种后需在麦田内灌水,田间过湿会影响小麦机械收割。过早套播,鼠害、雀害严重,特别是套播面积较小时,种子损失率高达20%-30%。推迟套播期有利于栽培避螟,减少一代螟虫卵量,一代虫量比常规稻减少80%以上。

  套播均需在割麦前进行。小麦机械收割留茬高度30厘米左右,麦秸就地均匀散开,全部还田。改进后套播稻出苗率高,一般成苗率在90%以上,因此水稻播种量不能过大,每亩用种量应由原来6-7.5公斤减为3-5公斤,每亩基本苗8万-10万株。

  种子处理改为只浸种不催芽不包泥 水稻种子催芽后套播,部分出芽过长的种子易钩在麦秆上,影响匀苗,并造成种子浪费。种子拌泥包衣,一是取土不方便;二是费人工,面积大时影响播种工效;三是不利于弥雾机喷播。

  套播稻种子用施保克和浸种灵浸种60小时,至破胸露白时称斤定轮,均匀播种。

  播种出苗阶段水浆管理改为一次速灌速排 机械收割麦子后当天下午至傍晚,全田灌水一次,快灌快排,自然落干。这样节约水源,节省成本,有利于一播全苗。

  苏南地区小麦收割期一般在5月25-30日。割麦当天或前一天套播稻种后,6月1-5日齐苗。6月8-10日水稻2叶1心期建立薄水层,3.5叶期后建立水层。6月下旬进入分蘖盛期,7月上旬够苗,7月下旬达到高峰苗。套播稻中后期的水浆管理方法基本同常规水稻。

  化学除草改为“一封二杀三补” 麦套稻推迟播期,不催芽,可以使用芽前除草剂封杀处理,明显提高除草效果。具体分3次用药:第一次在6月初至稻苗1叶1心期(播后10天左右),每亩用扫毫升喷雾;第二次在6月中下旬稻苗4叶1心至5叶1心期,每亩用稻无草1包(15克)拌尿素施用,防除阔叶杂草;第三次在7月初稻苗6叶1心前,每亩用杀稗王30克或快杀稗50克,补除稗草等禾本科杂草,总体化除效果可达9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