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ang Xugao
王旭高
1.
Wang Xugao first put forward this conception.
通过文献追溯发现 ,“培土宁风法”肇始于《内经》 ,发展于仲景及唐、宋 ,发微于金、元、明、清 ,王旭高则明确提出“培土宁风法”。
2) Gao Xu
高旭
1.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Outlook on Japan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from Gao Xu's Poetries Related to Japan
从高旭的涉日诗歌看晚清中国人的日本观
2.
Gao Xu was one of the leaders of the Chinese Alliance Committee,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Southern Society; he was also the outstanding social activist, and the patriotic poet in the modern times of China.
高旭是中国同盟会领导人之一,南社发起人之一,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社会活动家、爱国诗人。
4) Wang Xufeng
王旭烽
1.
Wang Xufeng s Novel Creation in 1990s;
论王旭烽90年代的小说创作
2.
The national strategy in artistic expression is used in Trilogy of Tea Men of Wang Xufeng.
王旭烽的《茶人三部曲》采用了民族化的艺术策略,小说在叙事、写人和语言等方面都追求民族化的艺术表现从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
3.
The Tea Culture of the Tea personnel is always an indite field which is not recognized by people, yet this field is the field where Wang Xufeng observes and experiences for a long time, She lives in it, soaks in it and it gives her rich life feeling.
茶人、茶文化,是一个历来不被人重视的创作领域,而这又恰好是女作家王旭烽长期观察与体验的一个领域,她生活其间、浸润其间,蕴蓄了充沛的生命情感,历时十年创作出了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南方有嘉木》、《不夜之侯》、《筑草为城》)。
5) Gɑo Xu
高旭(1877~1925)
6) GAO Xu and Western Culture
高旭和西方文化
补充资料:高旭(1877~1925)
近代诗人。字天梅,号剑公,别字慧云、钝剑。江苏金山人。出身大地主家庭。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松江创办《觉民》杂志。三十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任江苏分会会长,创办《醒狮》杂志。三十二年,在上海创办健行公学,曾以一夜之力伪造石达开遗诗,刊刻印行,发生很大影响。三十三年,与陈去病、柳亚子一起创立南社。辛亥革命后,任金山军政分府司法长。他反对与袁世凯妥协。1912年,与人展开"孔墨异同之辨",认为墨子是民主主义者,孔子是君主主义者,尊孔必将危害共和政体。1913年,任众议院议员。1923年,因参加曹锟贿选,受到舆论谴责。陈去病、柳亚子等南社诗人发表声明,宣布"不再承认其社友资格"(1923年10月29日《民国日报》)。
高旭较多地接受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的影响。他反对"专讲保存国学的倾向",认为"国因时势而迁移,则学亦宜从时势而改变"。对传统文化,主张"拾其精英,弃其糟粕"(《学术沿革之概论》)。但是也偶有动摇,笼统地鼓吹过"保存国学"。反映到创作思想上,他反对"伪韩伪杜",剽窃模拟。认为"世界日新,文界、诗界当造出一新天地"。但又说:"新意境、新理想、新感情的诗词,终不若守国粹的用陈旧语句为愈有味也。"(《愿无尽庐诗话》)
高旭作诗,主张"鼓吹人权,排斥专制,唤起人民独立思想,增进人民种族观念"(同前)。《路亡国亡歌》指斥帝国主义对中国路权的掠夺,号召人民同心同德,奋起斗争:"倘使我民一心一身一脑一胆团结与之竞,彼虽狡焉思启难逞强权强。"《海上大风潮起作歌》指斥清政府出卖国家主权,号召人民奋起推翻。他的诗,常常洋溢着一种甘愿为国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如"大事毕矣吃一刀,滚滚头颅好男子"(《登金山卫城怀古》);"炸弹光中觅天国,头颅飞舞血流红"(《盼捷》)。
高旭以歌行见长。其优点是跳踉恣肆,热气腾腾,表现了革命鼓动诗歌的特色;其缺点是浅露粗糙,锤炼不足。辛亥革命后,看不到出路,思想苦闷、徬徨,诗风也随之变化,叱咤风云的气概日少,而缠绵悲戚的成分日多。
高旭早年受过"诗界革命"的影响。他的少数诗以儒、释、道三教掌故与近代科学知识相糅合,走谭嗣同、夏曾佑路子。他的另一些诗则效法黄遵宪的《军歌》等新体,比较通俗,不受五、七言束缚,可以配谱歌唱,如《女子唱歌》、《爱祖国歌》、《军国民歌》、《光复歌》等。
著有《天梅遗集》。
高旭较多地接受过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的影响。他反对"专讲保存国学的倾向",认为"国因时势而迁移,则学亦宜从时势而改变"。对传统文化,主张"拾其精英,弃其糟粕"(《学术沿革之概论》)。但是也偶有动摇,笼统地鼓吹过"保存国学"。反映到创作思想上,他反对"伪韩伪杜",剽窃模拟。认为"世界日新,文界、诗界当造出一新天地"。但又说:"新意境、新理想、新感情的诗词,终不若守国粹的用陈旧语句为愈有味也。"(《愿无尽庐诗话》)
高旭作诗,主张"鼓吹人权,排斥专制,唤起人民独立思想,增进人民种族观念"(同前)。《路亡国亡歌》指斥帝国主义对中国路权的掠夺,号召人民同心同德,奋起斗争:"倘使我民一心一身一脑一胆团结与之竞,彼虽狡焉思启难逞强权强。"《海上大风潮起作歌》指斥清政府出卖国家主权,号召人民奋起推翻。他的诗,常常洋溢着一种甘愿为国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如"大事毕矣吃一刀,滚滚头颅好男子"(《登金山卫城怀古》);"炸弹光中觅天国,头颅飞舞血流红"(《盼捷》)。
高旭以歌行见长。其优点是跳踉恣肆,热气腾腾,表现了革命鼓动诗歌的特色;其缺点是浅露粗糙,锤炼不足。辛亥革命后,看不到出路,思想苦闷、徬徨,诗风也随之变化,叱咤风云的气概日少,而缠绵悲戚的成分日多。
高旭早年受过"诗界革命"的影响。他的少数诗以儒、释、道三教掌故与近代科学知识相糅合,走谭嗣同、夏曾佑路子。他的另一些诗则效法黄遵宪的《军歌》等新体,比较通俗,不受五、七言束缚,可以配谱歌唱,如《女子唱歌》、《爱祖国歌》、《军国民歌》、《光复歌》等。
著有《天梅遗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