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SS1融合抗原
1)  S+PreS1 fusion antigen of HBsAg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SS1融合抗原
2)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1.
Confirmation and analysis of weak reactiv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弱反应性样本的确认与分析
2.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ccuracy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determination results, to increase the comparability of HBsAg determination results.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增强结果的可比性。
3)  HBsAg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1.
High Expression of HBsAg Gene in Ginseng Callus cells;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人参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2.
Expression,Purification and Preliminary Identific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Complete IgG Antibody against HBsAg;
人源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工程IgG全抗体的表达、纯化及初步鉴定
3.
Serological Epidemiology of HBsAg and Anti-HBs for Children in Zhujiang Delta Area of Guangdong Province;
珠江三角洲地区1~6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抗体现状调查分析
4)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5)  Hepatitis B Virus hybrid surface antigen
乙肝病毒融合表面抗原
6)  Anti body to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
补充资料:“蜘蛛”(ss一23型)导弹

简介:

ss一23导弹是苏联80年代制成的第三代地地战术导弹,它在射程、精度和作战使用方面都大大超过“飞毛腿”导弹。“飞毛腿”是在准备打核大战的思想指导下产生的,研究ss一23导弹时,

苏军的战略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强调既要打核大战,又要打常规战争,尤其重视提高炮兵在常规战争中攻击纵深目标的能力。

ss一23导弹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研究成功的。这种导弹在苏军中叫otp一23型地地战役战术导弹,装备在方面军和集团军的战役战术火箭旅,取代了原装备的“飞毛腿”导弹。每个旅有3个营,共12辆导弹发射车。它不仅用于打击战场上的战术目标,而且要用来打击战役范围的纵深目标,因此在设计这种武器时,特别强调提高远射能力。它采用了先进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导弹的长度只有7~5米,比“飞毛腿”导弹减短了3~6米,可是最大射程却从300千米增大到500千米,提高了60%,为了使这种导弹进一步提高常规战斗能力,当时的苏军炮兵元帅亲自提出建议,为这种导弹研究一种500~1000千克重的高爆破战斗部,以便用来摧毁敌人的核武器发射阵地、指挥控制系统、空军基地等重要军事目标。他还建议制造一种大威力予毋弹,在目标区爆炸后撤出大量高速飞行的子弹,袭击敌人装甲防护较薄弱的战斗车辆,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为了提高对远距离目标的射击精度,还采用了先进的惯性制导技术,使它的偏差距离减小别350米以内。

为了提高快速机动能力,导弹采用第三代大型轮式车作为运输兼发射车,在长长的车体后部,装有两个长方形的发射箱,每个箱内存放一枚导弹。平时两个发射箱平放在车上,外面涂有迷

彩伪装,看上去就像普通的军用运输车,既可以隐蔽自己,免遭敌人意外袭击,又可以保护导弹,免受战场尘土侵袭,有利于日常维护保养。作战时竖起发射箱,向敌人发动猛烈攻击。

“蜘蛛”导弹原计划部署250枚,但是美、苏签订的中程核武器条约规定不得部署和生产射程500千米以上的核武器,因此实际上部署167枚以后就停止装备,已生产的200枚也必须销毁,它实际上成了苏联战术核武库中的“末代皇帝”。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