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uper-high-rise buildings
超高层建筑群
2) complex high-rise building groups with large podiums and connected multi-towers
超限复杂高层建筑群
3) High-rise building group
高层建筑群
1.
Based on a model test,the engineering-environment effect of high-rise building group area on ground subsidence is discussed under the typical geological condition in Shanghai.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上海地区典型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群工程环境效应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探讨了在高层建筑群工程环境效应作用下不同土层的变形特点、相邻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状况、高层建筑群对中心及周边区域地面沉降的影响以及沉降影响范围、土层中应力(包括土压力、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等。
4)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超高层建筑
1.
The high altitude guard plate application on the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高空防护挡板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
Wind-induced vibration response of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in high-turbulence flow;
高湍流度下超高层建筑的风致振动响应特性
3.
Parti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 ring beams design of a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in Qatar;
卡塔尔某超高层建筑部分预应力环梁设计研究
5) super-tall building
超高层建筑
1.
Simulation of fluctuating wind speed time series of super-tall buildings based on AR model;
基于AR模型模拟超高层建筑的脉动风速时程
2.
Frequence domain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loads on typical super-tall buildings;
典型超高层建筑风荷载频域特性研究
3.
Amplitude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loads on typical super-tall buildings;
典型超高层建筑风荷载幅值特性研究
6) super high rise building
超高层建筑
1.
Integral steel platform formwork system is a new kind of formwork system adapting the construction need of super high rise buildings.
整体钢平台模板体系是适应超高层建筑主体施工需要的新型模板体系,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整体钢平台模板体系的动力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了其自振频率和振型,其相关结论可以为模板体系的设计和施工借鉴。
2.
A super high rise buildings aeroelastic model,whose configuration and dynamics can be changed to some extent,has been designed and made.
设计制作了一外形和动力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可调的超高层建筑多自由度气动弹性模型 。
3.
Through the statical loading test of an 11 story plane frame shear wall model,the deformation properties under loading of its original 52 story reinforced concrete super high rise building at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 are studied.
通过 11层框架 剪力墙平面截断模型的静力加载试验 ,研究了原型为 5 2层的钢筋混凝土超高层建筑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受力和变形 ,重点考察了层间位移与构件裂缝的关系 ,同时研究了竖向荷载及加强层对层间位移限值的影响。
补充资料:城市超高层建筑
城市超高层建筑
在战后的繁荣岁月里,美国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竞相拔地而起,各大财团纷纷宣布建成世界最高大厦。目前,这种“摩天大楼情结”似乎已传染到了亚洲,各国纷纷向第一高明度挑战。现在,世界最高的大楼是芝加哥“西尔斯大厦”,高443米,建于1974年;著名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帝国大厦分别高419米和381米。而亚洲已提上日程或已开工的超级建筑有:马来西亚在吉隆坡的两座88层姐妹写字楼,1996年即要完成,高度将达450米,比“西尔斯大厦”还要高7米。但这项总投资8亿美元的工程最多只能保持2年纪录。中国“重庆大厦”计划1997年完成,高度为457米。香港到1998年将建成468米高的建筑物。而到2001年,总投资7.5亿美元高460米的“上海世界金融中心”将建成。然而,这还没有完,印尼3家巨型企业1995年9月刚刚宣布,将投资4亿美元于2000年前的雅加达建成一座500米的通讯大楼,以绝对优势成为世界第一大厦、第三大通讯设施。
高层建筑的划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划。联合国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按高度分为四类:(1)9~16层(最高为50米);(2)17~25层(最高到75米);(3)26~40层(最高到100米);40层以上(即超高层建筑)。日本建筑大辞典将5~6层至14~15层的建筑定为高层建筑,15层以上超高层建筑。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37—87)将住宅建筑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凡超过100米均为超高层。无疑,现代超高层建筑从一定意义上是城市现代化标志。
城市建设专家指出,高楼大厦虽然体现了繁荣、活力与发展,但也有许多弊病。这些高楼都是集宾馆、办公、购物中心、餐饮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建筑,在亚洲多数城市道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会给市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很多大楼其实是攀比的产物,却无法有助于发展经济,这就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棗日本反而不造高楼的原因,尽管上述许多大厦都将由日本的建筑公司来完成。但由于楼内部管道竖井多,敞开通道多,用火用电多,聚集人员多的“五多”特点,使超高层建筑灭火安全全格外值得关注。这从反面说明应实事求是地开发建设功能齐全,有安全保障的高层建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