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陇西黄土高原
1)  Longxi Loess Plateau
陇西黄土高原
1.
SWAT-Aided research on hydrological responses to ecological restor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Nanhe River Basin in Huajialing of Longxi Loess Plateau;
SWAT模型辅助下的生态恢复水文响应——以陇西黄土高原华家岭南河流域为例
2.
Study on Land Surface Evapotranspiration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Data on Longxi Loess Plateau of China;
陇西黄土高原陆面蒸散的遥感研究
3.
Potential NDVI in Longxi Loess Plateau based on CART model
基于CART模型陇西黄土高原潜在NDVI模拟
2)  Longzhong Loess Plateau
陇中黄土高原
1.
Study on a potential eco-environment evaluation based on GIS in Longzhong Loess Plateau;
基于GIS的陇中黄土高原潜在生态环境评价研究
2.
Spectral reflec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spring wheat on Longzhong Loess Plateau;
陇中黄土高原春小麦光谱反射特征
3.
These two models could be used as the best models for the estimation of spring wheat aboveground fresh biomass on Longzhong Loess Plateau.
因此,上述两个模型可作为陇中黄土高原地区春小麦地上鲜生物量的最佳估算模型。
3)  Longdong Loess plateau
陇东黄土高原
1.
Response on climate in Longdong loess plateau to Globe Warmingand Fruit Development Impacted;
陇东黄土高原气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及其对林果的影响
2.
Evolution of Soil Moisture and It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in Longdong Loess Plateau
陇东黄土高原土壤水分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4)  Longdong Loess Plateau Area
陇东黄土高原区
5)  loess in Longxi basin
陇西黄土
6)  Longxi loess deposition
陇西黄土沉积
补充资料:陇西堂
陇西堂
陇西堂

天下李氏堂号;李氏寻根之地

[简述]

陇西堂位于陇西县城南郊,渭河之滨的仁寿山公园内。穿过山腰中间的花圃,上行即到陇西堂。陇西堂分置堂号牌楼、太白酒楼及迎宾区、朝祖区、祭祖区等建筑群。现已建成的主祭堂在中院,为重檐歇山顶式结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陇西堂已成为海内外李氏后裔寻根访祖梦寐以求的圣地。 广大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对祖国的认同感越来越强烈,到大陆寻根、敬祖、认宗的活动越来越多,这充分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近年来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李姓同胞不远万里,多次来陇西寻根敬宗。荣幸的是经过探根、认寻,他们均称根在陇西,共同尊陇西郡为郡望,唯一的宗亲堂号为陇西堂。广大的李姓人士热切要求开展陇西李氏文化的研究,重新修复陇西堂。 居于渭水河畔的陇西古郡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李氏的发祥地。陇西人民责无旁贷地挑起了修复陇西堂的重任。陇西县委,县人民政府报经甘肃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于一九九二年正式批准同意修复陇西堂,首先把它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既保存古代文化遗产,又可供游人观赏,还可把它作为一个连接海内外李姓同胞的纽带,使世界各地的李姓同胞增强对祖国、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在省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已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海外的李姓宗亲组织,有关知名人士及国内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在内)的李姓人士取得了联系。澳门、台湾及国内五百多人先后捐款资助修复陇西堂。

修复后的陇西堂选址在仁寿山三清宫以东地带。初步规划建设的陇西堂,因地制宜、依山附势、随峰就险,顺山而建。计划建设迎宾区、朝祖区、祭祀区等,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在迎宾区内的陇丰渠上架设汉白玉雕花栏杆的仿古拱桥,连接316国道。沿中轴线修建陇西堂堂号牌楼和3000平方米的太白酒楼,两边配建接待厢房,为宾客服务。朝祖区设有六馆一堂,即肖像馆、忠烈馆、名人馆、金石馆、陈列馆、博览馆、功德堂。同时,根据地势,修建楼台亭阁,竖向拾级登道,横向爬山长廊。祭祀区为该建筑群的主建筑,拟建纪念堂--陇西堂、祭祀塔、钟鼓楼、观戏台等。初步预算一期工程为3199万元。

[天下李姓]

天下李姓的郡望是陇西,李氏的堂号是陇西堂。在今天全中国可考的9000多个姓氏中,李氏人口达一亿之多,成为全中华民族最大的姓氏,也是全世界第一大姓。李氏望族源远流长,史载其上古始祖为皋陶,实则出自轩辕黄帝。 相传黄帝五世孙皋陶出生在曲阜偃地,得偃姓,帝尧时担任国之刑狱的大理职务,因断案有方而子孙世袭大理职务,以官名命族为理氏。商末时理氏后裔理徵,因执法刚正不阿,被纣王处死,其妻契和氏带幼子利贞避难于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后逃于伊侯之墟(今河南安阳)。因母子俩钱粮不济,饥渴交困,幸逢当地李树果熟之季,二人摘李充饥,遂得以活命,后利贞唯恐诛连后代,又不忘活命之恩,于是改理氏为李姓,理利贞遂为李姓之一世始祖。

李世民登基后,诏令高士廉等四大臣编纂《氏族志》,诏令天下,李姓的郡是陇西,即以陇西郡李姓为显贵世族,为世人所仰望,举国上下以李氏至为尊贵,李氏后裔共奉陇西堂。始自,陇西遂为李氏宗族的共同标识,李氏人丁兴旺,遍及海内外,李镐九世孙李白诗赞道:我李白万叶,柯条遍中州。天开青云路,日为苍生忧。唐王朝末期,社会动荡,民族交融,李氏渡江南迁,以至李家龙宫数度遭毁。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知县李汝相倡导筹资再建,基本恢复了龙宫原貌。 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部分建筑物被毁于米喇印兵火。康熙元年重建。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龙宫毁于兵灾。清末及明初李氏族人陆续增建一新。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