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钢桁拱系杆梁桥
1)  Steel truss-arch tied-bar beam bridge
钢桁拱系杆梁桥
2)  tied steel truss arch-bridge
系杆钢桁拱桥
1.
Combined with a three-span continuous semi-supported and tied steel truss arch-bridge,structures of different joints were discussed.
结合一座正在建设的三跨连续中承式系杆钢桁拱桥的“丁”字型接头,对比了不同结构形式接头的构造。
3)  Steel Truss tied arch bridge construction
钢桁系杆拱桥施工
4)  Arch bridge without thrust
无推力式钢桁系杆拱桥
5)  continuous steel truss beam arch bridge
连续钢桁梁拱桥
1.
In this thesis, taking a long-span continuous steel truss beam arch bridge as the project background, the buffeting problems of the bridge at operational state are studied.
本文以某大跨度连续钢桁梁拱桥为工程实例,对其成桥状态进行了时域抖振分析,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描述了脉动风场的自然特性,基于谐波合成(CAWS)法的计算公式,绘出了模拟程序的流程图,考虑风速谱随高度变化的特点,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实用的模拟程序,实现对三维空间脉动风场的有效模拟;2、介绍了桥梁动力特性分析的有限元理论及计算方法,使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全桥的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自振特性分析;3、介绍抖振基本理论和基于时域分析的抖振响应理论,并利用Scanlan的准定常气动力公式计算抖振力并考虑气动导纳,对该连续钢桁梁拱桥进行了空气静力分析和时域抖振分析;4、对本文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给出了研究中的一些结论,并指出了在进一步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6)  Steel truss arch bridge hanger
钢桁拱桥吊杆
补充资料:杯桁桥

明朝,定远县池河镇有个书生,只有五分老坟地和一间遮雨棚,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天天过着“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日无钱再想方”的生活。因为姓戴,人们送他个“带来穷”的绰号。别看“带来穷”三十六行只会吃行这一件,可他小聪明,专会对对子。从他嘴里说出来的对子,都是“绝妙好辞”、“语惊四座”,人们奉承他为“对书生”。有一年,举行大考,一个杨姓的主考官耀武扬威地前往南京,路过池河住宿。“对书生”听说后,表示要考主考官,主考大人不屑一顾。对书生说出上联:“池河无水也可”。主考官一听愣住了,感到这是绝对,左思右想得不出来下联。晚上,杨主考关门苦思一夜,还是对不出。一个堂堂大明的主考官,竟被穷书生难住,不觉胸闷难受,鸣呼哀哉!

过了一年,一个姓李的主考官也路过池河歇店。他听说过“穷书生气死杨主考”的事情,不敢大张旗鼓地进镇,偷偷地微服私访,了解到:池河无水也可的对联的掌故。请来“对书生”很客气地问:“听说你出一个对子,难住了上科杨主考,我是本科主考,能不能对呢?”“对书生”看到李大人平易近人,谦虚地说:“请大人赐 教。”李主考说:“杯桁去木不行”。“对书生”一听,真是对绝了。原来池河镇西边的池河架有一座木桥墩 ,原叫“杯桁桥”(今名太平桥)。“池河”与“杯桁”各去偏旁就为:“也可”和“不行”了。临别时李大人免不了夸奖他一番。

“对书生”自以为掌握了“天下一绝”,可以大显身手,讨个一官半职了。于是周游四邻州县,拜访达官贵人,呈上几副讨来的对联,妄想碰到“识马”的伯乐。可惜“世上无伯乐”,“对书生”只得悻悻而归,仍然过着自己“带来穷”的日子。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人有再发之时”。明成祖永乐元年正月,永乐皇帝朱棣刚夺了侄儿子建文的皇位就带领文武百官从南京耀武扬威地到凤阳皇陵光宗耀祖。这下忙坏了沿途官府:一路张灯结彩,鸣锣放炮,室内烧香,门外跪迎。池河街上,家家门前悬镜,户户缸台盛水,表示大明天子明如镜、清如水。这可急坏了“对书生”,找遍窝棚,一无照影镜,二无吃水缸,怎能歌功颂德?“对书生”情急生智,眼睛一亮,想出“不成功便成仁”的 法子来。永乐皇帝一看池河街上的捧场,正中心怀,破例下车观看。走到“对书生”棚前,竟然门无明镜台无缸,不由大怒,正要派人去追拿,忽而见“对书生”手捧对联迎面跪拜,永乐一看,上联是:“日明月明大明一统”,下联是:“君乐民乐永乐万年”,一下子“龙颜大悦”,马上赏金钱,赐布帛,带到凤阳授官。急需歌功颂德的永乐皇帝,逢上官迷 心窍的“对书生”,当然一拍即合。正所谓 “穷书生献对子-----拍马奉承”,“永乐帝看对联-----正中心怀”。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