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mpound coefficient

复合系数
2) combine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复合传热系数
1.
A formula of combined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was obtain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eat transfer of copper staves.
铜冷却壁热面复合传热系数值对于其温度场的模拟结果有重要影响。
3) complex thermal-expansion coefficient

复合膨胀系数
4) composite reflectance coefficient

复合反射系数
1.
Systematic study of composite reflectance coefficient of solution cavity shows that the seismic response is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amplitude, low velocity and harmonization.
通过对溶洞复合反射系数的系统研究 ,得出其地震响应具有振幅强、速度低和调谐性的特点 ,并对强反射形成的条件及不同充填物溶洞的反射特征进行探讨 ,认为在常规频率 (2 0~ 30Hz)的地震资料中可以观察到溶洞产生的强反射波。
5) combined flanging coefficient

复合翻边系数
1.
This paper comes up with the hypothesis of combined flanging coeffici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existed in calculating the extended size of inner concave flanging part within the large deformation.
针对计算大变形程度内凹翻边工件展开尺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复合翻边系数的假设,并给出了一种计算此类翻边工件工艺展开尺寸的新方法。
6) Recombination coefficient

表面复合系数
补充资料:阀门技术注重流量系数和气蚀系数
阀门的流量系数和气蚀系数是阀的重要参数,这在先进工业国家生产的阀门资料中一般均能提供。我国生产的阀门基本上没有这方面资料,因为取得这方面的资料需要做实验才能提出,这是我国和世界先进水平的阀门差距的重要表现之一。
3.1、阀门的流量系数
3.1、阀门的流量系数
阀门的流量系数是衡量阀门流通能力的指标,流量系数值越大,说明流体流过阀门时的压力损失越小。
按KV值计算式
式中:KV—流量系数
Q—体积流量m3/h
ΔP—阀门的压力损失bar
P—流体密度kg/m3
3.2、阀门的气蚀系数
用气蚀系数δ值,来选定用作控制流量时,选择什么样的阀门结构型式。
式中:H1—阀后(出口)压
H2—大气压与其温度相对应的饱和蒸气压力之差m
ΔP—阀门前后的压差m
各种阀门由于构造不同,因此,允许的气蚀系数δ也不同。如图所示。如计算的气蚀系数大于容许气蚀系数,则说明可用,不会发生气蚀。如蝶阀容许气蚀系数为2.5,则:
如δ>2.5,则不会发生气蚀。
当2.5>δ>1.5时,会发生轻微气蚀。
δ<1.5时,产生振动。
δ<0.5的情况继续使用时,则会损伤阀门和下游配管。
阀门的基本特性曲线和操作特性曲线,对阀门在什么时候发生气蚀是看不出来的,更指不出来在那个点上达到操作极限。通过上述计算则一目了然。所以产生气蚀,是因为液体加速流动过程中通过一段渐缩断面时,部分液体气化,产生的气泡随后在阀后开阔断面炸裂,其表现有三:
(1)发生噪声
(2)振动(严重时可造成基础和相关构筑物的破坏,产生疲劳断裂)
(3)对材料的破坏(对阀体和管道产生侵蚀)
再从上述计算中,不难看出产生气蚀和阀后压强H1有极大关系,加大H1显然会使情况改变,改善方法:
a.把阀门安装在管道较低点。
b.在阀门后管道上装孔板增加阻力。
c.阀门出口开放,直接蓄水池,使气泡炸裂的空间增大,气蚀减小。
综合上述四个方面的分析、探讨,归纳起来对闸阀、蝶阀主要特点和参数列表便于选用。两个重要参数在阀门运用中 。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