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eoteric residence house of Changsha
长沙近代公馆建筑
1.
Neoteric residence house of Changsha has been important culture resources which tie up with ordinary living of folks of Changsha famous historic and cultural city.
长沙近代公馆建筑已成为历史文化名城长沙重要的中西交融建筑文化资源,该文从平面形态和建筑风格特点入手,就文化心理层面对其文化内涵作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希望对于长沙近代公馆建筑的理解,创造性地进行保护修复,进而实现地域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而实际的意义。
2.
The neoteric residence house of Changsha is the embodiment of east and west architecture culture.
长沙近代公馆建筑体现了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本文就公馆的“门”的外在形态特点和社会心理层面对其文化内涵作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望能对长沙近代公馆建筑的理解、创造性地进行保护和修复、进而实现地域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而实际的意义。
2) modern ecclesiastical architecture of Changsha
长沙近代教会建筑
3) modern public building
近代公共建筑
4) Residence
[英]['rezɪdəns] [美]['rɛzədəns]
公馆建筑
1.
Design Strings along with Life——Relations between the Scale of Neoteric Residence of Changsha and the Style of Life;
设计追随生活——长沙市近代公馆建筑的尺度与生活方式之关系
5) Changsha residences
长沙公馆
6) modern building
近代建筑
1.
The analysis on the modern buildings in Yingkou Xidajie;
营口西大街近代建筑初探
2.
This paper,based on different technologies,discusses the introduction,the practi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building structural technologies in Guangzhou,focusing on the trail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本文尝试从技术类型出发,通过研究广州近代建筑结构技术的引入、实践与发展,把握其发展的脉络与特征。
补充资料:蔡锷公馆
蔡锷公馆
蔡锷公馆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山门镇回龙街,地处黄泥江北岸,秀云山西麓。原为“武安宫”,始建于清康熙21年(1682)。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其青少年时代大都在洞口县山门镇度过。蔡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杰出的军事家。
蔡锷公馆座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前后三进,各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
第一进牌楼与戏楼合建一起,正面砖筑牌门,石灰抹面,叠氏檐口,饰工笔彩绘,大门石刻对联“修文演武又能手,护国倒袁一伟人”。门上方楷书浮塑“蔡锷公馆”四个大字。
牌楼分上下二层,左边楼系当年蔡锷的卧室兼书房,底层系蔡锷父母的寝室,右边二间为当年蔡家蒸酒打豆腐的作坊。戏楼于1945年烧毁。原二进为礼堂,后修为木质结构走马廊二层楼房。
第三进为神主堂,祀有蔡公塑像,屋面为单檐硬山,盖小青瓦。1997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蔡锷公馆管委会投入100多万元,对公馆内外进行了一次全面整修,收集了一批蔡锷生前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同时蔡锷小时候就读的私塾(现为松坡小学)、蔡锷父母墓也得到了修缮。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