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oad bearing capacity enhancement ratio

承载力提高率
1.
Twelve concentrically compressed concrete filled circular CFRP-steel tubular members a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and the test results are analyzed as well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ir static performances and the influences of slenderness ratio and bending strengthening factor on the ultimate load bearing capacity and the load bearing capacity enhancement ratio.
目的了解圆截面CFRP-钢管混凝土轴压构件的静力性能,分析长径比和弯曲增强系数对该类构件极限承载力和承载力提高率的影响。
2) bearing power increase

承载力提高
1.
The explanation, which shows the pile s bearing power increase was simply because of friction-rise between pile and soils around it, is denied after careful investigation.
本文首先利用弹性理论否定了其承载力提高是单纯由于摩擦力提高的简单解释,然后以试验数据为基础,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承载力提高的原因:蠕变、固结过程的缩短能加速桩周土承载力的提高;按极限荷载的定义,桩长伸长能充分发挥桩身承载力和桩底承载力;桩端土强度、刚度的提高对桩侧阻力在桩端有明显的增强效应,并对膨胀混凝土灌注桩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建议。
3) increase ratio of reinforced beams

极限承载力提高率
4) range of load capacity improvement

承载力提高幅度
5) enhancing the bearing strength of a single stake

提高单桩承载力
1.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large diameter stakes are not strong eno ugh during construction,I will present my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by giving som e examples,analyzing the cause,suggesting the method of pouring slurry from one end of a stake,and discussing the mechanism of enhancing the bearing strength of a single stake by using the method mentioned above.
针对大直径桩施工中存在的承载力不足质量问题,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桩端注浆处理方法,并探讨桩端注浆提高单桩承载力的机理。
6) increasing coefficient of carrying capacity

承载力提高系数
补充资料:怎样提高落叶松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1.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科学造林的原则。
2.选择地块要相对集中连片,并与现有天然林、人工林相毗邻,形成块块混交。
3.选择立地条件好,海拔170米以下,坡度15°以下的荒山荒地,立地条件指数16,能排水的季节性水湿地。
4.天然更新较差的采伐迹地,立地类型因子70分以上,坡度10°以下的阴坡或半阴坡。
5.选择地块土壤肥沃,土层厚度不低于50厘米,表土层不低于15厘米。
二、整地的方式方法
整地的方式方法因造林地类不同而异,在杂草繁茂的低湿地采用机械整地方式。方法是开沟高台筑埂,深度30—35厘米,行距2米,灌丛较多的疏林地、低价林地、采伐迹地,要先清理、割带,然后采用人工穴状整地,规格一般为40厘米x40厘米x30厘米,穴距1.65米,行距2米。
三、苗木的选择
苗木品种选择、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长白落叶松更为适宜,种源多为长山小北湖区,苗龄为1年生苗,等级1级,即苗高35厘米以上,顶芽饱满,粗壮均匀,地径0.5厘米以上,根长15厘米.侧根10个以上,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
四、造林时间和造林方法
落叶松以春季造林为好,应尽量提早造林,当土壤化冻15厘米以上时即可进行。其体方法采用人工植苗,2人1组,锹窄缝栽植,有利于成活。造林要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随浇水,一般忌苗木长途运输异地栽植。起苗前要多浇透水,外运要搞好根部包装,不能及时造林的苗木要假植,造林期间要做到五不离水,还应推广应用ABT生根粉、保水剂等科技产品及一些先进技术,确保造林的成活率。
五、幼林的抚育和管护
1.抚育方法:第一年第一次是用镐扩穴,除草松土,扶正培土踏实,防止倾斜和漏根;第一年第二次是在造林行间进行,割除行间内影响幼树生长的杂草和灌木,保证幼树有充足的阳光,茬高不得超过5厘米,作业时防止砍伤幼树,应以幼树为中心,先把幼树周围的草割除,再割四周的杂草和灌木。第二年第一次抚育用镐从距幼树5—10厘米外开始,除草松土,由里向外、里浅外深。第二年第二次抚育和第三年抚育方法同第一年第二次相同。如有条件,可用人工去除枯枝,修下层活枝,以促进生长。
2.幼林管护。幼林管护是成林的关键,应强化管护,加强林政执法力度,依法管护,造林地内严禁入内打草、放牧和其他人为活动,避免人为危害。相对集中的造林地应建立管护棚,设置防火隔离带、病虫害观测点,做好病虫害发生、预测、预报和防治。
六、环境保护措施
1.保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选择地块一般最大面积不超过80公顷,在地块内的天然白桦树种尽量保留,同时保护好周边天然林,以免纯林带来的不利影响。
2.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在机械筑埂整地的基础上.沿水线方向拉沟排水。在幼林抚育中,刀抚杂草,留存在行间,以便提高地力,在落叶松间伐时采取人力畜力集材,避免破坏植被和土壤表层。
3.防治森林病虫害。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树苗严格检查,选出的病虫害苗木,就地烧毁。对成林应及时伐除感染病虫害的林木。设专人定期测报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制定监测计划,防治措施,采用化学防治为主同时发挥生物防治的作用,如毒绳、毒带、挂鸟巢招引益鸟等防治技术。
4.防火措施。森林火灾对森林的破坏最为严重,是人工造林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搞好护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防火意识,建立健全护林防火组织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法规,建立防火设施,落实防火责任,控制人为火源。在造林地周围和幼林内打防火线,开设防火隔离带,建立专业护林防火队等来保证造林成果。
七、造林组织措施
良好的组织机制可以使人力、物力、财力得以有效的使用,保证造林的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总结经验,实行林场管理个人承包造林的组织机制。地块的选择、机械整地、苗木培育,由林场统一组织落实,人工整地、造林、抚育、防火和管护由个人分地块承包经营,一包到底,4年后林场验收合格,一次付工时费后林权归林场所有。在全部作业期间,林场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跟班作业,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建立管理技术档案,对各造林地块规范管理,这样可减少人为的消极因素,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摘自《黑龙江林业》2003.2
2.选择地块要相对集中连片,并与现有天然林、人工林相毗邻,形成块块混交。
3.选择立地条件好,海拔170米以下,坡度15°以下的荒山荒地,立地条件指数16,能排水的季节性水湿地。
4.天然更新较差的采伐迹地,立地类型因子70分以上,坡度10°以下的阴坡或半阴坡。
5.选择地块土壤肥沃,土层厚度不低于50厘米,表土层不低于15厘米。
二、整地的方式方法
整地的方式方法因造林地类不同而异,在杂草繁茂的低湿地采用机械整地方式。方法是开沟高台筑埂,深度30—35厘米,行距2米,灌丛较多的疏林地、低价林地、采伐迹地,要先清理、割带,然后采用人工穴状整地,规格一般为40厘米x40厘米x30厘米,穴距1.65米,行距2米。
三、苗木的选择
苗木品种选择、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长白落叶松更为适宜,种源多为长山小北湖区,苗龄为1年生苗,等级1级,即苗高35厘米以上,顶芽饱满,粗壮均匀,地径0.5厘米以上,根长15厘米.侧根10个以上,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
四、造林时间和造林方法
落叶松以春季造林为好,应尽量提早造林,当土壤化冻15厘米以上时即可进行。其体方法采用人工植苗,2人1组,锹窄缝栽植,有利于成活。造林要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随浇水,一般忌苗木长途运输异地栽植。起苗前要多浇透水,外运要搞好根部包装,不能及时造林的苗木要假植,造林期间要做到五不离水,还应推广应用ABT生根粉、保水剂等科技产品及一些先进技术,确保造林的成活率。
五、幼林的抚育和管护
1.抚育方法:第一年第一次是用镐扩穴,除草松土,扶正培土踏实,防止倾斜和漏根;第一年第二次是在造林行间进行,割除行间内影响幼树生长的杂草和灌木,保证幼树有充足的阳光,茬高不得超过5厘米,作业时防止砍伤幼树,应以幼树为中心,先把幼树周围的草割除,再割四周的杂草和灌木。第二年第一次抚育用镐从距幼树5—10厘米外开始,除草松土,由里向外、里浅外深。第二年第二次抚育和第三年抚育方法同第一年第二次相同。如有条件,可用人工去除枯枝,修下层活枝,以促进生长。
2.幼林管护。幼林管护是成林的关键,应强化管护,加强林政执法力度,依法管护,造林地内严禁入内打草、放牧和其他人为活动,避免人为危害。相对集中的造林地应建立管护棚,设置防火隔离带、病虫害观测点,做好病虫害发生、预测、预报和防治。
六、环境保护措施
1.保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选择地块一般最大面积不超过80公顷,在地块内的天然白桦树种尽量保留,同时保护好周边天然林,以免纯林带来的不利影响。
2.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在机械筑埂整地的基础上.沿水线方向拉沟排水。在幼林抚育中,刀抚杂草,留存在行间,以便提高地力,在落叶松间伐时采取人力畜力集材,避免破坏植被和土壤表层。
3.防治森林病虫害。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对树苗严格检查,选出的病虫害苗木,就地烧毁。对成林应及时伐除感染病虫害的林木。设专人定期测报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制定监测计划,防治措施,采用化学防治为主同时发挥生物防治的作用,如毒绳、毒带、挂鸟巢招引益鸟等防治技术。
4.防火措施。森林火灾对森林的破坏最为严重,是人工造林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搞好护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防火意识,建立健全护林防火组织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法规,建立防火设施,落实防火责任,控制人为火源。在造林地周围和幼林内打防火线,开设防火隔离带,建立专业护林防火队等来保证造林成果。
七、造林组织措施
良好的组织机制可以使人力、物力、财力得以有效的使用,保证造林的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总结经验,实行林场管理个人承包造林的组织机制。地块的选择、机械整地、苗木培育,由林场统一组织落实,人工整地、造林、抚育、防火和管护由个人分地块承包经营,一包到底,4年后林场验收合格,一次付工时费后林权归林场所有。在全部作业期间,林场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跟班作业,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建立管理技术档案,对各造林地块规范管理,这样可减少人为的消极因素,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摘自《黑龙江林业》2003.2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