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欧阳修
1)  Ouyang Xiu
欧阳修
1.
Ouyang Xiu s Historial Characteristics of Monumental Writings;
欧阳修碑志作品的史传特色
2.
On Ouyang Xiu s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in His Gardening Practice and Scholarly Works;
论北宋欧阳修园艺实践与著述的科学成就
3.
An Analysis on the Edition System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 of Ouyang Xiu’s Works Collection;
两个《欧阳修全集》通行本之版本系统及其瑕瑜辨略
2)  Ou Yangxiu
欧阳修
1.
A Summary of the Yongfen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Seminar to Commemorate the 1000th Birthday of Ou Yangxiu;
纪念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江西永丰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
A Probe to the relationship about Ou Yangxiu s ci and his poems;
试论欧阳修词与诗之关系
3)  Ouyangxiu
欧阳修
1.
On Ouyangxiu s Influence on Yuanhongdao and Gongan School;
欧阳修对袁宏道及公安派影响考论
2.
On the Stylistic Feature of Wu Dai Shi Ji Written by Ouyangxiu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sage of Function Words;
从虚词的使用看欧阳修《五代史记》的文体特色
4)  OU Yang-xiu
欧阳修
1.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Lyrics of YAN Shu and OU Yang-xiu;
试论欧阳修与晏殊词的差异
2.
Analysis on OU Yang-xiu’s Standpoint of“The book of Xici(系辞) and Other Two Books Are Not Written by Cofucius”;
试析欧阳修“《系辞》等非圣人之作”说
3.
Ou Yang-xiu's Cultural Character Featured by Embracing Rationality
欧阳修以理性包容为特色的文化性格
5)  Ou yang xiu
欧阳修
1.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 yang xiu s Contents of Written Narration Style;
欧阳修记体文的内容特点
2.
The Comparison Between Xue Ju zheng s and Ou Yang xiu s Historical Remark;
薛居正、欧阳修史论之比较
3.
Ou Yang Xiu s comprehension of Buddhism was superficial and the base of his comment of Buhhhism was critical.
欧阳修对佛教的理解是表层的;欧阳修评论佛教的基调是批判的;欧阳修排佛立场是终其一生的;欧阳修佛教观具有“本位主义”和“经验主义”两大特点;在欧阳修所制定的消解佛教的策略中,不仅使佛教获得了养息的机会,而且使儒学得到了伸展的空间,从而为佛、儒关系在宋代的展开创造了条件。
6)  OU Yang-xiu
欧阳修词
1.
OU Yang-xiu s Verse Ci: Ci s Intrinsicalness, Poetic Fountainhead;
欧阳修词:词的特质 诗的渊源
补充资料: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

    中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图片

图片


   
    生平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 。次年任西京( 今洛阳 )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祐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  1040 ),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太守 。以后 ,又知扬州 、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嘉祐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分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嘉祐五年,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 ,不准 。此后两三年间  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三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  坚持不受 。改知蔡州( 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四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分辞职。居颍州。卒谥文忠。
    文学创作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欧阳修一生写了 500 余篇散文 ,各体兼备  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  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 。《 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 。他的笔记文,有《归田录》、《笔说》、《试笔》等。
   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这篇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他的一些诗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腐败政治。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总的来看,他的诗歌风格是多样的。
   欧阳修还善于论诗。在《梅圣俞诗集序》中,他提出诗“穷者而后工”的论点 ,发展了杜甫  、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江西永丰西阳宫欧阳修纪念馆

江西永丰西阳宫欧阳修纪念馆


   
   欧阳修也擅长写词  他的词 ,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抒情。“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过春水春山,把感情抒写得非常深挚。还有一些艳词,虽写男女约会,也朴实生动;当然,其中也不免有浅薄庸俗的作品。
   欧阳修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成就。在经学方面,他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提出自己的创见。史学造诣更深于经学。除了参加修撰《新唐书》250卷外,又自著《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他勤于收集、整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编辑成一部考古学资料专集——《集古录》。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作品集和版本   欧阳修的著述 ,今存  欧阳文忠公全集》。其生平事迹,宋人胡柯撰《 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附录于全集。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