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结式消元法
1)  resultant elimination
结式消元法
1.
By use of the resultant elimination,the inverse solutions of position and pose are obtained.
建立了间接位置分析约束方程组,应用结式消元法进行消元求解,解决了此种机器人的间接位置分析问题。
2)  Sylvester resultant elimination
Sylvester结式消元法
3)  elimination by eliminant
结式消元
1.
Then triangle transform is used to create a polynomial system of over 9 equations, of which solution is obtained by the method of elimination by eliminant for m≥n.
对于只含 (或简化后只含 )R ,P ,C和H副的串联机械手 ,已知运动副类型和相应的机构参数等信息 ,在计算机上用完全有效元素法自动生成其矩阵形式的位姿方程 ,通过三角变换进一步自动建立由 9个以上多项式方程组成的多项式方程组 ,并采用m≥n的结式消元法求解。
2.
In this paper,corresponding theory has been built up and new elimination step has been constructed for m≥n on the basis of the elimination by eliminant with aid of basic sets about m=n.
设一个多项式方程组中的方程个数为m >0 ,变元个数为n>0 ,该文在m=n的基组结式消元法的基础上 ,针对m ≥n的情况 ,建立了相应的理论 ,构造了新的消元步骤。
3.
In this paper,the elimination by eliminant with the aid of basic sets has been suggested.
该文提出基组结式消元法
4)  substructural condensation method
子结构消元法
5)  Heuristic Elimination Algorithm
启发式消元算法
6)  elimination [英][i,limi'neiʃən]  [美][ɪ,lɪmə'neʃən]
消除消元法
补充资料:元结(719~772)
      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河南鲁山人。后魏常山王元遵之后。17岁开始折节向学。天宝六载(747)到长安应举,因李林甫玩弄权术,应举者全遭落第,就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再次应进士举,登第。安禄山反,他率族人南奔,避难于猗玗洞(在今湖北大冶),因号猗玗子。肃宗乾元二年(759)冬,受国子司业苏源明推荐,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集人马,抗击史思明叛军。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授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大历七年(772)人朝,病逝于长安。
  
  元结是一位富于正义感、关心国家安危与人民疾苦的政治家。他就任道州刺史之前,当地的少数民族"西原夷"曾举行暴动,攻破郡城。元结到任后,实行救困苏民之政,流亡的人闻风而归者万余家,"夷军"也为之感动,不再进攻道州。当时唐王朝因连年战乱,军费浩繁,征敛苛重。元结目睹人民"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舂陵行》)的情况,甘冒抗命之罪,蠲免百姓的赋税和市杂物十三万缗,又奏免租庸十余万缗。他任容州都督时,也能处理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元结的作品有强烈的现实性。天宝五载写作的《闵荒诗》,借隋炀帝亡国的历史教训以规讽时政:"奈何昏王心,不觉此怨尤;遂令一夫唱,四海忻提矛。"其后,《系乐府十二首》中《贱士吟》、《贫妇词》、《去乡悲》、《农臣怨》诸篇,触及天宝中期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更有代表性的是在道州任上写作的《舂陵行》和《贼退示官吏》。当时人民饥寒交迫,挣扎于死亡的边缘,而皇家征敛却变本加厉,有增无减。元结对这种现象深感愤慨:"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愤怒地斥责:"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这种耿直的态度,深受杜甫赞赏。杜甫在《同元使君舂陵行》序中说:"得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少安可待矣。"诗中又有"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之句,对元结的诗才也极为推崇。
  
  元结继承《诗经》、乐府传统,主张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要"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二风诗论》),认为文学应当"道达情性"(《刘侍御月夜宴会诗序》),起"救时劝俗"(《文编序》)的作用。上元元年,他编《箧中集》,慨叹"风雅不兴","文章道丧",批评当时诗坛"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的不良风气。他的诗歌不但内容富有现实性,而且几乎不写近体。除少数四言、骚体与七古、七绝外,主要的是五言古风,质朴淳厚,笔力遒劲,颇具特色。清代沈德潜说:"次山诗自写胸次,不欲规古人,而奇响逸趣,在唐人中另辟门径。(《唐诗别裁》)刘熙载也说:"次山诗令人想见立意较然,不欺其志。"认为元结诗中所反映"疾官邪,轻爵禄"的思想内容,"意皆起于恻恒为民"(《艺概》卷二)。对元结诗的艺术性,历来有不同看法,如吴乔、翁方纲等,都曾批评元结的诗过于质直。
  
  元结的散文,特别是那些杂文体的散文,值得重视。如《寱论》、《丐论》、《处规》、《出规》、《恶圆》、《恶曲》、《时化》、《世化》、《自述》、《订古》、《七不如》等篇,或直举胸臆,或托物刺讥,都出于愤世疾俗,忧道悯人,具有揭破人间诈伪、鞭挞黑暗现实的战斗功能。他的文章大抵短小精悍,笔锋犀利,绘形图象,逼真生动,发人深省。刘熙载《艺概》说:"其所著《出规》,意存乎有为;《处规》意存乎有守;至《七不如》七篇虽若愤世太深,而忧世正复甚挚;是亦足使顽廉懦立,未许以矫枉过正目之。"元结其他散文如书、论、序、表、状之类,也都刻意求古,意气超拔,和当时文风不同。《大唐中兴颂》文体上采用三句一韵的手法,类似秦石刻的体制,被誉为"峻伟雄刚","宋人无此兴象"(《古文辞类纂》)。晁公武论元结之文"譬古钟磬不谐于俚耳,而可寻玩"(《郡斋读书志》)。高似孙《子略》也以为"次山平生辞章奇古峻绝,不蹈袭古今",都是深有心得之言。唐代裴敬论及当代文学时,把元结与陈子昂、苏源明、萧颖士、韩愈并提(《翰林学士李公墓碑》)。其后论家又把他看作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甚至说他早于韩愈五十年就已经"为古学于举世不为之日"(章学诚《元次山集书后》),是符合事实的。
  
  元结接受道家哲学的影响,所以作品中杂有消极退守的成分,这是他思想上的局限。他反对骈偶属对,格律声病,所以平生不写律诗,这导致了他创作上的局限。
  
  元结著作据古书著录的有《异录》、《元子》、《文编》、《猗玗子》、《浪说》、《漫记》等,均已亡佚。现存的集子已非原编。其常见者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正德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10卷,附“拾遗”及“补”,不计卷;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10卷,另"拾遗"及"拾遗补"各 1卷。又有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12卷(后2卷亦为"拾遗"及"拾遗补"),原刻未见。今有石竹山房翻印孙望校点《元次山集》,即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所编诗选《箧中集》,尚存。事迹见颜真卿《元君表墓碑铭》和《新唐书·元结传》。今人孙望有《元次山年谱》,考订较详。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