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 
	
	
	
		
		|  |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紫外可见光吸收谱 				
			
				
				
		 
					1)  UV-visible spectroscopy
					  紫外可见光吸收谱 
				
					2)  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1. 
						This paper was based on quantitative analyzing tested by XRF and coloration mechanism study tested by 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it was found that the main components of synthetic blue and purple forsterite were MgO and SiO2,and coloration .
						 本文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的定量分析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的颜色成因分析,得出人工合成的蓝紫色镁橄榄石的主要成分为MgO和SiO2,并添加了致色金属元素钴和钒,组份相对简单,蓝紫色调的产生与钴离子有关;对合成橄榄石、天然橄榄石和坦桑石进行拉曼光谱(785nm)的定性分析,得到合成镁橄榄石与天然橄榄石都具有特征Si-O伸缩振动引起的拉曼位移820cm-1、853cm-1和961cm-1,而坦桑石中存在特征Si-O伸缩振动引起的拉曼位移866cm-1、923cm-1和1148cm-1,可有效鉴定该三种矿物。 
					2. 
						The 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 of the colloidal ZnS show.
					  在ZnS胶体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上可观察到激子吸收峰,胶体的吸收带边约为313 nm,与其体相材料比较,有明显蓝移现象,显示出量子尺寸效应。 
				
					3)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4)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a
					  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 
				
					5)  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 
						Hybrid materials of polyimide and europium acetate(PI/Eu(Ac)3)were made and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Uv-Vis absorption spectrum and XRD.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制备的醋酸铕(Eu(Ac)3)与聚酰亚胺(PI)杂化材料(PI/Eu(Ac)3)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u3+离子与聚酰亚胺中的O,N发生配位;用XRD分析结果显示,PI/Eu(Ac)3杂化材料为无定形态,且Eu(Ac)3未团聚形成晶相。 
				
					6)  UV-Vis spectroscopy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 
						Interactions between an anionic dye,Orange Ⅱ and three cationic surfactants with different head groups,N-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N-cetyl-hydroxyethyl dimethyl ammonium bromide,and N-cetyldihydroxyethyl-methyl ammonium bromide,were studied in aqueous solutions by using UV-Vis spectroscopy.
						 测定了阴离子染料橙黄Ⅱ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六烷基-羟乙基二甲基溴化铵和十六烷基-二羟乙基-甲基溴化铵等3个具有不同头基的季胺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橙黄Ⅱ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 
					2. 
						05mol·L~(-1)Tris-HCl)by using UV-Vis spectroscopy .
					  在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乳酸左氧氟沙星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溶液的吸收强度基本成线性增加。 
					3.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divalent ions(Ca2+ and Mg2+)and DHP bilayers supported in the surface of Au nano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u nanoparticles as probes by using UV-vis spectroscopy.
						 采用一步法制备了二1-联十六烷醇磷酸氢酯(DHP)脂质双层膜保护的金纳米粒子,并以此为探针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二价金属离子Ca2+和Mg2+与金纳米粒子表面支撑的DHP双层膜之间的相互作用。 
		补充资料:紫外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1) 在分光光度计中,将不同波长的光连续地照射到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时,便可得到与众不同波长相对应的吸收强度。如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收强度(A)为纵坐标,就可绘出该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利用该曲线进行物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也称为吸收光谱法。用紫外光源测定无色物质的方法,称为紫外分光光度法;用可见光光源测定有色物质的方法,称为可见光光度法。它们与比色法一样,都以Beer-Lambert定律为基础。 近年来,紫外及可见光分光光度分析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它不仅可以用于物质的鉴定及结构分析,而且还可以用于某些物质含量的测定。 分光光谱技术可用于: 1) 通过测定某种物质吸收或发射光谱来确定该物质的组成。2) 通过测量适当波长的信号强度确定某种单独存在或与其他物质混合存在的一种物质的含量。
 3) 通过测量某一种底物消失或产物出现的量同时间的关系,追踪反应过程。
 一、紫外及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这是一种只在可见光及紫外光光谱应用范围内测量物质吸收辐射线的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其中分光光度计可用于精确测量特定波长的吸收值,而比色计则是一种较简单的测量仪器,其原理是利用虑光片来测量较宽波段(如可见光中的绿光、红光或蓝光范围)的吸收值。 光吸收法则:  溶液对光的吸收有两个基本法则: 1) 透过溶液的光的吸收值同吸收溶质的分子数目(即溶质浓度[C])呈指数相关。2) 透过溶液的光的吸收值同透过吸收溶液的路径长度l成指数相关。
 这两条法则包括在比尔-朗伯关系式中。通常以入射光(Io)和出射光(I)的光密度来表示: Log10(Io/I)=εl[C]
 其中ε对于吸收物质及波长是一个常数,称为吸光系数或吸收系数,[C]的单位为mol/L或g/L,l的单位为ml。这一公式非常有用,因为大多数分光光度计设计为直接测量log10(Io/I)的值(A)或消光值(E)(旧教材中可能使用以废除的术语:光密度)。对于遵循比尔-朗伯关系的物质,A与C呈线性关系。吸收值常用下标表示其波长,如A550表示550nm处的吸收值。透过溶液的光的比例称为透光率(T),可由出射光和入射光的比值求得。 吸收值(A)(absorbance)——由公式得出:A= Log10(Io/I)透光率(T)(transmittance)——通常以百分数表示:T=(I/Io)×100%.
 请接着阅读可见光分光光度计(2)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