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第五代
1)  The Fifth Generation
第五代
1.
The Fifth Generation and the Western Film;
第五代导演与中国西部电影
2.
The historical reflection of the Fifth Generation constructs the narrative value in the stage-like space for performance, but the Sixth Generation focuses on the individual spirit in the platform-like space, which 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r.
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进行代际划分不仅是自然时间差异的结果 ,而且是不同风格的指代 ,在叙事位格、叙事视角、叙事空间和价值向度上都卓有体现。
2)  fifth generation
第五代
1.
From the "Fifth Generation" to the "Sixth Generation",Chinese contemporary avant-garde movies come through the change from didacticism to post-modernism,which reflects the changing rule of Chinese social culture trend during new era.
从"第五代"到"第六代",中国当代先锋电影经历了从启蒙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流变,其演进脉络反映了新时期中国社会整体文化思潮的运转逻辑。
2.
The name of the fifth generation is characteristic of new historical school,which,in integrating the cultural map of Chinese films,predetermines the name of the "sixth generation"directors.
第五代”的命名具有新历史主义特征,在整合中国电影文化地形图的同时完成了“第六代”导演命名的修辞预设。
3.
Huang jianxin is an example of directors in the fifth generation .
黄建新是第五代导演中的一个个例,他独特的导演风格和城市影像世界,不仅奠定了他在第五代导演中的重要位置,而且对中国城市电影的当下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3)  the Fifth Generation
第五代校园
1.
Spatial Trends of the Fifth Generation Campus Basedon Students Survey;
从学生意向看第五代校园空间走向
4)  "fifth generation" spirit
"第五代"精神
5)  the fifth generation of mirror images
第五代镜像
6)  Directors of the Fifth Generation
第五代导演
1.
Directors of the Fifth Generation and Zhang Yi-mou s Road in Movie;
第五代导演”与张艺谋从影之路
补充资料:五代法规
      指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后晋(936~946)、后汉(947~950)、后周(951~960)五个封建王朝的法规。这五个封建王朝的统治时间都不长,断狱决讼,主要沿用唐律。但是除后汉外,也都颁布过新的法规。
  
  后梁法规  主要有《大梁新定格式律令》。据《旧五代史·刑法志》记载,梁太祖开平三年 (909)十一月,诏太常卿李燕、御史萧顷、中书舍人张兖、户部侍郎崔沂、大理寺卿王鄯、刑部郎中崔诰,共同删定律、令、格、式,开平四年十二月完成,计令30卷,式20卷,格11卷,律并目录13卷,律疏30卷,凡5部10帙,103卷,定名为《大梁新定格式律令》。《宋史·艺文志》中有《梁令》30卷,《梁式》20卷,《梁格》10卷,不载《梁律》和《律疏》。
  
  后唐法规  主要有《同光刑律统类》、《天成格》和《清泰编敕》。李存勖灭梁建立后唐,自称唐朝中兴,废《大梁新定格式律令》,仍沿用唐代法规。同光三年(925)(《旧五代史·刑法志》作二年)二月,刑部尚书卢价上《同光刑律统类》13卷。南宋王应麟辑《玉海》卷六六说,宋初"用唐律令格式外,有后唐《同光刑律统类》",可见此律在宋初犹存。《天成格》是明宗天成年间(926~929)制定的新格。《宋史·艺文志》载有《天成长定格》1卷,《崇文总目》卷二载有《后唐长定格》3卷。《清泰编敕》是清泰二年(935)由御史中丞卢损等将清泰元年以前11年间的制敕编纂而成,内有制敕394道,编为30卷(《旧五代史·末帝本纪》)。
  
  后晋法规  石敬塘勾结契丹贵族灭后唐称帝,建立后晋,初期沿用唐律,后来于天福三年(938)命左谏议大夫薛融等编撰制敕,第二年完成,叫做《天福编敕》,内有制敕368道,分为31卷,与格式参用。
  
  后汉  统治不到4年,一直处于战乱状态,顾不上编撰法规,史书未见有这方面的记载。
  
  后周法规  主要有《大周续编敕》和《显德刑统》。《五代会要》卷九记载,后周太祖郭威,于广顺元年(951)六月,命侍御史卢亿等,重写前代的律令格式统类编敕148卷,同时又将后晋、后汉及后周初年事关刑法敕条16件(一说26件,见《旧五代史·刑法志》),编为2卷,附于其后,名为《大周续编敕》。世宗显德四年(957),以当时的律令文辞古质,格敕条目繁多,使用起来困难,而且容易产生弊端,命侍御史知杂事张湜等人编集刑书,于显德五年编成,凡21卷,定名为《大周刑统》,后人称之为后周《显德刑统》。这部刑统,据《旧五代史·刑法志》记载:"其所编集者,用律为主;辞旨之有难解者,释以疏意;义理之有易了者,略其疏义。式令之有附近者次之,格敕之有废置者又次之。事有不便于今、该说未尽者,别立新条于本条之下,其有文理深古、虑人疑惑者,别以朱字训释。至于朝廷之禁令,州县之常科,各以类分,悉令编附。"这些改变对宋朝有直接影响。《宋刑统》就是以《大周刑统》为基础改编而成,二者的体例也基本相同。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