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pen housing

开放住宅
1.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ethod and thought of the civilian residential building through combining with the sustainable open housing concept.
以此方案为例结合研究课题及可持续开放住宅理念,阐述平民住宅的设计方法。
2.
The design idea and method of Open Housing is inevitable in future house construction.

本文认为,开放住宅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是今后住宅建设的必然选择。
2) Opening type dwelling house

开放式住宅
3) Housing development

住宅开发
1.
As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housing development market,it is objectively required to establish the custom satisfaction index(CSI)evaluation system.
住宅开发市场的日臻完善客观上要求建立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
4)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住宅开发
1.
Based on defining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conomic activities,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the sum of dummy sales income of increment residence and land purchase expense are selected as symbols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economic value respectively,and then eco-efficiency model of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is built.
在界定房地产开发经济活动的基础上,以生态足迹及增量住宅虚拟销售收入与土地购置费用之和分别表征房地产开发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及其经济价值,进而构建房地产开发生态效率模型,并以2005~2007年的南京市住宅开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5) uptown development

住宅区开发
6) large-bay residence

大开间住宅
1.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xisting large-bay residence structural systems.
本文对现有的大开间住宅结构体系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适合于采用多孔砖、砌块、无砂混凝土墙体承重的横墙纵框多层大开间住宅结构体系,并对一个碎砖无砂混凝土墙体承重的大开间住宅结构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对该类结构体系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2.
Multistory large-bay residence is a type of building which will widely developed.

大开间住宅是一种有广泛发展前途的住宅建筑。
补充资料:"门户开放"政策
19世纪末美国国务卿J.M.海提出的侵略中国的政策。在中日甲午战争后出现的瓜分中国狂潮中,西方列强竞相在中国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海(1838~1905)于1899年 9月照会英、德、俄、日、意、法各国,提出对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即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租借地和既得利益,各国所属口岸和铁路对一切船只货物通用现行中国约定关税率,并按同一标准收取路费。1900年7月3日海再次照会各国,主张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维护各国在中国各地平等公正贸易的原则。这是把最初的开放"势力范围"和租借地的政策应用到整个中国,形成"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一改追随英国侵略中国的作法,提出独立的对华政策。这是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的"利益均沾"原则,在帝国主义时代的新发展。美国企图通过它迅速增长的经济力量,进行畅通无阻的渗透和扩张,绕过其他国家的军事优势,最终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英、德、俄、日、意、法 6国出于不同考虑,程度不同地接受了"门户开放"政策。其中英国是切望借助美国阻止其他国家的竞争,日本企图独占中国,只有俄国一度持迟疑态度。帝国主义各国接受"门户开放"政策,不仅是由于义和团运动阻遏了它们的瓜分活动,还由于它们谁都无力独吞中国,因而宁愿维持现状徐图扩张。这反映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呈现势均力敌的局面。"门户开放"政策以确认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为前提,表面上提倡"机会均等",实际上是一项十足的帝国主义政策。所谓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实质上是保持一个完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以适应美国扩张的需要。日俄战争冲击了"门户开放"政策。1915年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更破坏了门户开放政策。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门户开放"原则得到列强正式承认,并作为列强对华侵略的政策原则被载入《九国公约》。中国革命的胜利,使"门户开放"政策随着旧中国的覆灭而结束。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一改追随英国侵略中国的作法,提出独立的对华政策。这是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的"利益均沾"原则,在帝国主义时代的新发展。美国企图通过它迅速增长的经济力量,进行畅通无阻的渗透和扩张,绕过其他国家的军事优势,最终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英、德、俄、日、意、法 6国出于不同考虑,程度不同地接受了"门户开放"政策。其中英国是切望借助美国阻止其他国家的竞争,日本企图独占中国,只有俄国一度持迟疑态度。帝国主义各国接受"门户开放"政策,不仅是由于义和团运动阻遏了它们的瓜分活动,还由于它们谁都无力独吞中国,因而宁愿维持现状徐图扩张。这反映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呈现势均力敌的局面。"门户开放"政策以确认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为前提,表面上提倡"机会均等",实际上是一项十足的帝国主义政策。所谓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实质上是保持一个完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以适应美国扩张的需要。日俄战争冲击了"门户开放"政策。1915年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更破坏了门户开放政策。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门户开放"原则得到列强正式承认,并作为列强对华侵略的政策原则被载入《九国公约》。中国革命的胜利,使"门户开放"政策随着旧中国的覆灭而结束。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