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超临界与超超临界汽轮机组
1)  Supercritical and ultra supercritical steam turbine units
超临界与超超临界汽轮机组
2)  supercritical steam turbine units
超临界汽轮机组
1.
The development of supercritical steam turbine units is summarized,and the developmental advantage of the supercritical steam turbine units in performance,thermal efficiency,reliability,environmental effect,captial cost,etc.
综述了世界上超临界汽轮机组的发展过程,简要分析了超临界汽轮机组的性能、热经济性、可靠性、环保性、造价等方面的发展优势,以及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
3)  the supercritical turbine
超临界/超超临界汽轮机
4)  ultra supercritical steam turbine
超超临界汽轮机
1.
Orthogonal test method was used to optimize heat treatment process of the heat-resistant steel ZG1Cr10MoWVNbN for ultra supercritical steam turbine.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超超临界汽轮机用耐热钢ZG1Cr10MoWVNbN的热处理工艺,分析了正火温度、保温时间和回火温度三个主要因素对该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对其热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
2.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reason why the 1000MW ultra supercritical steam turbine with HP single bypass valve using HP casing start-up was not applied with HP exhaust non-return valve and introduces the methods to prevent over-speed for load rejection,HP casing overtemperature and water admission.
论述了采用高压缸启动方式的带高压一级旁路的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不设高排逆止门的依据及其防止汽轮机甩负荷超速、高缸超温与进水的方法:一是在高压导汽管上加装通风阀,二是在冷再管上加装通往凝汽器的排汽管,三是在冷再管的低位加装能显示水位、自动报警及自动疏水的疏水罐。
3.
Using FEM to model the rotor system of ultra supercritical steam turbine,treating the rotating rotor and static bearing-foundation as a coupling whole,the program is compiled.
考虑汽流激振的超超临界汽轮机转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是个较新的课题。
5)  ultra-supercritical steam turbine
超超临界汽轮机
1.
Thermal stress monitoring & control in 1000 MW ultra-supercritical steam turbine
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热应力监测及自动控制
2.
Application of rapid-cooling systems of Simens 1 000 MW ultra-supercritical steam turbines
西门子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快冷系统的应用
3.
With inlet temperature of ultra-supercritical steam turbine up to 600/620"C,the high-temperature component design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随着超超临界汽轮机进汽参数达到600/620℃,高温部件已经成为汽轮机设计中的重要难点。
6)  ultra-supercritical steam turbine
超(超)临界汽轮机
补充资料:超新星遗迹
      超新星爆发时,星的外层向周围空间迅猛地抛出大量物质,这些物质在膨胀过程中和星际物质互相作用,形成丝状气体云和气壳,遗留在空间,成为非热射电源,这就是超新星遗迹。星的残骸可演化为中子星或白矮星。1976年D.H.克拉克等所列的射电源表中有 120个超新星遗迹,绝大部分是银河系内的射电源。
  
  光学特征  大多数超新星遗迹具有丝状的亮云或壳层。根据自行和视向速度得知,丝状物都沿径向向外膨胀,不同的丝状物有不同的膨胀速度,例如仙后座A内就有快速运动(6,000公里/秒)和慢速运动(30公里/秒)的丝状物。观测丝状物的光谱可得到其密度、温度和化学组成等资料。
  
  射电特征  各种射电波段上的亮温度分布观测表明,超新星遗迹都具有壳层结构,即源的外层辐射强,向内迅速减弱。普遍认为其辐射性质是相对论性电子的同步加速辐射。1960年,什克洛夫斯基首先根据这种非热辐射机制指出,超新星遗迹的表面亮度Σ和直径d 间存在着Σ∝dβ的演化关系(β 是负值常数,有人取为-4.0),并准确地预言了仙后座 A射电源流量密度随时间递减的规律。超新星遗迹的辐射是偏振的,但偏振度不大,对应的磁场强度一般在10-4~10-5高斯的量级上。表征射电流量密度Sv 随频率变化 Sv∝v 的射电频谱指数α 一般在 0.12~0.8之间,平均为0.5。
  
  动力学演化  一般都采用沃尔哲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它分为四个阶段:①自由膨胀相:这是初始阶段,超新星抛出壳层的质量M 远大于它膨胀时冲击波所扫过的星际物质的质量m,抛出壳层匀速向外膨胀,星际物质被压缩,温度升高。②绝热相;当M<时,冲击波绝热地向外扩张,辐射损失可以忽略,系统的能量守恒。冲击波及其后面气体的运动规律,可用流体力学中著名的谢多夫相似解来描述。③辐射相;辐射损失的能量大于超新星爆发初始能量的一半时,即进入辐射相。此时,辐射损失已变为主要的,气体迅速冷却,但仍假定气体的径向动量守恒。④消失相:这是超新星遗迹的消失阶段,气体膨胀速度已经很小,当速度降到和星际气体的不规则速度同量级(10公里/秒)时,就消失于星际物质之中。目前所发现的超新星遗迹绝大部分是处于绝热相阶段,而处于后两个阶段的遗迹还未发现。
  
  分布特点  统计表明,从银心到26,000光年以内,线直径小于98光年的超新星遗迹面密度近似一常数(每千万平方光年约0.5个)。离银心26,000光年以外,其面密度迅速下降;到33,000光年时,下降到上述常数值的一半。离银心52,000光年以外就没有超新星遗迹了。另外,这种遗迹有明显地集中于银道面的倾向,离银心愈近,这种倾向愈显著。还发现在银道面中性氢比较集中的旋臂上容易出现超新星遗迹。遗迹的分布和银河系星族 I恒星的分布类似。这使许多研究者认为,超新星爆发前的星体多数是属于星族I的恒星。
  
  著名的超新星遗迹  迄今研究得最详细的超新星遗迹是蟹状星云。根据中国古代天文记载,确认它是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见彩图)。仙后座 A是天空中除太阳以外最强的射电源。光学观测表明,它是一个有缺口的不完全壳层(上面有大量的丝状物和云斑)。缺口处有一向外延伸约4┡的亮斑,壳层的膨胀速度每秒约7,400公里。在银河系里它是迄今发现的最年轻的超新星遗迹,一般估计是十七世纪末的一次超新星爆发后遗留下来的。奇怪的是,没有关于这次事件的历史记载。天鹅座环是一个有名的年老的超新星遗迹。它的光学外形是一个破碎的壳层,膨胀速度已径很小,每秒约115公里。位于豺狼座的射电源MSH14-415 (又名PKS1459-41)是历史记载中最亮的超新星。它爆发于1006年,在中国、日本、阿拉伯和欧洲的史籍都有关于这一事件的观测记载,但到1976年才得到光学证认。它是一条长10┡、宽 1″~9″的非常暗弱的丝状云,位于射电亮度分布图的东北方向外边缘处。另外两个已知年龄的超新星遗迹是第谷超新星遗迹(即射电源3C10)和开普勒超新星遗迹(即射电源 3C358)。它们分别是1572年和1604年爆发的超新星。在超新星遗迹中,除蟹状星云中发现有光学脉冲星外,第二个光学脉冲星是在船帆座X、 Y、Z中发现的。除了开普勒超新星遗迹外,其余的超新星遗迹都是X射线源。上述超新星遗迹的射电参数见表。
  
  
  

参考书目
   E.H.David, Supernova Remnants, Galactic and Extragalactic Radio Astronomy, G.L. Verschuur and K.I.Kellermann eds, Springer-Verlag, Berlin,1974.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