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耀县县城东面,有一座又高又陡的山,叫五台山。山上有一组古建筑,其中最雄伟的要算山腰的一座大殿,里面有一尊一丈高的塑像。这塑像,圆圆的脸盘含着笑,两尺长的黑胡子胸前垂,穿着鲜艳的大红袍。大殿背后的石壁上有一孔七尺高的圆形山洞。据当地人说,山洞有好几里深呢。
要知道这塑像是谁,山洞是咋来的,还得从一千三百年前的唐朝讲起。
那时候,山腰只有一座破破烂烂的小村子,村里有一位医生,叫孙思邈,他的医术非常高明,名声传遍了天上地下。
孙思邈五十岁那年秋天的一天晚上,他正在屋里读医书。三更左右,从远处传来了“轰隆隆”的雷声。雷,越响越近,震得窗棂也“吱吱”发响。这时,还“噼里啪啦”地下起了暴雨。孙思邈的心整个拴在书上啦,仍然聚精会神地读着。忽然,他听见有“笃、笃,笃”的敲门声,搁下书,一开门,只见门口站着个穿黄袍的高个子瘦老头。老头的眼睛又大又圆,闪着红光,活象一对灯笼。他堆着一脸的笑,并不使人感到害怕。奇怪的是,尽管外面雨下得塌了天似的,但他身上没有一点水星星,更奇怪的是,老头刚进屋,雷就停了,雨也止了。老头有气无力地说,他是来求医的。孙思邈连忙请他坐下,给他切脉。
孙思邈一面切脉,一面注意地观察着老头。过了一阵,孙思邈眉头一皱,摇着头说: “人类的脉分浮、沉,迟、数,虚、实等多种。你的脉既不浮,也不沉,又不迟……你大概不是人吧?”老头听了,一点也不生气,把头凑过来,神秘地问: “那么,你说说我到底是什么呢?”孙思邈又给他仔细地切了一会,说; “你的脉如腾云驾雾,落如倒海翻江,你是龙吧?”老头翘起了大拇指,乐呵呵地说: “不瞒你说,我是一条老龙。你脉切得真好,怪不得名声能够传到天上。我在半年前生了一种怪病:饿得发慌,但又象被什么东西塞住了,不能吃硬,只能喝稀汤。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如今瘦成一把骨头了。”孙思邈想了想,说: “你的病我知道了。但是,今天你是变成人的模样来的,我没有办法给你治。再说,我手头也没有治你病的药。后天上午,你现了真身,再到我这儿来,我一定把你的病连根除掉!”老头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第二,天孙思邈配了一大桶漆黑的汤药,夹杂着一种白色粉末,又特制了两根一尺五寸长的金针。
第三天,孙思邈刚刚吃过早饭,就听见东面天空中隐隐约约地响起了雷。出门一看,有一朵乌云飞一样飘来。孙思邈知道是龙来了。突然,他想到了什么,连忙朝山顶奔去。这时候,乌云正朝着山顶慢慢地下落。电在闪,雷在吼,雨在浇。孙思邈一面朝山顶爬,一面大声喊: “龙,不要下来!听见没有?不要下来……”一个雷,落在离他不远的杨树上,树被劈倒了。孙思邈被震得昏倒在一堆石头上。冰凉的暴雨又将他浇醒,他挣扎着站起来,又一面喊着,一面朝山顶爬。到了山顶,枣刺把他的裤子撕成了布条条,尖石头把他的脚划开了许多血道道。
乌云挨近了山顶。从云缝里钻出个龙头来,疑惑不解地瞧着孙思邈。电不闪了,雷不响了,雨不下了。孙思邈喘了几口气,大声对龙说; “我们这一带的人都没有见过龙,瞧见你这怪模样,会把人们吓坏的!”龙缩回了头,在云中说: “那,那咋办呢?”过了一阵,又说; “这样吧,你快回到家里去,等着我。”
孙思邈刚刚走进自己的院子,突然, “嗵”地一声,院中石壁上出现了个大洞,洞中伸出了那个龙头。龙笑嘻嘻地说: “我从没有人烟的后山山脚穿到了这里,身子都藏在山里面,不会吓到人了吧?”孙思邈夸奖它想得周到,接着,提来那桶汤药,叫龙喝。龙见汤药中没有硬东西,就伸长脖子呷了一口;接着,便皱起眉头;噘起了嘴巴: “这是啥药呀,又酸又辣,真难吃!” “这叫白瓣曲子汤。良药苦口利于病,快喝!”龙摇着头, “我不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