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ave set-up

波浪增减水
1.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practical model for wave set-up;

波浪增减水的实用数学模型及其数值模拟
2) wave attenuation

波浪衰减
1.
Interaction between regular waves and muddy sea bed ——wave attenuation;

规则波与淤泥质底床的相互作用——波浪衰减
2.
A numerical model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aves and a muddy seabed was developed to study wave attenuation by the muddy seabed.
通过对比研究黏性模型和黏弹塑性模型对于底泥引起波浪衰减现象的有效性表明,当底泥密度较小时,黏性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底泥引起的波浪衰减,但底泥密度较大时,其塑性特征不能忽视,采用更具一般性的黏弹塑性模型才能较好地反映波浪衰减的趋势。
3.
In the present paper,wave attenuation over muddy seabed in the Lian-Yun-Gang port is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experiment,observation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本文对连云港淤泥质海床波浪衰减问题通过室内实验、现场观测和理论模拟进行了综合研究,重点介绍了四种典型理论模型(粘性模型、粘弹性模型、宾汉模型及多孔介质模型),并通过与实验和现场观测结果的全面综合比较,对这些理论模型用于研究连云港地区波浪衰减规律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讨论。
3) wave damping

波浪衰减
1.
Numerical modeling of wave damping over muddy bed;

淤泥对波浪衰减作用的数值模拟
2.
Mechanisms of wave damping due to bottom dissipation over different kinds of beds are reviewed.
采用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比较了波浪在不同介质底床上传播时的波浪衰减规律 ,对不同介质底床上的波浪衰减机理进行了总结 ,推荐了计算波浪衰减的公式和方法 ,根据实验和计算结果解释淤泥质海岸可能存在的波浪传播现象。
4) reduction of waves

波浪减弱
5) wind-ruffled water surface

波浪水表
6) wave tank

波浪水槽
1.
Fully nonlinear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wave tank simulation;

三维完全非线性波浪水槽的数值模拟
补充资料:湖泊增减水
因强风作用或气压骤变,表层湖水从湖泊背风岸移至迎风岸的现象。风把动量传给湖水形成漂流,表层湖水便从背风岸移到迎风岸,迎风岸水位上升,即增水现象;同时,背风岸水位下降,即减水现象。湖面气压场骤变,也能引起增减水现象。低压区湖水位升高,称为静压效应,气压下降1百帕,水位约升高1厘米。
1888年J.默里发现成层湖水的水面层向迎风岸抬升,下层向背风岸抬升,提出了湖泊中的增减水现象。20世纪初J.W.桑德斯特勒姆在水槽中试验予以证实。
风力引起增减水时,湖面倾斜,倾斜的湖面反过来阻滞漂流运动,并在下层湖水中形成与漂流流向相反的补偿流(图1)。在深水湖岸,补偿流波及的深度可超过漂流水层的厚度。当湖上风向风速随时间变化,漂流、补偿流的速度,水面倾斜度和增减水水位也随时间变化,称为不稳定增减水;当湖上风向和风速稳定,增减水水位、水面坡度,漂流和补偿流在时间上均是稳定的,称为稳定增减水。在有水流进出的吞吐湖泊中,漂流与补偿流流量可不相等。
影响湖泊增减水的因素主要有:①风,包括风速和风向,风速剧烈增大时,大量湖水向增水岸转移,而补偿流来不及将等量的湖水送到减水岸,水位剧烈增加(图2)。如果研究的增减水方向不与风向平行,则须考虑风向的影响。②湖盆形态,在迎风深水湖岸,由于补偿流很大,水位上升较小;而在迎风浅水湖岸,由于浅滩的摩擦作用,补偿流不足以抵消增水的水量,因此水位上升比较大;在狭窄的湖湾和沿盛行风方向伸展的狭长湖泊中,增减水现象特别显著。③湖泊的水位,在同一地点,低水位时增减水现象较高水位时明显。对于水库,影响因素还有流量即上游来水或泄洪。
增减水水位变化可实地测量,也可用公式计算。确定增水岸水位高度,对于设计湖岸堤防和港口码头高程等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书目
冯士筰编著:《风暴潮导论》,科学出版社,北京,1982。
G.E.Hutchinson,A Treatise on Limnology,Vol.1,John Wiley & Sons,New York,1957.
1888年J.默里发现成层湖水的水面层向迎风岸抬升,下层向背风岸抬升,提出了湖泊中的增减水现象。20世纪初J.W.桑德斯特勒姆在水槽中试验予以证实。
风力引起增减水时,湖面倾斜,倾斜的湖面反过来阻滞漂流运动,并在下层湖水中形成与漂流流向相反的补偿流(图1)。在深水湖岸,补偿流波及的深度可超过漂流水层的厚度。当湖上风向风速随时间变化,漂流、补偿流的速度,水面倾斜度和增减水水位也随时间变化,称为不稳定增减水;当湖上风向和风速稳定,增减水水位、水面坡度,漂流和补偿流在时间上均是稳定的,称为稳定增减水。在有水流进出的吞吐湖泊中,漂流与补偿流流量可不相等。
影响湖泊增减水的因素主要有:①风,包括风速和风向,风速剧烈增大时,大量湖水向增水岸转移,而补偿流来不及将等量的湖水送到减水岸,水位剧烈增加(图2)。如果研究的增减水方向不与风向平行,则须考虑风向的影响。②湖盆形态,在迎风深水湖岸,由于补偿流很大,水位上升较小;而在迎风浅水湖岸,由于浅滩的摩擦作用,补偿流不足以抵消增水的水量,因此水位上升比较大;在狭窄的湖湾和沿盛行风方向伸展的狭长湖泊中,增减水现象特别显著。③湖泊的水位,在同一地点,低水位时增减水现象较高水位时明显。对于水库,影响因素还有流量即上游来水或泄洪。
增减水水位变化可实地测量,也可用公式计算。确定增水岸水位高度,对于设计湖岸堤防和港口码头高程等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书目
冯士筰编著:《风暴潮导论》,科学出版社,北京,1982。
G.E.Hutchinson,A Treatise on Limnology,Vol.1,John Wiley & Sons,New York,1957.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