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KCL equation
KCL方程
1.
According to teaching practice,the author,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students Mesh Analysis and Nodal Analy- sis,directly writes circuited KVL equation and nodal KCL equation by Kirchhoff\'s law without introducing the concepts of self-resistance,mutual-resistance,self-conductance and mutual-conductance.
文章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在网孔分析法和节点分析法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解直接由基尔霍夫定律列写回路的KVL方程和节点KCL方程的思路,而不引入"自电阻、互电阻、自电导和互电导"等概念,解题思路清晰,学生容易掌握。
2) potassium chloride
KCl
1.
The influence of three different salts on the forming of granular resistant starch was studie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amount of sodium chloride and potassium chloride content was 20% and 12% respectively.
文中考察了盐(NaCl、KCl和CaCl2)对颗粒态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得出NaCl和KCl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20%和12%,而CaCl2的添加对抗性淀粉形成不利。
2.
In this article, influence of monocalcium phosphate and potassium chloride application on nitrogen leaching in paddy soil of Taihu region was studied by soil column leaching.
Ca(H2 PO4) 2 或KCl均可显著增加 3种形态N的淋失 ,使 3种形态N占淋失TN的比例分别为 4 5 4 %、2 4 11%、71 35 %和 3 4 5 %、2 4 5 3%、72 0 2 % ,占施入N的比例分别为 0 39%、1 86 %、3 34%和 0 32 %、2 12 %、4 0 6 % 。
3) fertilizing KCl
施KCl
1.
With artificial simulative washing test, the effects of soil potassium loss in loess area by fertilizing KCl,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amount of rainfall were preliminarily studied.
通过人工模拟冲刷试验,初步分析了施KCl、植被覆盖度和降雨量对黄土区土壤钾素径流的影响。
4) Sodium bromide-potassium chloride molten salt
NaBr-KCl熔盐
6) KCl solution
KCl溶液
1.
1M KCl solution,which are utilized the soaked silver SERS substrates to detect single PAB molecular monolayer,and it has acquired anticipative result.
实验尝试利用KCl溶液浸泡除去银镜表面杂质的方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补充资料: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
势函数的一种二阶偏微分方程。广泛应用于电学、磁学、力学、热学等多种热场的研究与计算。
简史 1777年,J.L.拉格朗日研究万有引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时指出:在引力体系中,每一质点的质量mk除以它们到任意观察点P的距离rk,并且把这些商加在一起,其总和即P点的势函数,势函数对空间坐标的偏导数正比于在 P点的质点所受总引力的相应分力。1782年,P.S.M.拉普拉斯证明:引力场的势函数满足偏微分方程:,叫做势方程,后来通称拉普拉斯方程。1813年,S.-D.泊松撰文指出,如果观察点P在充满引力物质的区域内部,则拉普拉斯方程应修改为,叫做泊松方程,式中ρ为引力物质的密度。文中要求重视势函数 V在电学理论中的应用,并指出导体表面为等热面。
静电场的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 若空间分区充满各向同性、线性、均匀的媒质,则从静电场强与电势梯度的关系E=-墷V和高斯定理微分式,即可导出静电场的泊松方程:
,
式中ρ为自由电荷密度,纯数 εr为各分区媒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真空介电常数εo=8.854×10-12法/米。在没有自由电荷的区域里,ρ=0,泊松方程就简化为拉普拉斯方程
。
在各分区的公共界面上,V满足边值关系
式中i,j指分界面两边的不同分区,σ 为界面上的自由电荷密度,n表示边界面上的内法线方向。
边界条件和解的唯一性 为了在给定区域内确定满足泊松方程以及边值关系的解,还需给定求解区域边界上的物理情况,此情况叫做边界条件。有两类基本的边界条件:给定边界面上各点的电势,叫做狄利克雷边界条件;给定边界面上各点的自由电荷,叫做诺埃曼边界条件。
边界几何形状较简单区域的静电场可求得解析解,许多情形下它们是无穷级数,稍复杂的须用计算机求数值解,或用图解法作等势面或力线的场图。
除了静电场之外,在电学、磁学、力学、热学等领域还有许多服从拉普拉斯方程的势场。各类物理本质完全不同的势场如果具有相似的边界条件,则因拉普拉斯方程解的唯一性,任何一个势场的解,或该势场模型中实验测绘的等热面或流线图,经过对应物理量的换算之后,可以通用于其他的势场。
静磁场的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 在SI制中,静磁场满足的方程为
式中j为传导电流密度。第一式表明静磁场可引入磁矢势r)描述:
在各向同性、线性、均匀的磁媒质中,传导电流密度j0的区域里,磁矢势满足的方程为
选用库仑规范,墷·r)=0,则得磁矢势r)满足泊松方程
式中纯数μr 为媒质的相对磁导率, 真空磁导率μo=1.257×10-6亨/米。在传导电流密度j=0的区域里,上式简化为拉普拉斯方程
静磁场的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是矢量方程,它的三个直角分量满足的方程与静电势满足的方程有相同的形式。对比静电势的解,可得矢势方程的解。
参考书目
郭硕鸿著:《电动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9。
J.D.杰克逊著,朱培豫译:《经典电动力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J.D. Jackson,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John Wilye & Sons,New York,1976.)
简史 1777年,J.L.拉格朗日研究万有引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时指出:在引力体系中,每一质点的质量mk除以它们到任意观察点P的距离rk,并且把这些商加在一起,其总和即P点的势函数,势函数对空间坐标的偏导数正比于在 P点的质点所受总引力的相应分力。1782年,P.S.M.拉普拉斯证明:引力场的势函数满足偏微分方程:,叫做势方程,后来通称拉普拉斯方程。1813年,S.-D.泊松撰文指出,如果观察点P在充满引力物质的区域内部,则拉普拉斯方程应修改为,叫做泊松方程,式中ρ为引力物质的密度。文中要求重视势函数 V在电学理论中的应用,并指出导体表面为等热面。
静电场的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 若空间分区充满各向同性、线性、均匀的媒质,则从静电场强与电势梯度的关系E=-墷V和高斯定理微分式,即可导出静电场的泊松方程:
,
式中ρ为自由电荷密度,纯数 εr为各分区媒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真空介电常数εo=8.854×10-12法/米。在没有自由电荷的区域里,ρ=0,泊松方程就简化为拉普拉斯方程
。
在各分区的公共界面上,V满足边值关系
式中i,j指分界面两边的不同分区,σ 为界面上的自由电荷密度,n表示边界面上的内法线方向。
边界条件和解的唯一性 为了在给定区域内确定满足泊松方程以及边值关系的解,还需给定求解区域边界上的物理情况,此情况叫做边界条件。有两类基本的边界条件:给定边界面上各点的电势,叫做狄利克雷边界条件;给定边界面上各点的自由电荷,叫做诺埃曼边界条件。
边界几何形状较简单区域的静电场可求得解析解,许多情形下它们是无穷级数,稍复杂的须用计算机求数值解,或用图解法作等势面或力线的场图。
除了静电场之外,在电学、磁学、力学、热学等领域还有许多服从拉普拉斯方程的势场。各类物理本质完全不同的势场如果具有相似的边界条件,则因拉普拉斯方程解的唯一性,任何一个势场的解,或该势场模型中实验测绘的等热面或流线图,经过对应物理量的换算之后,可以通用于其他的势场。
静磁场的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 在SI制中,静磁场满足的方程为
式中j为传导电流密度。第一式表明静磁场可引入磁矢势r)描述:
在各向同性、线性、均匀的磁媒质中,传导电流密度j0的区域里,磁矢势满足的方程为
选用库仑规范,墷·r)=0,则得磁矢势r)满足泊松方程
式中纯数μr 为媒质的相对磁导率, 真空磁导率μo=1.257×10-6亨/米。在传导电流密度j=0的区域里,上式简化为拉普拉斯方程
静磁场的泊松方程和拉普拉斯方程是矢量方程,它的三个直角分量满足的方程与静电势满足的方程有相同的形式。对比静电势的解,可得矢势方程的解。
参考书目
郭硕鸿著:《电动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9。
J.D.杰克逊著,朱培豫译:《经典电动力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J.D. Jackson,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John Wilye & Sons,New York,1976.)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