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寒地城市建筑
1)  winter city architecture
寒地城市建筑
1.
Thereupon, it sets forth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n architectural desig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tactics concerned with winter city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介绍了现阶段的环境问题及由此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一词的内涵 ,并阐述了建筑可持续发展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寒地城市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策
2)  buildings in cold region
寒地建筑
3)  urban built-up land
城市建筑用地
1.
Fast information extraction of urban built-up l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pectral signature and normalized difference index;
基于谱间特征和归一化指数分析的城市建筑用地信息提取
4)  winter city
寒地城市
1.
Create characteristics of winter city in northeastern region;
东北地区寒地城市的特色营造
2.
Urban public space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 quality directly affect in-habi tan s htalth in winter city,also is a key aspect to appraise a city quality.
寒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拓展及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身心健康,也是评价一个城市素质的关键。
5)  cold city
寒地城市
1.
Preliminary planning of residential design in cold city;
寒地城市住宅区设计的前期策划
2.
Openness design of public space in the cold city is affected by cold weather and how to improve the interesting of outdoor activity of dweller in cold city through proper design is the main problem of city design.
寒地城市室外公共空间受寒冷气候因素影响非常大,寒地城市中的人们在冬季活动大多在室内,怎样通过合理的设计,提高寒地城市居民在室外活动的兴趣是设计者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气候因素对寒地城市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城市室外公共空间设计的对策。
3.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natural state in the present cold city areas,and put forward creative and original suggestions for the surroundings quality,colours as well as landscape in cold areas.
寒地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拓展及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身心健康 ,也是评价一个城市素质的关键 。
6)  Winter Cities
寒地城市
1.
Mode of residential green plan in winter cities;
寒地城市住区绿地规划对策
2.
In order to promote developments of these winter cities, the international Winter City Movement began in 1980s and developed rapidly in some winter cities in Northern America, Northern Europe and Eastern Asia.
寒地城市是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伟度地区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寒冷气候条件的城市群体。
3.
Winter cities have longer winter and special very cold climate.
寒地城市冬季气候寒冷,季节漫长,植物景观很单调,创造良好的寒地城市冬季居住区植物景观,能增强寒地城市的吸引力,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补充资料:城市超高层建筑

城市超高层建筑

  在战后的繁荣岁月里,美国的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竞相拔地而起,各大财团纷纷宣布建成世界最高大厦。目前,这种“摩天大楼情结”似乎已传染到了亚洲,各国纷纷向第一高明度挑战。现在,世界最高的大楼是芝加哥“西尔斯大厦”,高443米,建于1974年;著名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帝国大厦分别高419米和381米。而亚洲已提上日程或已开工的超级建筑有:马来西亚在吉隆坡的两座88层姐妹写字楼,1996年即要完成,高度将达450米,比“西尔斯大厦”还要高7米。但这项总投资8亿美元的工程最多只能保持2年纪录。中国“重庆大厦”计划1997年完成,高度为457米。香港到1998年将建成468米高的建筑物。而到2001年,总投资7.5亿美元高460米的“上海世界金融中心”将建成。然而,这还没有完,印尼3家巨型企业1995年9月刚刚宣布,将投资4亿美元于2000年前的雅加达建成一座500米的通讯大楼,以绝对优势成为世界第一大厦、第三大通讯设施。

  高层建筑的划分,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划。联合国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按高度分为四类:(1)9~16层(最高为50米);(2)17~25层(最高到75米);(3)26~40层(最高到100米);40层以上(即超高层建筑)。日本建筑大辞典将5~6层至14~15层的建筑定为高层建筑,15层以上超高层建筑。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37—87)将住宅建筑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凡超过100米均为超高层。无疑,现代超高层建筑从一定意义上是城市现代化标志。

  城市建设专家指出,高楼大厦虽然体现了繁荣、活力与发展,但也有许多弊病。这些高楼都是集宾馆、办公、购物中心、餐饮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建筑,在亚洲多数城市道路、水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会给市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很多大楼其实是攀比的产物,却无法有助于发展经济,这就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棗日本反而不造高楼的原因,尽管上述许多大厦都将由日本的建筑公司来完成。但由于楼内部管道竖井多,敞开通道多,用火用电多,聚集人员多的“五多”特点,使超高层建筑灭火安全全格外值得关注。这从反面说明应实事求是地开发建设功能齐全,有安全保障的高层建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