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名称: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
编号:611-006
相关联接:[[1]]
1987年,1994年分别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v)(vi)和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i)(ii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1届会议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8届会议报告。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乌卢鲁国家公园,坐落在以红色沙土地为优势的澳洲中部,以其壮观的地质学构造而闻名于世。乌卢鲁是一块巨大的圆形柱石,而卡塔曲塔则似一块石头圆屋顶坐落在乌卢鲁西部,形成了世界上最古老人类社会之一的传统信仰体系的一部分。而乌卢鲁-卡塔曲塔传统的拥有者则是阿南古土著人。
简介:
在澳大利亚炎热、多沙的北部平原上,孤独挺拔地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红色砂岩,十分壮观。澳大利亚土著阿波利基尼人(有资料称为:阿南古土著人)称这块巨石为“乌卢鲁(uluru)”,意为“遮荫之处”,这里是他们的神圣之地。底部有一些浅洞穴,洞内有雕刻和壁画。洞穴既神秘莫测,也是他们躲避白天日晒得安全场所。西方人称这块巨石为“艾尔斯”,得名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吉尔斯和戈斯两位探险家到此地探险,欧洲人首次亲眼见到艾尔斯石的风采。他们即以当时南澳总理艾尔斯爵士的名字为这块巨石命名。
主要由艾尔斯巨石和卡塔曲塔岩山构成的乌卢鲁国家公园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地区。面积1325平方千米。建于1958年。而这些巨石和岩山形成于6亿年前。
艾尔斯巨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巨石。成分为砾石,由风沙雕琢而成,呈椭圆形。长3600米,宽约2000米,高348米,高出周围荒漠平原335米。基围约8800米。岩石光滑,形状有些像两端略圆的长面包。巨石整体呈红色,突兀在广袤的沙漠上,硕大无比,雄伟壮观,如巨兽卧地,格外醒目。巨石没有来栖息的鸟兽,也不生寸草,圆滑光亮,但偶尔可以看到蜥蜴出没在其中。艾尔斯石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随着阳光方向的变化而显出不同颜色,这是非常少见的自然景观:拂晓时它显出旭日的橙黄色;晨曦的暗影又使它显出赭红;中午时分是一片琥珀色;到夕阳西下变成一片非常壮丽的绯红色,就像正在熊熊燃烧的大煤块。这种奇特的现象是岩石中所含的铁在一定的空气湿度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结果。石上有许多因风化而形成的奇特洞穴和裂缝。在夕阳之下,南壁上的裂缝极像一个完整的人头盖骨。
艾尔斯石是五亿年前地壳运动升起的砂岩。四周是一片沙丘,此石大部分埋于沙下,仅平坦顶部露于沙上。这种构造在地质学上称作“岛山”。此石表面有许多平行槽沟,基部周长达十公里,有风化形成的奇形怪状洞穴。在其东北面裂开一块高150米的薄岩块,依附于岩壁之上,这一石柱被称为“袋鼠尾巴”。土著人将其视为神的象征。
卡塔曲塔是在乌卢鲁西面的岩石圆顶屋。它的主要成分是沉积岩,风雨的长期侵蚀将岩石表面磨蚀成了现在的同屋脊形状。在当地,它有“巨人”之称。
在这两处景点都以其非常奇特的景观深深地吸引着全世界的游人前来参观。
1985年以来,艾尔斯地区辟为乌卢鲁国家公园,土著拥有所有权和管理权。居住在这里的澳大利亚土著在此石周围住了几千年,视其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生活准则包括爱护这片土地。对他们来说,乌卢鲁地区是他们祖先足迹的交汇点。每一块岩石、每一个悬崖、漂石、岩洞都有神圣的意义。有些岩洞,主要是穆蒂特尤鲁和勘特尤峡谷的岩洞,都被土著用赭石、岩灰和木炭画上壁画。
到乌卢鲁观光的游客都会看到一句古老的欢迎词:“土著之乡欢迎您!”。现在每年有五十多万人到艾尔斯石观光。在其北18公里的尤拉拉胜地设有旅游中心。步行绕石一圈约需四小时,也可坐在摩托车后座绕石观光。步行参观可走较短路线“蜥蜴小道”,由土著担当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