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as-liquid chlorination
气液氯化反应
2) gas-liquid catalytic reaction
气液催化反应
3) hydrogen and chlorine chemical reaction
氢气和氯气化合反应
4) chlorine liquefaction
氯气液化
1.
Selection of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for chlorine liquefaction;
氯气液化制冷设备的选型
6) chlorination reaction
氯化反应
1.
o-Chlorobenzaldehyde,which was a fine chemical product widely used in pesticide industry,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nd dyeing industry,was prepared from the residual liquid generated in the restific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o-chlorobenzyl chloride by chlorination reaction,hydrolysis reaction and distillation.
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氯化反应、水解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优化条件。
2.
6-Chloro-5,12-naphthacenequinone was synthesized from 2-(1-hydroxy-2-naphthyl)carbonylbenzoic acid by chlorination reaction using a mixture of phosphorus pentachloride and phosphorus oxychloride as a chlorating agent and then by ring-closing reaction using sulfuric acid as a dehydrating agent.
以2-[(1-羟基-2-萘基)羰基]苯甲酸为原料、五氯化磷/三氯氧磷为氯化剂进行氯化反应,然后用浓硫酸脱水环化,合成了6-氯-5,12-萘并萘醌,优化了反应条件,总收率达68。
3.
Advances on molecule-bolt selective monochlorination and reaction-separation coupling techniques for chlorination reaction in the world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control technology which achieved high selectivity was showed.
结合氯化反应的工程应用,对有机氯化反应过程安全事故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反应过程安全控制的技术方法。
补充资料:气液固相反应过程
反应物系呈现气液固三相的多相反应过程,其中包括:①反应物及反应产物在气相和液相中而固相为催化剂的催化反应过程,如重质油的加氢裂化;②反应物及反应产物存在于三相之中的非催化反应过程,如煤直接液化;③三相中只有两相参与反应而另外一相为隋性物质的反应过程,如CO和H2的费托合成。
气液固多相反应系统,是一个较复杂的传质-反应的串联过程。反应系统中存在气液相际的传质和液固相际的传质。对于这种过程,可运用双膜理论(见相际传质)作简化处理。例如气相反应物A与液相反应物B在固体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反应而获得气相产品P,可以认为这一反应过程由下列步骤(见图)组成:A从气相主体传递到气液界面(1);A再从气液界面传递进入液相主体(2);A和B从液相传递到固体催化剂外表面(3);A和B向催化剂内部传递(4);A和B被催化剂活性中心吸附(5);A和B反应生成P(6);P从活性中心脱附(7);P向催化剂外表面传递(8);P从催化剂外表面传递到液相主体(9);P从液相主体传递到气液界面(10);P从气液界面传递到气相主体 (11)。上述各步骤中阻力最大的一步,对过程的表观速率有显著影响。如果某步骤的阻力远大于其他步骤,则该步骤为反应的控制步骤。
多数气液固相反应皆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简化。当过程由催化剂内部过程(4)至(8)控制时,则可不考虑催化剂外部传质的影响,可把它看作拟均相反应(见多相反应过程)。另一极端情形为催化剂内部过程阻力极小,则过程由气液或液固的相际传质控制,为了加速反应过程,应强化外部传质。判别外部传质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程度,对于反应器的选型及操作条件的选择均有重要意义。
实现气液固相反应,通常采用涓流床反应器和浆态反应器。(见彩图)
气液固多相反应系统,是一个较复杂的传质-反应的串联过程。反应系统中存在气液相际的传质和液固相际的传质。对于这种过程,可运用双膜理论(见相际传质)作简化处理。例如气相反应物A与液相反应物B在固体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反应而获得气相产品P,可以认为这一反应过程由下列步骤(见图)组成:A从气相主体传递到气液界面(1);A再从气液界面传递进入液相主体(2);A和B从液相传递到固体催化剂外表面(3);A和B向催化剂内部传递(4);A和B被催化剂活性中心吸附(5);A和B反应生成P(6);P从活性中心脱附(7);P向催化剂外表面传递(8);P从催化剂外表面传递到液相主体(9);P从液相主体传递到气液界面(10);P从气液界面传递到气相主体 (11)。上述各步骤中阻力最大的一步,对过程的表观速率有显著影响。如果某步骤的阻力远大于其他步骤,则该步骤为反应的控制步骤。
多数气液固相反应皆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简化。当过程由催化剂内部过程(4)至(8)控制时,则可不考虑催化剂外部传质的影响,可把它看作拟均相反应(见多相反应过程)。另一极端情形为催化剂内部过程阻力极小,则过程由气液或液固的相际传质控制,为了加速反应过程,应强化外部传质。判别外部传质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程度,对于反应器的选型及操作条件的选择均有重要意义。
实现气液固相反应,通常采用涓流床反应器和浆态反应器。(见彩图)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