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nverse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problem
辐射传热逆问题
1.
A reconstruction method of temperature profiles in two dimensional furnaces has been established based on radiation processing and solution of inverse radiative heat transfer problem.
基于辐射图像处理和辐射传热逆问题求解,建立一种二维炉膛温度场重建方法。
2) inverse problem of radiative transfer
辐射传递逆问题
1.
Basing on the monochromatic radiative intensity,the inverse problem of 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 was solved by least squares method,regularization method and linear programming method.
针对轴对称光学薄火焰,用图像探测器和滤色片获得火焰的单色辐射图像,根据火焰的单色辐射强度,分别采用最小二乘法、正则化方法和线性规划法对辐射传递逆问题进行了求解。
3) inverse acoustic radiating problem
声辐射逆问题
1.
The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ccuracy of the new extensive method that solves a dilating sphere s inverse acoustic radiating problem.
文章使用点源取代球谐函数作为独立函数,来推广赫姆霍兹方程-最小二乘法(HELS),之后对这种新方法求解脉动球的声辐射逆问题的精度问题进行了讨论,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4) inverse heat conduction problem
逆热传导问题
1.
This paper provides an improved heat transfer equation by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BEM) for a typical inverse heat conduction problem (IHCP).
本文针对一个金属凝固过程的逆热传导问题,即由金属表面温度求其表面热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元法的求解算法;并且利用离散化后的数值计算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2.
Inverse heat conduction problems (IHCP) are severely ill-posed in the sense that the solution (if it exists) does not depend continuously on the data.
逆热传导问题是严重不适定问题,它的解如果存在,其解将不连续依赖于定解数据,使得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都非常困难。
3.
The inverse heat conduction problem (IHCP) is severely ill-posed problem in the sense that the solution (if it exists) does not depend continuously on the data.
逆热传导问题(IHCP)是严重不适定问题,即问题的解(如果存在)不连续依赖于数据。
5) inverse heat conduction problem
热传导逆问题
1.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aero-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is a typical inverse heat conduction problem(IHCP).
气动热参数辨识问题实质上是热传导逆问题,介绍了热传导逆问题原理性实验的初步情况。
6) backward heat problem
逆时热传导问题
1.
The adjoint assimilation method is employed to deal with the backward heat problem,and a stable term is introduced in the cost function.
利用伴随同化方法对一维逆时热传导问题进行了数值研究,这里在目标函数中引入了稳定项。
补充资料:辐射传热
依靠电磁波辐射实现热冷物体间热量传递的过程,是一种非接触式传热,在真空中也能进行。物体发出的电磁波,理论上是在整个波谱范围内分布,但在工业上所遇到的温度范围内,有实际意义的是波长位于0.38~1000μm之间的热辐射,而且大部分位于红外线(又称热射线)区段中0.76~20μm的范围内。所谓红外线加热,就是利用这一区段的热辐射。研究热辐射规律,对于炉内传热的合理设计十分重要,对于高温炉操作工的劳动保护也有积极意义。当某系统需要保温时,即使此系统的温度不高,辐射传热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如保温瓶胆镀银,就是为了减少由辐射传热造成的热损失。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任何物体在发出辐射能的同时,也不断吸收周围物体发来的辐射能。一物体辐射出的能量与吸收的能量之差,就是它传递出去的净能量。物体的辐射能力(即单位时间内单位表面向外辐射的能量),随温度的升高增加很快。一般说来,当一物体受到其他物体投来的辐射(能量为Q)时,其中被吸收转为热能的部分为QA,被反射的部分为QR,透过物体的部分为QD,显然这些部分与总能量之间有下式所示的关系:
QA+QR+QD=Q如果把A=QA/Q称为吸收率,R=QR/Q称为反射率,D=QD/Q称为穿透率,则有:
A+R+D=1若物体的A=1,R=D=0,即到达该物体表面的热辐射的能量完全被吸收,此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若R=1,A=D=0,即到达该物体表面的热辐射的能量全部被反射;当这种反射是规则的,此物体称为镜体;如果是乱反射,则称为绝对白体。若D=1,A=R=0,即到达物体表面的热辐射的能量全部透过物体,此物体称为透热体。实际上没有绝对黑体和绝对白体,仅有些物体接近绝对黑体或绝对白体。例如:没有光泽的黑漆表面接近于黑体,其吸收率为0.97~0.98;磨光的铜表面接近于白体,其反射率可达0.97。影响固体表面的吸收和反射性质的,主要是表面状况和颜色,表面状况的影响往往比颜色更大。固体和液体一般是不透热的。热辐射的能量穿过固体或液体的表面后只经过很短的距离(一般小于1mm,穿过金属表面后只经过1μm),就被完全吸收。气体对热辐射能几乎没有反射能力,在一般温度下的单原子和对称双原子气体(如 Ar、He、H2、N2、O2等),可视为透热体,多原子气体(如CO2、H2O、SO2、NH3、CH4等)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具有相当大的吸收能力。
辐射能力和吸收能力 理论研究证明,黑体的辐射能力E0为:
E0=σ0T4此式称为斯忒藩-波耳兹曼定律。式中T为绝对温度;σ0为黑体的辐射常数(或称斯忒藩-波耳兹曼常数),其值为5.669×10-8W/(m2·K4)。为应用方便,此式可改写为:
式中C0为黑体的辐射系数,其值为5.669W/(m2·K4)。此式表明,温度对热辐射的影响极大。低温时热辐射常可忽略(如普通换热器中);高温时(如炉膛内),则成为传热的主要方式。
实际物体的辐射能的波长分布规律,随物体和温度而异。设实际物体辐射任一波λ的辐射能力为Eλ,在同温度下的黑体辐射相同波长的能力为E0λ;若Eλ/E0λ=常数,即物体的辐射能力与波长无关,则这种物体称为灰体。大多数工程材料在热辐射波长范围内接近于灰体。灰体的辐射能力E可表示为:
式中C(0)为灰体的辐射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表面状况及温度有关。
物体的辐射能力与同一温度下黑体的辐射能力之比ε,等于各自的辐射系数之比,即ε=E/E0=C/C0。ε称为黑度,它代表物体的相对辐射能力。G.R.基尔霍夫发现,任何物体的辐射能力与吸收率A的比值都相同,且恒等于同温度下绝对黑体的辐射能力,即:
此式称为基尔霍夫定律。它表明物体的吸收率与黑度在数值上相等,即物体的辐射能力越大,吸收能力也越大。
两固体间的辐射传热 两物体间辐射传热的速率Q12可表示为:
式中T1、T2分别为两物体的表面温度;F1为一物体的表面面积;φ12为以F1为基准的角系数,代表一物体辐射出去的能量投射到表面F2的分率,它取决于两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对位置;C12为总辐射系数,其值与两物体的黑度、大小、形状和相对位置有关。可以证明
φ12F1=φ21F2式中F2为物体2的表面面积;φ21为以F2为基准的角系数,代表物体2辐射出去的能量投射到 F1上的分率。求取各种情况下的总辐射系数和角系数(见表),是辐射传热的研究课题。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 任何物体在发出辐射能的同时,也不断吸收周围物体发来的辐射能。一物体辐射出的能量与吸收的能量之差,就是它传递出去的净能量。物体的辐射能力(即单位时间内单位表面向外辐射的能量),随温度的升高增加很快。一般说来,当一物体受到其他物体投来的辐射(能量为Q)时,其中被吸收转为热能的部分为QA,被反射的部分为QR,透过物体的部分为QD,显然这些部分与总能量之间有下式所示的关系:
QA+QR+QD=Q如果把A=QA/Q称为吸收率,R=QR/Q称为反射率,D=QD/Q称为穿透率,则有:
A+R+D=1若物体的A=1,R=D=0,即到达该物体表面的热辐射的能量完全被吸收,此物体称为绝对黑体,简称黑体。若R=1,A=D=0,即到达该物体表面的热辐射的能量全部被反射;当这种反射是规则的,此物体称为镜体;如果是乱反射,则称为绝对白体。若D=1,A=R=0,即到达物体表面的热辐射的能量全部透过物体,此物体称为透热体。实际上没有绝对黑体和绝对白体,仅有些物体接近绝对黑体或绝对白体。例如:没有光泽的黑漆表面接近于黑体,其吸收率为0.97~0.98;磨光的铜表面接近于白体,其反射率可达0.97。影响固体表面的吸收和反射性质的,主要是表面状况和颜色,表面状况的影响往往比颜色更大。固体和液体一般是不透热的。热辐射的能量穿过固体或液体的表面后只经过很短的距离(一般小于1mm,穿过金属表面后只经过1μm),就被完全吸收。气体对热辐射能几乎没有反射能力,在一般温度下的单原子和对称双原子气体(如 Ar、He、H2、N2、O2等),可视为透热体,多原子气体(如CO2、H2O、SO2、NH3、CH4等)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具有相当大的吸收能力。
辐射能力和吸收能力 理论研究证明,黑体的辐射能力E0为:
E0=σ0T4此式称为斯忒藩-波耳兹曼定律。式中T为绝对温度;σ0为黑体的辐射常数(或称斯忒藩-波耳兹曼常数),其值为5.669×10-8W/(m2·K4)。为应用方便,此式可改写为:
式中C0为黑体的辐射系数,其值为5.669W/(m2·K4)。此式表明,温度对热辐射的影响极大。低温时热辐射常可忽略(如普通换热器中);高温时(如炉膛内),则成为传热的主要方式。
实际物体的辐射能的波长分布规律,随物体和温度而异。设实际物体辐射任一波λ的辐射能力为Eλ,在同温度下的黑体辐射相同波长的能力为E0λ;若Eλ/E0λ=常数,即物体的辐射能力与波长无关,则这种物体称为灰体。大多数工程材料在热辐射波长范围内接近于灰体。灰体的辐射能力E可表示为:
式中C(
物体的辐射能力与同一温度下黑体的辐射能力之比ε,等于各自的辐射系数之比,即ε=E/E0=C/C0。ε称为黑度,它代表物体的相对辐射能力。G.R.基尔霍夫发现,任何物体的辐射能力与吸收率A的比值都相同,且恒等于同温度下绝对黑体的辐射能力,即:
此式称为基尔霍夫定律。它表明物体的吸收率与黑度在数值上相等,即物体的辐射能力越大,吸收能力也越大。
两固体间的辐射传热 两物体间辐射传热的速率Q12可表示为:
式中T1、T2分别为两物体的表面温度;F1为一物体的表面面积;φ12为以F1为基准的角系数,代表一物体辐射出去的能量投射到表面F2的分率,它取决于两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对位置;C12为总辐射系数,其值与两物体的黑度、大小、形状和相对位置有关。可以证明
φ12F1=φ21F2式中F2为物体2的表面面积;φ21为以F2为基准的角系数,代表物体2辐射出去的能量投射到 F1上的分率。求取各种情况下的总辐射系数和角系数(见表),是辐射传热的研究课题。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