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罗玉沟流域
1)  Luoyugou Watershed
罗玉沟流域
1.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rainstorm,flood and sediment yield in Luoyugou Watershed;
罗玉沟流域典型暴雨洪水及其产沙特性
2.
This thesis chooses Luoyugou watershed in Gansu province Tianshui city as the example research area,imitating and studying the runoff,sediment and water quality in the research area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SWAT(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and stressing on the influence of precipitation and forest vegetation change to ecological hydrology responds.
以甘肃天水罗玉沟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该流域的径流、泥沙和水质状况进行模拟研究,并重点探讨了降雨和森林植被变化对水文生态响应的影响。
2)  Luoyugou basin
罗峪沟流域
1.
This thesis takes examples of Luoyugou basin in Tianshui City as the representative basin of the th.
论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流域——天水市罗峪沟流域为例,根据1990年、1995年、2001年的三期遥感影像数据解译出相应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结合高程、土种、坡度、侵蚀状况、降水以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驱动因素,对该流域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格局进行模拟。
2.
Taking the 1986 vector form based land detailed survey database and the 1990,1995,and 2001 satellite data as information resources,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of Luoyugou basin located in Tianshui city,Gansu Province.
根据甘肃省天水市罗峪沟流域1986年矢量格式的土地详查数据库,1990年、1995年和2001年的LandsatTM影像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结合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天水市罗峪沟流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
3)  Luoyugou
罗玉沟
1.
Risk assessmenton on debris flow in the Luoyugou drainage basin in Tianshui City,Gansu Province;
甘肃省天水市罗玉沟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
2.
Construction of Soil Erosion Monitoring System in Luoyugou Catchment of Subdistrict No.Ⅲof Loess Hilly and Gully Area
黄土丘陵沟壑第Ⅲ副区罗玉沟流域水土流失监测体系建设
4)  Yufeng watershed
玉丰流域
5)  Yangou catchment
燕沟流域
1.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Types on Soil Organic C at Yangou Catchment in the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为基础,分析了主要植被类型的SOC,TSN变化及其分布特征。
6)  Yangou watershed
燕沟流域
1.
Sediment sources analysis of the Yangou watershed under a certain rainstorm event in the Hilly-gully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延安燕沟流域次降雨泥沙来源分析
2.
Based on field survey and laboratory analysis,by using multi-linear stepwise regression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the paper studi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rface soil(0-20 cm),organic C density in the Yangou watershed of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land use,landform,and so on.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表层(0~20 cm)土壤的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因子等的关系。
3.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n the natural and artificial communities by five indexes of species diversity in Yangou watershed,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vegetation ways (natural restoration, artificial restoratio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restoration) and species diversity.
在燕沟流域选取 5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对其天然及人工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植被恢复重建途径(自然恢复、人工恢复、自然和人工恢复 )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补充资料:罗振玉(1866~1940)
      中国近代金石学家、文物收藏家。初字坚白,后改字叔蕴、叔言,号雪堂、贞松老人,又称永丰乡人、仇亭老民。原籍浙江上虞县(今浙江省上虞县)永丰乡。清同治五年六月二十八日(1866年8月8日)生于江苏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县),1940年5月14日卒于辽宁旅顺。
  
  罗振玉以上虞县学第七名出身,应壬午(1882)、戊子(1888)两次乡试不中,自此潜心治学。中日甲午战争后,留意新学,与蒋伯斧等人在上海合办学农社及《农学报》,又创设东文学社,翻译介绍日本和欧美农学著作,并协办武昌农校、江楚编译局、苏州师范学堂等。1906年起,任学部参事官、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等职。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民自居,侨居日本。1919年返国,逐渐参预清室的复辟活动,被溥仪任为南书房行走。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成立后,曾任伪监察院长及满日文化协会会长等职。
  
  罗振玉自幼喜爱收集金石铭刻,终生不辍。因其学术见闻广,掌握资料多,又恰值殷墟甲骨、敦煌遗书、西域简牍、中原碑志等大量古物陆续被发现,以一家之力广泛收集各类新发现的文物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研究,为近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保存了可贵的资料,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保存和流传敦煌遗书  敦煌莫高窟石室所藏古代文书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 发现后,被英国人 A.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等外国学者大量盗买外流。罗振玉于宣统元年(1909)见到伯希和盗买的唐人写本等,当即拍照10余种,又就其部分内容编写《鸣沙山石室秘录》、《敦煌石室遗书》等。并极力呼吁学部将敦煌石室残存的文书八千卷购下保存。后又以伯希和提供的遗书照片影印出版《鸣沙石室佚书》(1913),收书13种;《鸣沙石室遗书续编》(1917),收书 4 种;《鸣沙石室古籍丛残》(1930),收书30种,几乎已包括了敦煌遗书中四部书籍的最重要部分。其详细校订的题跋文字,大都见于《雪堂校刊群书叙录》卷下。
  
  搜求和研究安阳殷墟出土甲骨  罗振玉是最早在甲骨学研究方面取得主要进展的学者。他从1906年起收集甲骨,总数近 2万片,是早期收藏最多的藏家。除鼓励刘鹗编集《铁云藏龟》外,还亲自访求,判明甲骨的真实出土地──小屯。1910年著《殷商贞卜文字考》,首先考定安阳小屯为殷墟,并正确地判明甲骨是"殷室王朝的遗物"。以后陆续将所见所藏编为 《殷虚书契前?唷?(1912)、《殷虚书契菁华》(1914)、《殷虚书契后编》(1916)、《殷虚书契续编》(1933)四书,共收甲骨5000余片,是在殷墟正式发掘前零星出土甲骨的最重要集录。所著《殷虚书契考释》,释甲骨文字达 561个,并提出"由许书以上溯古金文,由古金文以上窥卜辞"的释字原则,主张考释文字应注意卜辞辞句的通读和分类,是初期甲骨学研究中的一大进步。
  
  保存清内阁大库史料及明文渊阁藏书  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廷内阁准备焚毁库档。罗振玉以库档中重要史料甚多,多方努力,终得保留,装袋存放学部。1922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又拟将其作废纸出售,罗振玉以原售价 3倍的高价买回,保存整理,使大批珍贵的明清史料免遭毁灭。
  
  整理汇集金石铭刻和古器物资料  罗振玉收集历代石刻及商周秦汉铜器拓片极富。在此基础上,他做了大量的整理出版工作,编著有《秦金石刻辞》(1914)、《殷文存》(1917)、《贞松堂集古遗文》及《补遗》、《续编》等。其中尤以《三代吉金文存》影响最大。该书收录商周铜器铭文拓本4831器,资料丰富,易于查检,为金文研究者所必备。罗振玉整理编集的石刻集录,亦不在少数,出版有《昭陵碑录》、《唐三家碑录》、《西陲石刻录》、《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六朝墓志菁华》、《海外贞珉录》、《三韩冢墓遗文》及芒洛、东都、邺下、中州、襄阳、广陵、吴中、山左等冢墓遗文,收录了大量近代出土的墓志等石刻文字。罗振玉还大量编集影印了各类器物图录,如《殷虚古器物图录》(1916)、《郼草堂吉金图》(1917)、《贞松堂吉金图》(1935)等。此外,还广泛编集了古器物范、明器、古镜、瓦当、玺印、封泥、符牌、钞币、刑徒砖、买地券等专集。其中不少文物已佚,藉罗氏集录得以保存图像及铭文。
  
  印行汉晋简牍资料和古代秘籍  英国的A.斯坦因曾在甘肃敦煌及新疆罗布淖尔盗掘大批汉晋简牍,由法国学者 E.E.沙畹作《考释》。罗振玉根据沙畹的《考释》一书,与王国维重新整理,刊印《流沙坠简》(1914)一书,成为近代研究简牍学的开始。罗振玉还将日本及国内大量新发现的古代钞本及宋、明版本秘籍影印传留,如《云窗丛刻》、《吉石盦丛书》、唐写本《文选集注》残卷、《古籍丛残》等。
  
  罗振玉的其他论著和序跋文字多篇,先后汇为《永丰乡人稿》、《辽居杂著》、《贞松老人遗稿》等。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