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大地产
1)  latifundium [英][,læti'fʌndiəm]  [美][,lætə'fʌndɪəm]
大地产
1.
A discussion about latifundium in Republic Rome;
谈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大地产
2.
In the late of Roman Republic,latifundium broke the former economic trend and became the backbone of Roman economy.
罗马共和国后期,逐渐发展起来的大地产打破了原有的土地经营模式,成为罗马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
2)  Soybean origin
大豆产地
3)  Big landed estate system
大地产制
4)  Large-scale Projects
地产大盘
5)  latifundium [英][,læti'fʌndiəm]  [美][,lætə'fʌndɪəm]
大地产商
6)  large estate operation
大地产化
1.
The powerful clan of Nanyang came into being in Western Han Dynasty and was distinctly characterized by large estate operation,which was created owing to the system of Free trading of land and large areas of public and arable lands in Nanyang.
南阳豪族形成于西汉中后期,其明显特点是大地产化,当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南阳豪族"以末致财,以本守之",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南阳拥有大量的公田和可垦田,当地农业也非常发达,由于这几方面原因形成了南阳豪族的大地产化。
补充资料:古代罗马大地产制
      古代罗马的土地所有制。"大地产"一词的拉丁文为latifundium,由latus(意为广阔)和fundus(意为地产)复合而成。大地产有的连成一片,也有的分散于多处。
  
  公元前 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国,领土迅速扩张,公有地猛增。监察官主持出租甚至拍卖公有地。元老和骑士通过购买、承租公有地和兼并小农土地,占有数百乃至数千尤格(1尤格合1/4公顷)的大片田产。格拉古兄弟改革中推行的限制占有公有地的措施,以及公元前 1世纪内战时期广泛采用的没收政敌地产和安置老兵的措施,曾一度抑制了大地产制的发展。随着罗马帝国的建立和领土的进一步扩张,从公元 1世纪起大地产制日益盛行,2~5世纪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重要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皇室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在许多地方拥有大地产。私人大地产也日益发展。由于 3世纪危机及其后的战乱和苛税,自治市内的中、小土地所有者纷纷破产,更有利于大地主兼并土地。
  
  大地产的经营形式因时因地而异。在公元前 2~公元 1世纪,罗马奴隶占有制经济的繁荣是与使用奴隶劳动的中、小农庄的兴旺联系在一起的。在中部意大利土质肥沃、交通方便地带,多建立面积100~200尤格的中型农庄(Villa),设置管庄人员,利用奴隶劳动,种植葡萄、橄榄等经济作物,从事商品性的专业化生产。在南部意大利,多粗放经营的大片牧场,名萨尔图斯(Saltus)。意大利比较偏远地区的农田则出租给自由佃农耕种。在西西里和阿非利加省,主要是奴隶制的大型谷物庄园。大地产主往往同时有多处地产,并兼采各种经营方式。后来由于奴隶反抗加剧,使用奴隶生产变得无利可图,中型农庄趋于衰落。许多大地产被分成小块出租给隶农和其他类型的小农。只有少部分大地产仍然采取集中经营方式,使用奴隶和服劳役的隶农劳动。公元 2世纪开始出现带有越来越明显的自然经济性质的大庄园,这种庄园中有为其自身需要服务的手工业作坊。随着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危机的不断深化,城市日趋衰落,商业萧条,大地产的闭塞性和独立性日益增长,有的庄园中开始出现集市。独立于城市之外的私人大地产,不仅蚕食城市公有地,而且通过庇护制兼并中、小土地所有者的土地,使越来越多的隶农固着在土地上。3~5世纪罗马帝国各地大庄园的发展和隶农人身依附程度的加深,标志着奴隶占有制社会内部封建生产方式的因素逐渐增长。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