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双击或选中下面任意单词,将显示该词的音标、读音、翻译等;选中中文或多个词,将显示翻译。
您的位置:首页 -> 词典 -> 甬山
1)  Mount Yong
甬山
2)  Yongjiang River
甬江
1.
On environmental effect of constructing tidal gate of the Yongjiang River;
甬江建闸的环境影响分析
3)  Processional Road
甬道
4)  Ningbo opera
甬剧
1.
From the angle of literature,Ningbo opera the Pawned Wife successfully portrays several vivid characters with complicated disposition that conform to their living circumstances.
从文学的角度讲,甬剧《典妻》的最成功之处,是塑造了多个吻合其生存环境、性格复杂、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
5)  Yong bell
甬钟
1.
The phoenix pattern at the side of beu of drum of Duke Chu has a character of cocking up tail, which is different with the pattern with fin tail on Yong bell at the same time.
楚公■钟侧鼓的鸟纹均为翘尾,与同时期甬钟上流行的垂尾鸟纹不同。
6)  Ningbo Kunqu
甬昆
1.
The Ningbo Kunqu has disappeared while the other two branches still exist.
自清代乾、嘉以来 ,在宁波、金华、温州三地出现了当地土生土长的演员组成的昆班 ,形成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通俗化的“甬昆”、“金昆”和“永昆”三大支派 ,主要在农村乡民中流传 ,搭草台演出 ,有“草昆”之称。
补充资料:甬山
甬山
甬山

甬山位于奉化市江口街道,因峰峦似覆置大钟,像古甬字故名甬山。宁波简称“甬”,源于甬江,而甬江之名源出甬山。甬江上游剡江流经甬山,旧方志称“甬江之称,殆因其源出于此,而名之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宁波词典》对这一说法有确切的记载“宁波地区的简称则为甬,此称在周朝时出现。甬的来历有两说,一说以甬江得名,甬江又以甬山沿称。甬山山峦形状似一口覆盖的大钟,而甬字为钟形的变体,故称。另一说以涌的意思为甬作解,即甬山的水源丰富,如泉涌一般,因而习称”。因此可以这样说:“甬山是宁波的父母华顶。”

甬山取名来源还有另一种说法,晋代玄学家郭璞曾云游至甬山,俯瞰剡江九迥,东望平原如锦、远山连绵,叹曰:“明山剡水,气势甬甬,五百年后必成一大都郡。”后人取郭璞之意,取名甬山。又因山上有寿峰塔故又名江口塔山。

出宁波城南门,沿着鄞奉公路西行十余公里,至鄞奉交界处,山巅有白塔矗立,此山便是甬山。甬山一带自古是鄞奉两县分界线,山之阳是奉化,山之北是鄞州区。甬山下的江口街道历来“道为明越要冲”,两条省道在此交会。

甬山为四明山脉东入宁绍平原之余脉,山上有高塔、古寺、雅亭、幽洞,古有二十四景七十二洞天之说。甬山地质属于火成岩丹霞地貌,清人所著《四明谈助》载“自趾至巅皆石,突兀离奇,如巨灵布武。”登临甬山从山脚至山巅都是“如巨灵布武”的丹霞奇石,每一块石头仿佛有灵性,是记载甬山历史的秦牍汉简,踏上甬山石径也开始了对甬山历史的追溯。

据古籍载,甬山曾有梅福庵、梅福洞等古迹,系汉道家梅福所留,官至南昌尉的梅福为抗王莽的专政,便辞官弃家在甬山之阳听莺悟道,元时戴表元作《访梅福洞》诗云:“路逢耕者问,山是化人开。梅尉成仙去,安知不此来。”在《奉化风情》一书中曾收录法号“西来”和尚咏《梅福庵》一诗,诗云“羽士留丹定,金仙作化城。松房新月朗,药井旧泉清。路入幽篁去,门开沧海平。倚栏遥骋望,寥廓一身轻。”

据传晋人葛洪曾在甬山之阳头陀岩处炼丹,如今清水庵所在地就是当年葛洪炼丹处,庵内一天然岩洞即头陀岩,甬山清水庵有葛仙翁殿,手执仙拂的葛洪,一脸端庄、眉宇间透着一股仙风道骨之气。现今的清水庵坐落于山峰环抱间,古朴清幽,沿曲折盘旋山径来到清水庵,豁然开朗,有如山间桃源胜境。庵前有数棵沙朴,大者须两人合抱,树荫广覆,高树蝉鸣更托古庵清幽。清水庵前有平台,可以俯瞰剡水悠悠和江口市镇,西南望可见同山八垭。

甬山山顶有塔名“寿峰”,塔始建于后唐同光年间,据《奉化补义志》载“后唐童左丞(童义)于甬山将尽处筑塔,以便了望狼烟,而备一邑文峰。”寿峰塔为砖石结构古塔,高22.2米,7层8角,底直径7米,呈圆形石质台基露出地面约30公分,上有八角形须弥基座呈复盆状,厚50公分,其上用条石筑四重,每边长20.55米,塔身中空。1986年大修时发现,内部结构独特,塔内用砖砌柱一直通到塔顶,砖柱与塔内各对角间墙连接,以巩固塔身,内壁有踏步,可能是砌造时供攀登之用。

历代文人墨客对寿峰塔题咏颇多,清儒学之士蒋翼清有《甬山高塔》诗“山头突兀,昂耸太空。雾迷文峰秀,烟冲警信通。夜顶明星探碧汉,朝迎嫩日带轻虹。”寿峰塔与奉化南山瑞峰塔遥相呼应,被称为“姐妹塔”,毛翼虎先生曾作《姐妹双塔》诗“巍巍双塔立西东,古迹千年造化工。溯本追源思甬地,三江相汇五洲通。”

如今从鄞奉公路上远处便可见寿峰塔,蓝天下白塔矗立山巅,显得古朴清远,犹如一柄宝剑刺破苍穹锋未销。伫立甬山之巅,天气晴朗时可见甬城高楼大厦在天际线构勒的轮廓。东南望34省道把江口市镇、奉化市经济开发区和奉化城区串连在一起。眼下这片热土正如当年郭璞预言“一大都郡”而进发。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