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ecale cereale cv.Qinling

秦岭黑麦
1.
Embryo Developments in the Hybrids of Chinese Spring and Its Mutant ph2b with Secale cereale cv.Qinling;
中国春及其ph2b突变体与秦岭黑麦杂种胚胎发育的比较研究
2.
Study on the Fertilization and Early Embryo Development in the Cross between Triticum aestivum cv.Kaixianluohanmai and Secale cereale cv.Qinling
开县罗汉麦与秦岭黑麦远缘杂交的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研究
3.
Embryo Development in the Hybrids of Chinese Spring Mutants CSph1b and CSph2a with Secale cereale cv.Qinling
中国春ph1b和ph2a突变体与秦岭黑麦杂种胚胎发育的比较研究
2) Weiling rye

威岭黑麦(Weiling rye)
3) Qinling

秦岭
1.
Continent Collision Mechanism of Gold Mineralization and Temporal and Spatial Orientation of Gold Mineralized Zone,Qinling;
秦岭大陆碰撞金成矿机制与金矿带时空定位
2.
Geological feature of Carlin-type gold deposit in Qinling area;

秦岭地区卡林型金矿地质特征
3.
Metallogenic Systems of Qinling Orogen;

秦岭造山带金属成矿系统
4) Qinling mountain

秦岭
1.
The research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situ conservation of Qinling Mountain panda ailuropoda melanoleuca qinlingensis;
秦岭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及易地保护研究
2.
Specie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mall Mammals in the Pingheliang Nature Reserve of Qinling Mountain,Shaanxi;
陕西秦岭平河梁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的组成与分布
3.
Features of soil zonalities on the Qinling mountain and its northern loess plateau region;
秦岭及其以北黄土区土壤地带性特征
5) Qinling Mts

秦岭
1.
Hydrological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litter layers for main forest-types in Qinling Mts.of Yellow River;
黄河流域秦岭主要林分凋落物的水文生态功能
2.
The Arrangements of Leaves from Evergreen Species of Pinaceae in Qinling Mts. according to Flammability;
秦岭松科常绿种叶燃烧性排序
3.
The Properties of Nutrient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harptooth Oak Stands in Main Forest Regions of Qinling Mts.;
秦岭主要林区锐齿栎林营养积累和分布的特点
6) Qinling Mt

秦岭
1.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oliage Nutrient Contents of Sharptooth Oak Stands in Qinling Mt.;
秦岭锐齿栎林叶内营养元素含量的时空分布
2.
The rare and endangered plants of seed plant flora at Qinling Mt.;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中的珍稀濒危植物
3.
A Study on Floristic Regionalization in Qinling Mt.;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分区研究
补充资料:多花黑麦草
多花黑麦草
种中文名:多花黑麦草
种拉丁名:LoliummultiflorumLam.
种别名:意大利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黑麦草属
属拉丁名:Lolium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短寿多年生禾本科草,须根密集,主要分布于15厘米以上的土层中。秆成疏丛,直立,高80—120厘米,叶鞘较疏松,叶舌较小或不明显,叶片长10—30厘米,宽3—5毫米。穗状花序长15—25厘米,宽5—8毫米,小穗以背面对向穗轴,长10—18毫米,含10—15(20)小花;颖质较硬,具5—7脉,长5—8毫米;外稃质较薄,具5脉,第一外稃长6毫米,芒细弱,长约5毫米,内稃与外稃等长(图38)。
地理分布:多花黑麦草,在我国适生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在江西,湖南,江苏、浙江等省区均有人工栽培种。东北、内蒙古等省<区)亦引种春播,多花黑麦草原产于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及小亚细亚等地,十三世纪已在意大利北部栽培,以后传播到其它国家,广泛分布于英国、美国、丹麦、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温带降雨量较乡的国家。
生态特征:多花黑麦草喜温热和湿润气候,在昼夜温度为27℃/12℃时,生长最快,秋季和春季比其它禾本科草生长快,夏季炎热则生长不良,甚至枯死。耐潮湿,但忌积水;喜壤土,也适宜粘壤土。最适宜土壤pH为6—7,在pH为5及8时仍可适应。多花黑麦草不耐严寒,在北京越冬率仅为50%。在长江流域以南,秋播可安全越冬,并可在早春提供优质青饲料,如在武汉地区,9月播种,第二年3月即可收割第一茬,盛夏前可刈割2—3次,4月下旬到5月初抽穗开花,6月上旬种子成熟,地上部结实后植株死亡。落粒的种子自繁能力强。多花黑麦草分蘖多,再生迅速,春季刈割后6周即可再次刈割。耐牧,即使重牧之后仍能迅速恢复生长。
饲用价值:多花黑麦草适口性好,各种家畜均喜采食。早期收获叶量丰富,抽穗以后茎秆比重增加,抽穗初期茎叶比为1:0.50—1:0.66,延迟刈割其茎叶比为主1:0.35。多花黑麦草适于刈割青饲,调制优质干草,亦可放牧利用。也是养鱼的好饵料,我国南方各省区多利用鱼塘边旁种植,用以饲喂草鱼。多花黑麦草品质优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叶丛期由于茎秆少而叶量多,质量更佳,其化学成分及氨基酸含量如表38—1、表38—2。多花黑麦草是重要的一年生或短期多年生禾本科牧草,适于作为大田轮作中的冬春作物。青饲、调制干草或放牧利用均可。亦可与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等混播,以提高人工草地当年的产草量。亩产鲜草3000—5000公斤,产种子50—100公斤。
栽培要点:多花黑麦草的栽培技术与多年生黑麦草基本相同,播前需要耕翻整地,施足底肥,每亩施过磷酸钙10—15公斤。在长江以南地区宜秋播,可以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15—30厘米,千粒重1.98克,每公斤种子约50万粒。播种量每亩1公斤,播深1.5—2厘米,在雨水充足的地区也可以撒播,适当增加播种量,每亩约1.5公斤。多花黑麦草与多年生黑麦草(Lolinmperenne)、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白三叶(Trifoliumrepens)等混播,可提高产草量,也可与水稻、玉米,高粱等轮作,成为牲畜冬春主要饲草。在我国北方冬季干旱、寒冷,而夏季又不太炎热的地区适于春播,当年利用。增施氮肥不仅能提高产量,亦可提高其粗蛋白质含量,故生长期间应追施速效氮肥。种子易脱落,当大部分种子成熟后应及时收获。
种中文名:多花黑麦草
种拉丁名:LoliummultiflorumLam.
种别名:意大利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黑麦草属
属拉丁名:Lolium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短寿多年生禾本科草,须根密集,主要分布于15厘米以上的土层中。秆成疏丛,直立,高80—120厘米,叶鞘较疏松,叶舌较小或不明显,叶片长10—30厘米,宽3—5毫米。穗状花序长15—25厘米,宽5—8毫米,小穗以背面对向穗轴,长10—18毫米,含10—15(20)小花;颖质较硬,具5—7脉,长5—8毫米;外稃质较薄,具5脉,第一外稃长6毫米,芒细弱,长约5毫米,内稃与外稃等长(图38)。
地理分布:多花黑麦草,在我国适生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在江西,湖南,江苏、浙江等省区均有人工栽培种。东北、内蒙古等省<区)亦引种春播,多花黑麦草原产于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及小亚细亚等地,十三世纪已在意大利北部栽培,以后传播到其它国家,广泛分布于英国、美国、丹麦、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温带降雨量较乡的国家。
生态特征:多花黑麦草喜温热和湿润气候,在昼夜温度为27℃/12℃时,生长最快,秋季和春季比其它禾本科草生长快,夏季炎热则生长不良,甚至枯死。耐潮湿,但忌积水;喜壤土,也适宜粘壤土。最适宜土壤pH为6—7,在pH为5及8时仍可适应。多花黑麦草不耐严寒,在北京越冬率仅为50%。在长江流域以南,秋播可安全越冬,并可在早春提供优质青饲料,如在武汉地区,9月播种,第二年3月即可收割第一茬,盛夏前可刈割2—3次,4月下旬到5月初抽穗开花,6月上旬种子成熟,地上部结实后植株死亡。落粒的种子自繁能力强。多花黑麦草分蘖多,再生迅速,春季刈割后6周即可再次刈割。耐牧,即使重牧之后仍能迅速恢复生长。
饲用价值:多花黑麦草适口性好,各种家畜均喜采食。早期收获叶量丰富,抽穗以后茎秆比重增加,抽穗初期茎叶比为1:0.50—1:0.66,延迟刈割其茎叶比为主1:0.35。多花黑麦草适于刈割青饲,调制优质干草,亦可放牧利用。也是养鱼的好饵料,我国南方各省区多利用鱼塘边旁种植,用以饲喂草鱼。多花黑麦草品质优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叶丛期由于茎秆少而叶量多,质量更佳,其化学成分及氨基酸含量如表38—1、表38—2。多花黑麦草是重要的一年生或短期多年生禾本科牧草,适于作为大田轮作中的冬春作物。青饲、调制干草或放牧利用均可。亦可与多年生黑麦草、红三叶、白三叶等混播,以提高人工草地当年的产草量。亩产鲜草3000—5000公斤,产种子50—100公斤。
栽培要点:多花黑麦草的栽培技术与多年生黑麦草基本相同,播前需要耕翻整地,施足底肥,每亩施过磷酸钙10—15公斤。在长江以南地区宜秋播,可以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15—30厘米,千粒重1.98克,每公斤种子约50万粒。播种量每亩1公斤,播深1.5—2厘米,在雨水充足的地区也可以撒播,适当增加播种量,每亩约1.5公斤。多花黑麦草与多年生黑麦草(Lolinmperenne)、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白三叶(Trifoliumrepens)等混播,可提高产草量,也可与水稻、玉米,高粱等轮作,成为牲畜冬春主要饲草。在我国北方冬季干旱、寒冷,而夏季又不太炎热的地区适于春播,当年利用。增施氮肥不仅能提高产量,亦可提高其粗蛋白质含量,故生长期间应追施速效氮肥。种子易脱落,当大部分种子成熟后应及时收获。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