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oil microhabitats

土壤微生境
1.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black fluid-film mulched covered winter wheat in dry land on soil microhabitats and yield.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黑色液膜覆盖旱地冬小麦对土壤微生境及产量的影响。
3) habitat soil

生境土壤
1.
The contents of 15 mineral elements(Al,B,Ca,Cu,Fe,Mg,Mn,Na,Ba,La,Co,Ni,Pb,Rb,Ti) in habitat soil and leaves of Ammopiptanthus nanus and A.
采用单道扫描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和微波消解仪测定了新疆沙冬青和蒙古沙冬青两种珍稀植物的叶片及生境土壤环境中15种无机元素(Al、B、Ca、Cu、Fe、Mg、Mn、Na、Ba、La、Co、Ni、Pb、Rb和Ti)的含量,其中两种沙冬青叶片及生境土壤中含量最大的元素均为Ca,最小的均为Co。
5) Soil microbe

土壤微生物
1.
Effects of chlorpyrifos and fenpropathrin on respiration of soil microbe and safety evaluation;
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土壤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
2.
Effects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methamidophos,triazophos and buprofezin on respiration of soil microbe;
甲胺磷等三种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3.
Effect of roots of sugar beet,maize and soybean on the amount of soil microbe;

甜菜、玉米和大豆根系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6) Soil microorganism

土壤微生物
1.
The effect of pentachlorophenol on the number of soil microorganism and enzyme activity;

五氯酚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2.
Response of soil microorganism to elevated atmospheric CO_2 concentration;

土壤微生物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3.
Effects of different agronomic measures on soil microorganism;

不同农艺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补充资料:土壤微形态
用显微镜方法鉴定的肉眼所不能分辨的土壤形态特征。研究时通常以未经搅动的原状土作为对象,制备成厚约30微米的土壤薄片,在偏光显微镜下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和鉴定,如:土壤中颗粒的大小、形状、组成和排列,土壤基质的类型和特征,土壤矿物的组成、数量及其风化状况,土壤结构和孔隙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土壤中植物残体的分解和腐殖化程度,腐殖质的存在形态和数量,土壤中生物活动的踪迹及其对土壤的影响,土壤中硅的生物学积累作用──植物蛋白质、硅藻骨骼、海绵骨针的种类和数量,土壤中粘粒和其他物质的移动和淀积特征,土壤中各种新生体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等。
土壤微形态研究是由奥地利土壤学家W.库比纳倡导的。他在30年代初利用显微镜直接在土壤剖面上和在实验室内对土壤生物、土壤矿物、土壤新生体、土壤垒结和土壤微化学现象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于1938年出版了专著《微土壤学》。50年代前后,土壤微形态研究工作有了较大进展。特别是1964年澳大利亚土壤微形态学家R.布鲁尔所著《土壤的矿物分析和垒结分析》一书的问世,进一步充实了土壤微形态学的体系和内容。
现土壤微形态研究已渗入到土壤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土壤发生、土壤分类、古土壤、土壤矿物、土壤生物、土壤肥力特性、土壤侵蚀、土壤结构和水分物理特性、土壤耕作和土壤改良等;它也已成为研究第四纪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沉积学和考古学的一种重要手段。60年代末以来,电镜、电子探针等已被应用于土壤微形态的研究。一个统一的土壤微形态特征的命名系统和描述标准尚待建立。
土壤微形态研究是由奥地利土壤学家W.库比纳倡导的。他在30年代初利用显微镜直接在土壤剖面上和在实验室内对土壤生物、土壤矿物、土壤新生体、土壤垒结和土壤微化学现象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于1938年出版了专著《微土壤学》。50年代前后,土壤微形态研究工作有了较大进展。特别是1964年澳大利亚土壤微形态学家R.布鲁尔所著《土壤的矿物分析和垒结分析》一书的问世,进一步充实了土壤微形态学的体系和内容。
现土壤微形态研究已渗入到土壤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土壤发生、土壤分类、古土壤、土壤矿物、土壤生物、土壤肥力特性、土壤侵蚀、土壤结构和水分物理特性、土壤耕作和土壤改良等;它也已成为研究第四纪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沉积学和考古学的一种重要手段。60年代末以来,电镜、电子探针等已被应用于土壤微形态的研究。一个统一的土壤微形态特征的命名系统和描述标准尚待建立。
说明:补充资料仅用于学习参考,请勿用于其它任何用途。
参考词条